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有清单,银行理财产品也有很多清单。哪个列表可靠?或者,财务排名如何才能更合理?
银行理财排名由网易、新浪等众多大平台完成,按照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或“预期收益率”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新浪的银行理财排名,其实这里的“年化收益率”只是“业绩基准”
这个招数在过去的“刚性赎回”时代非常有用,因为预期收益率绝对等于到期赎回收益率。唯一的缺点就是把不同期限的产品放在一起,三五年的产品肯定排第一。
但是现在呢?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净值化,用“业绩比较基准”代替“预期收益率”,与“赎回收益率”完全不能对应,参考意义很弱。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写道。如何正确理解性能基准可以参考。
用利率对银行存款进行排序是合理的。用“业绩比较基准”对银行的财务管理进行排序是没有意义的。
比哪家银行敢报的更高?谁定的目标比谁高?
公募基金从来不按业绩基准排名。不管是哪个基金代销平台,都是按照不同时间段的历史收益排序,因为历史收益就是实战数据。虽然按历史排序总是意味着“落后于马”,但它比一个徒劳的、单一的“绩效评估”更可靠。
基金评级中最广泛使用的“晨星评级”是MRAR(风险调整收益),它是根据历史业绩定量计算的。
那么银行理财产品,怎么样的排行榜是合理、好用的呢?
1.用实际历史收益排序。净值银行理财向公募基金靠拢,数据越来越充足。
在我看来,一个理财产品的盈利能力取决于它的历史盈利能力,而不是看谁定的目标高,谁引用“野”。产品风险大不大,要参考历史收益波动,而不是单纯看风险评级。毕竟,银行财富管理现在集中在R2和R3。
下图是大数据银行理财列表,我可以随意定制。这个排名列表是根据产品(SAR)的真实历史收益排序的,无论银行的“预估报价”是多少,或者给出某一段时间内单一且“漂亮”的年化收益,都不影响排名。
只有产品真实的运作数据(一般是净值),影响排序。
白银精选大数据定制银行理财排名
蓝色方框中是银行的公共利率,这是银行显示的单一收益率。红色方框显示了每个产品的实际历史数据。SAR是一个类似晨星“风险调整收益”的年化收益指标,是根据产品本身的大量历史数据计算出来的。
2.期限分开。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对“期限”非常敏感,这是产品周期/周期的共性。一个现在宝宝的银行理财是不能和两三年的产品相比的。
3.足够灵活。
排名榜可能包含你不喜欢的银行,额度要求高,或者只针对一些特殊客户,比如私人银行,属于高端产品。如果你能在成千上万的产品中,根据自己的硬性要求,筛选后定制一个排名列表,那真的很有用。
白银选择中大数据的筛选条件
4.公平公正,保持中立。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排名榜一定要没有兴趣,没有主观因素的干扰,才能形成好的排名榜。向晨星评级不做代销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