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一直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好时机。当他在北京买下第一套房时,是在2004年。当时东三环附近新开楼盘均价才6000多元一平米,他的工资一个月1.2万。
如果你描述一下你买房子的时候,属于时代的运气并不能阻止你撞到头。这就是他。虽然买的房子面积有点小。到了2015年,因为有了孩子,房子以平均近6.1万平方米的价格卖出,然后他迅速拿着原来房子的钱作为首付,用按揭贷款买了一套更新更大的房子。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房地产暴涨潮中,他真正感受到了坐在地上赚钱带来的快乐。
当然,这种幸福也有一定的遗憾。毕竟2004年,他没想到房子是为了投资而买的;有了稳固的房子,每个月的房贷成本也不高,几年来过着吃喝玩乐漫天的幸福生活。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他想起了每次去西昌、四姑娘山、漠河的堕落,记忆中还能笑出声来。
同时,如此快乐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中一个价格是,2015年他再次上车时,没有足够的钱买第二套房。然而,不可能看着房价飙升而不吃醋。尤其是第一套房子带来的收入,让他感受到了一年赚几百万的效果。
北京的房子。看到均价在6-7.1万平米,主要靠他在家赚钱的强哥买不起。然而活跃在大脑中的他,在和同事聊天中也发现了一种价值的压抑:燕郊,一个从国茂公交半小时就能直达的地方,真的吸引了很多在京打拼的年轻人。
2007年燕郊的房子是2000元每平米,很多人都没反应过来。2015年,燕郊一套两居室的租金可以达到2000,这让很多赶不上北京楼市的人猛然醒悟。到了2015年,燕郊的很多小区也涨到了每平方米2万元,不到10年的时间,这个价格翻了十倍。学过一些经济学的强哥和同事讨论后认为燕郊潜力很大。于是他和同事组成了炒房团,以不到2万元的价格果断入市。
虽然背负两笔房贷,养个孩子有点吃紧,但看着北京和燕郊的房价上涨,他心里还是很满足的。平时努力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开顺风车给家人挣吃的钱。
因为之前在一套房的经历,同事们的经验交流和讨论,以及他对新闻的研究,他觉得京津冀一体化启动了,他确信燕郊最后的价格是6万,所以当价格涨到4万的时候,他非常高兴,拒绝卖任何东西。
大家都知道最近三四年发生了什么。在“留而不炒”的倡议和各种政策下,燕郊的房子起初没有接收器。很多人选择燕郊租房,但主要是住宿。燕郊当地的经济和商业就业不足以支持渴望北京的年轻人。刚开始的时候,同事们很动摇,但很多人坚持卖的价格要有底线。无论如何,它们不能打折。然而,他们忙着寻找买家,发现追涨杀跌只是一个普遍的真理,符合接管的条件。
后来随着疫情的发展,发现距离国茂一般几分钟车程,有时候一整天都到不了。就这样,强哥无计可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房子跌破成本。
这两天强哥在网上看到一个讨论,燕郊有人免费“送房子”,引起了他的共鸣。如果发出去,虽然有浪费时间、白干的嫌疑,但至少他把烫手山芋扔了。
这两天,强哥遇到了一个骑车去燕郊的年轻人。年轻人上车后,跟他打招呼:师兄也住燕郊吗?
强哥总是回答:我住在城里,我要去看看燕郊的房子怎么样。
年轻人马上明白了:兄弟,你是在投资买房吗?
强哥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也遇到了一个有共同话题的人,想通了如果能把房子顺手送出去就更好了。他很忙:谁说不!
没想到小伙子说:听说房子已经跌破抵押价值,银行可以继续找业主讨回欠款。如果价格再降下去,不仅房子会丢,我们还要继续还债!强哥想到这,只能默默祈祷。
文字/懂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