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甜品创业计划书(大学生版),汽车维修店创业计划书范文

来源:新华社

这是6月29日拍摄的新疆特克斯县耶什克里克村牧民定居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0日电(记者熊聪禄、张效诚)天山深处的耶什克里克村发生了变化,生活在这里的500多名牧民都不敢相信。千里牧野,一个黄金村,通过持续实施刺绣就业扶贫,彻底改变了牧区面貌。

这是拼版照片。上图:在新疆特克斯县叶石克勒克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到牧民家中迎接老人(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菲摄);下图:“访民情、惠民、聚民心”驻村工作队走访深山牧民之家(2017年6月4日摄,受访者提供)。新华社

就在三年前,新疆特克斯县的Yeshikleke村,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黄金村”,还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通往县城的道路崎岖不平,牛粪和马粪流遍村庄,房屋破烂不堪。牧民常年在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之间迁徙,生计靠牛羊,医疗教育无法保障。

“一家人围着20只羊转,放弃了出路。看来是羊控制了人。”46岁的牧民乌穆尔阿里阿尼亚说。

这是拼版照片。上图:新疆特克斯县耶什克里克村,牧民在巷道上骑电动车(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菲摄);下图:“访民情、惠民、聚民心”驻村工作队刚入村时,也是石克勒克村的一个破败角落(2017年2月4日摄,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

2017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民政局驻村工作队来到这里,访民情、惠民、聚人心,这种变化开始加速。工作队全面入户走访,摸清了实际困难,走进了最偏远的牧民家中,甚至乘车、骑摩托车、骑马9天行程1200多公里。

在新疆特克斯县耶什克里克村贫困户就业市场,贫困户餐馆经营者阿海柏毕霍家正在制作面食(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工作队与村委会研究后,决定靶向治疗,精准滴灌,利用刺绣通过就业扶贫。要脱贫,首先要把牧民从牛羊中“解放”出来——工作队大力推广替代放牧,分散在各家各户的牛羊由有经验的牧民集中放牧,为就业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新疆特克斯县耶什克里克村贫困户就业市场,服装店经营者、贫困户塞里克古力图尔孙湾(左)正在帮顾客挑选衣服(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工作队随后重振了当地畜牧业的优势,并在村里成立了山羊养殖、褐牛养殖和养蜂等七个合作社。贫困户分享股份,分红,牧民的传统技术没有丢失。去年,560户贫困户分红近15万元。

在新疆特克斯县耶什克里克村,村民们正在夏季牧场放牧(7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菲摄

300多名有条件的牧民到附近县市务工,工作队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在餐饮、酒店、维修、建筑等行业实现就近就业,收入有所增加。周末也可以回家照顾家人;年轻人有进取心,愿意开阔视野。工作队对接南京LG熊猫电器有限公司,帮助100多名牧民走出大山,到现代企业工作;如果无法外出打工,村里就专门设立了贫困户打工致富市场。超市、理发店、餐厅、甜品屋等。都有,贫困户可以当场找到工作

age/S7K6HwFH3iKsgT" />

在新疆特克斯县也什克勒克村刺绣合作社内,村民在制作纺织品(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这些绣花式就业扶贫举措连续施行,祖祖辈辈拿着鞭子的牧民成了厨师、挖掘机司机、熟练技术工人、农家乐老板u2026u2026生活彻底改变。


就业扶贫不是将牧民“一推了之”,还需做好保障。也什克勒克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志新说,牧民就业前可自愿参加10多个工种的免费培训,有一技之长就业才能稳定,去年村里22期培训班参训人数达482人。村民外出就业时,工作队与村两委不间断入户走访,慰问关心家中老人孩子,让务工人员安心。村民务工回村后,工作努力、就业增收明显的还能领取额外现金奖励,目前奖励金已发放3.7万元,村民就业积极性明显提升。


在新疆特克斯县也什克勒克村贫困户就业富民市场内,村民在蔬菜店挑选蔬菜(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2019年,也什克勒克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至16784元,比2016年翻了近两番,村基层组织被评为十星级基层组织,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真正的“金色村庄”。


如今,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新疆越来越多的牧区乡村,像也什克勒克村一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