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农民朋友都说,干农业不容易,农业创新创业特别难,农业的投资周期不但长、而且回报低,农业投入大、难赚钱。农业创业到底难不难,难在哪里,有没有办法去化解,如何去规避难点?今天,把本人从事农业管理三十多年的一些体会分享出来,跟大家探讨交流。
家庭休闲农场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农业创业方式
农业创业面对的挑战与风险
农业发展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农业。在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农业经营主体都会遇到一些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一一分析:
1、决策风险。农业创业,首先要做的是产业定位,选择什么产业,发展什么项目,这就存在选项是否科学合理的决策风险。的第一次创业者在做创业决策时,不知道选择什么行业,从事什么项目。从事养殖业,不知道种什么,养什么;从事休闲农场,不知道经营什么,开发什么项目;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不知道加工什么样的产品,市场在哪里。种什么养什么?经营什么的决策风险是农民朋友和新型农业经营者在市场导向原则下的创新创业导向。什么产品真正受市场喜爱,卖得快,价格好,一定要做充分的前期市场调研。比如水果基地与市场对接,就要真正实现市场导向,哪些水果是市民真正喜爱的。只有通过市场调研才能搞清楚,以免盲目跟风。以前市场化的时候,总以为是大道理,其实是虚的。事实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最根本的是深刻理解市场化的真谛,聚焦市场需求,研究市场,研究分析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心理,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需求调研解决创业选择问题,选择合适的项目,这样创业之路才能走得更快。
2、市场风险。一些企业家说,不是我不关注市场,而是这个时代市场变化太快。小规模农业生产根本无法抵御大市场的营销风险。小农、小农场、小企业、小规模、小批量农产品进不了大渠道、超市、大卖场。一方面,小规模农业经营普遍缺乏营销渠道。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往往是一天一价,一次一价。小规模生产者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变化,理解市场规律,准确把握市场状况。前几年汉寿县白菜的田价还不到两毛钱一斤,农民用白菜当绿肥在地里犁地。
3、自然风险。农业看天气吃饭,表现为高温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冰冻、雪上加霜等恶劣自然天气,对农作物、畜禽、水产品影响较大。【案例一】201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全国农业大县宁乡市遭遇前一年同期最长、最宽、最多雨、最强暴雨。它遭受了宁乡60年来水文气象记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该市遭遇暴雨,许多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基地遭到严重破坏。任何救灾措施几乎都无能为力,给新的农业经营主体造成巨大损失。相关资料显示,【案例二】2018年1月25日至28日和2018年12月30日,长沙经历了两次历史上并不特别严重的冰雪灾害,全市数万座蔬菜水果大棚倒塌,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都是自然灾害。【案例三】2018年3月4日下午,浏阳市颜夕镇万亩蔬菜区遭遇强对流天气,造成短时暴雨,2000多个蔬菜大棚受损。
2017年6月30日,长沙市天心区范超葡萄基地所有葡萄大棚被洪水破坏12天。
蔬菜基地被淹,菜农收获辣椒减少损失。
非洲猪瘟、蓝耳病、禽流感和g
夜蛾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风险,近几年一直困扰农业发展。2019年,全国各地暴发非洲猪瘟,给生猪生产几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导致猪源减少,生猪存栏急剧下降,猪肉价格暴涨,老百姓直呼吃不起猪肉。【资料】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不能因为一头猪而牺牲国民。任泽平指出:最近CPI在猪的带领下,到了3的警线(2019年11月和12月,CPI实际涨幅超过了4),伴随PPI工业品一路下跌,到了负增长。大家在讨论是否降息。在任看来,这次猪的问题不是货币政策问题。有人讲是猪瘟,任泽平认为猪瘟只是催化剂,这次猪价的涨幅在最近几次是最高的,可能跟环保的政策执行力度过强,或者一刀切有一定关系。国家强力推动,鼓励恢复养殖,采取措施恢复生产,恢复养殖户的信心,猪肉的供给会逐渐恢复。5、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风险。《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对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违法,主要采取停业整顿、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现在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造成重大事故,是犯罪,要追究刑事责任。越来越严格的安全监管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自然会增加必不可少的生产成本,这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可回避的新形势。
相关链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农村部公布最新《禁限用农药名录》,禁用46种农药限用20种农药。其中禁止(停止)使用的46种农药,分别是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三氯杀螨醇、林丹、硫丹、溴甲烷、氟虫胺(自2020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杀扑磷、百草枯(百草枯可溶胶剂自2020年9月26日起禁止使用)、2,4-滴丁酯(自2023年1月29日起禁止使用);在部分范围禁止使用的20种农药: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水胺硫磷、氧乐果、灭多威、涕灭威、灭线磷: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上使用,禁止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禁止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禁止在甘蔗作物上使用;内吸磷、硫环磷、氯唑磷: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和中草药材上使用;毒死蜱、三唑磷:禁止在蔬菜上使用;丁酰肼(比久):禁止在花生上使用;氰戊菊酯:禁止在茶叶上使用;氟虫腈:禁止在所有农作物上使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除外);氟苯虫酰胺:禁止在水稻上使用。国家出台这些农药监管政策,是为了有效保证人们的饮食健康,而农药对于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影响重要,做好农药使用把关,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健康等问题,大家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遵循这些基本原则。
6、生鲜农产品保质风险。绝大多数农产品具有易腐烂、易变质、不耐储、难保存的特点。比如,南方种植杨梅,如果遇上春天里的连续雨天,杨梅成熟了双没有人来采摘,就会烂在果园,掉在地里,颗粒无收;时鲜蔬菜,采收后一二天内就必须销售出去,否则就会腐烂变质。这些都是工业产品没有的特征,是生鲜农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水产品、鲜活农产品都是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大,运输成本较高的产品。
7、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这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产业的普通难点和痛点,导致现代农业产业投入不足。据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2019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5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第一产业(农业)2019年1-12月固定资产投资12633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例2.29%),比上年增长0.6%,其中1—11月份为下降0.1%,远远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这说明,2019年农业产业的投入进入了低谷,农业产业投资不被市场看好。农业产业是一个必须依靠投产拉动的产业,如果缺乏有效投资的快速增长,很难想象农业产业发展会保持高质量增长。与农业产业投资增长乏力同步的是伴随农业的投资融资难和融资成本增高,其必然结果将会导致农业经营主体投入不足,发展受制约,生产能力难发挥。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休闲农业等产业。既要承受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风险,又要接受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风险,还有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同时,农业企业,尤其是种植、养殖企业,能够符合金融部门可供抵押的土地和有效资产少之又少,金融部门对农业企业固定投资、流动资金的贷款慎之又慎,评估特别严格,贷款规模从严控制。有些产品质量好、市场好、发展前景好的农业企业,常因资金短缺而沉浮起落、徘徊不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全市规模经营的农业企业每年用于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不到销售收入的1.5%,明显低于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水平。
8、人员风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普遍反映,农业基地留不住人,员工流失严重。农业产业人才创业的动力不足,实际供需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现代农业产业管理人才和农业技能人才紧缺;农业产业人才普遍待遇偏低;高中端农业产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守业难。据长沙市有关部门2019年第四季度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本地乡村振兴最缺乏的人才,60%以上的人认为是乡村治理人才、产业人才和技能人才,34.15%认为是社会事业人才。浏阳市天子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凤,是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海归返乡创业的青年新农人,她反映:农业类经营主体懂信息化网络平台运营的不多,加之“庙小偏远”,很难招聘到真正实用的管理人才。长沙县金井茶场总经理周宇反映,农业公司管理层人员不多,同时流失大,自己的公司地处长沙县北部乡镇,培养的本土人才成熟了就容易被城里的茶叶企业高薪“挖走”。
9、财务风险。主要是合同风险等。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法律意识不强,财务风险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一些农业企业甚至连基本的财务账本都没有,财务管理极不规范。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产品供求双方签订合同的标准化与质量,必然大打折扣。长沙县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就因签订粮食购销合同时经验不足损失了80多万元,一个农业经营主体,要赚80万元有多难,但一笔合同就损失了80万元,教训极其深刻。长沙市农业农村局也看到了这一点,近年来在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律与合同签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管理及其规范》纳入规定课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法律意识,规范财务管理,降低农业企业的财务风险。
10、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缺经验、缺技术、缺科技创新能力。工商资本下乡、大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回乡创业、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等,这些外行返回农村从事农业创业,普遍缺经历、缺经验、缺技术,导致种植、养殖产量低、品质难保障、经济效益上不来,这也是农业创业赚钱难的一个主要因素。
11、环境治理风险。一方面,农业环境面源污染严重,过去一些年过度依赖化学农业,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地板结,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肥力低。另一方面,畜禽养殖场因环保压力,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超范围、超标准划定禁养区、退养区,导致能够养猪的地方越来越少,一些乡村已经是无处可养猪,无处可养鸡,生猪生态养殖场环保成本大幅增加。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当小农户生猪和畜禽养殖数量大量减少的同时,庄稼最需要的有机粪肥也就越来越少了。同时,受蓝天保卫战的影响,农作物秸杆禁烧,也事实上增加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作物秸杆环保处理的刚性成本支出;过去不被重视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等环保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严,对从事水产养殖的经营主体的环保要求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12、农村土地流转风险。这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主要反应在部分区县、部分乡镇的土地流转成本急剧上升。据对长沙县和望城区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调查,长沙县某乡镇某村一家从事蔬菜种植的农业经营主体,2019年稻田的流转成本达到每亩每年800斤稻谷,折合人民币每亩每年960元以上;一家从事水稻种植(稻虾综合种养)的经营主体,每亩每年稻田流转成本800元;望城区某镇某村一家从事蔬菜种植的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稻田的成本达到了每亩每年1200元。
13、农业设施(大棚)用地风险。过去鼓励群众创新、先行先试、摸石头过河,发展农业必需的一些农业设施用地、休闲农业用地、农业看护房,可能在政策上打了擦边球,但在2019年全国性的大棚房清理过程中,部分地方实施了一刀切式的清理整治,严重挫伤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一些拆除面积大、拆除损失大、产业发展受损较重的农业企业,至今还没有恢复元气。某市某乡镇一个从事稻田养殖泥鳅的家庭农场,2019年4月期间,镇政府分管副镇长和国土所所长来到他的稻鳅综合种养基地,对卫星拍摄的疑似大棚房进行实地调查,看到现场是一处稻田养殖泥鳅的稻鳅综合种养基地,疑似大棚其实就是养殖泥鳅用于防止鸟吃食泥鳅的防鸟网,根本不是大棚。按理,下来调查的工作人员把这一真实情况反馈给上级部门即可,但他们也不顾实际情况,不考虑养殖户的合理诉求,要求养殖户在6月1日前进行自行拆除,镇里给予拆除的人工工资补偿。试想,每亩稻田养殖泥鳅需要上万元的投入,补偿几百元的拆除工资,农民的损失谁来承担。后来这个基地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据理力争,好在没有被拆除,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被洪水淹没后的葡萄园。
以上风险,哪一项都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创业的拦路虎。如何破解,既要有情怀,更要有方法,有效管理比情怀更重要。下期起将讲解农业创新创业的一些“新玩法”,来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路上的新难题。#三农# #青云计划# #我要上头条#

作者简介:夏礼明,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处处长,湖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农村创新创业辅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培训等工作。行走乡村田间地头,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