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捷信分期 手机贷款利息多少钱

Gitzo中国去年业绩下滑37%;一季度活跃用户数减少132万;据该行业称,现金贷款受到监管,其最赚钱的业务受到影响

三年贷款规模增长4.5倍后,第一家外资独资消费金融公司Gitzo在华业绩大幅下滑。

5月30日,Gitzo官网公布了其2018年第一季度的财务信息。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净亏损8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58亿元。2017年第一季度,其净利润为42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1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根据财务报告,其净利润去年下降了37.2%。

此外,许多指标已经收缩。据吉藏集团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吉藏中国活跃用户1499.7万,较2017年末的1631.7万减少132万。此外,Gitzo China的销售点为23.51万个,较2017年末的23.75万个减少2380个;净发行额为93.84亿欧元,较2017年末的97.27亿欧元减少3.43亿欧元。

据业内人士分析,去年底为现金贷款业务划定的36%年化利率红线已蔓延至整个消费信贷领域,消费贷款是Gitzo盈利的核心。

同时,随着金融开放政策的实施,吉藏中国迎来了更多的竞争对手。Gitzo中国如何应对上述挑战,备受人们关注。

行业:现金贷款受监管,最赚钱的业务受影响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吉藏集团净亏损3080万欧元(约2.3亿元人民币)。同期,吉藏集团在中国的净亏损为8800万欧元(约6.58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中国市场的亏损是集团亏损的主要原因。

根据Gitzo的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是市场整改导致盈利能力暂时下降。

市场监管的核心政策是对现金贷款的监管。

去年12月1日,央行、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其中,36%年化利率红线指定为现金贷款业务。

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石认为,“一季度亏损的可能原因主要是2017年12月1日突然发布的141号文关于现金贷款的规定,当时混乱的现金贷款行业出现了短期的行业踩踏现象,也影响了消费信贷业务。因此,对于消费信贷行业来说,2017年末、2018年初整体表现并不太好,坏账率大幅上升,新业务因业务模式合规性调整暂停,业务量下降。”

据官网介绍,Gitzo中国的业务分为商品贷款和消费贷款。

“第一季度,Gitzo中国受监管政策影响较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Gitzo中国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二级交叉销售客户,他们使用Gitzo的商品贷款产品购物,然后推荐客户使用直接发放贷款的消费贷款产品,Gitzo中国主要依靠后者赚钱。

“商品贷款要给商场和销售人员提成,商品贷款的客户大部分是没有信用基础的客户,坏账率也高,导致商品贷款往往不赚钱。但是消费贷款没有场景,使得成本更低。用户有商品贷款的信用记录,可以有效控制坏账率。同时,消费贷款的利率往往更高。Gitzo中国主要靠消费贷款赚钱。”上述内部人士进一步解释称,在监管下,利率不能超过36%,影响了Gitzo的第二笔现金分期业务。“过去,Gitzo的消费贷款利率超过36%。监管政策出台后,Gitzo的(贷款)利率下降了一半左右。”

“高利率”受到质疑,商品贷款利率已经达到30%

近年来,Gitzo一直被媒体质疑其“高费率”。

2013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有学生用Gitzo分期付款

款产品购买手机,贷款年费率超50%。另据媒体报道,捷信现金贷业务利率高达60%,年借款综合成本接近90%。


上海一律师曾帮忙处理一捷信消费贷纠纷的案子。“客户在捷信使用消费贷,贷款1万元左右,最后根据还款额和本金计算出来的年化利率大概是73%。”


现在其商品贷利率如何,新京报记者进行了现场走访和电话采访。


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位在岗一年多的捷信业务员,其表示,5488元的华为p20 pro 128G,首付要20%,最低分期10个月,月利率大概1.75%。这相当于年化利率21%。


在北京东城区磁器口一家手机店内,手机店服务员联系捷信业务员后回复记者称,华为p20 128G手机,原价4288元,办理捷信分期,首付需要1288元,贷款3000元,分12期,每月需还款326元。经过记者计算,这相当于年化利率30%。手机店还主推了花呗分期,据其称,利率能比捷信低不少。


这位店员表示,政策调整后,利率不如以前高了。


据报道,2018年1月前后,涉及捷信的借贷纠纷案件中,捷信要求客户偿还的“客户服务费”、“月灵活还款包”再未得到多数法院的支持,而是倾向于维持24%的上限。


捷信集团不良率升至8.2%


捷信集团2018年第一季度末坏账率(NPLratio)升至8.2%,2017年年末是6.9%。


捷信财报未披露捷信中国一季度不良情况,捷信消费金融一季度不良率到底多少?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捷信消费金融方面的回复。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18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过去三年,捷信消费金融不良率分别为3.70%、4.45%、3.82%,高于同样是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的中银消费金融。2015年至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51%、3.26%、2.81%。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


在《金融债券说明书》中,捷信消费金融表示,近三年来,公司不良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业务模式切换导致近年的不良贷款率出现波动,捷信金融在2015、2016 及 2017年三年内的不良贷款率有一定幅度的波动;捷信金融的业务模式决定了本身的不良率会高于银行等同业金融机构;捷信金融产品的实际风控表现较为稳定。”捷信解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债券说明书》披露的近三年贷款未偿本金余额分别显示,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贷款未偿本金余额在两万元以上的占比上升。其中,未偿还在2万元到3万元之间的贷款余额在过去三年中的占比分别为4.52%、11.15%、14.62%,在3万元到4万元之间的占比分别为0.57%、4.41%、8.46%,在4万元到5万元之间的占比分别为0.50%、3.89%、6.81%,五万元以上、未偿还贷款占比分别为0、0.12%、5.03%。


“高息”信托融资为主,发近150亿ABS补血


捷信“高费率”的争议或与其商业模式有关。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18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下简称《金融债券说明书》)显示,捷信消费金融银行融资、ABS融资、信托和其他融资占整体融资比重分别为15.6%、3.7%、80.7%,信托融资比例远超其他融资方式。


“高息融资的信托,成本自然不菲,捷信消费金融给予消费者借款成本自然偏高。”一业内人士表示。


据悉,捷信认为其进行交叉销售的基础在于其拥有的1.01亿用户数据,而多达64%的用户适合在18个月内进行交叉销售,产生的结果是15%-20%的用户在36个月内选择了捷信的现金贷款或者信用卡。


“捷信的融资成本在业内是比较高的,这可能和他外资的背景有关,受到的限制较多。”石鹏峰说,外资进入消费金融行业,融资的成本和方式的可行性对于外资消费金融公司的影响还是挺大的,除此之外,对于中国国情的理解和适应也会是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会面临的挑战。


据悉,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四种:自有资金、同业拆借、银行借款和ABS。


值得注意的是,信托和其他融资占据八成的捷信在2017年先后五次通过资产证券化(ABS)项目融资。


《债券说明书》显示,从2017年4月13日开始,捷信先后发行五期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规模分别为12.83亿元、23亿元、28.69亿元、19.1亿元和30.37亿元。捷信3月份披露的2018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说明书显示,新一期的发行总额为35.99亿元。也就是说,一年间,捷信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就达到了149.98亿元。


此外,今年4月,捷信消费金融发行总金额为15亿元的第一期金融债券。


“近年来金融行业的整体监管力度日趋严厉,金融降杠杆的监管落地也越来越明确,对于一些借助通道进行的融资方式都有所限制,所以这也是一些机构必须及时调整自身的融资方式。”石鹏峰说,总体来说,近期各类金融机构日子其实都不好过。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实习生 王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