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技术正在进入农业领域,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浙江湖州,有一张著名的名片,也是国家一级保护畜禽品种。为了保护这张名片,当地政府正在探索一条数字化产业发展之路。
扫描,耳标,进入农场,胡杨首先拿到了身份证。
如果浙江天下牧业(长兴)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与技术部经理 马伟飞:击中了电子耳标,如果我的扫描仪扫掉,我就会知道母羊是什么时候繁殖的,注射了什么疫苗,什么时候注射的。
马师傅告诉记者,与传统的耳标不同,这些圆形的电子耳标上装有芯片,每只湖羊的信息经过手持扫描仪扫描后会上传到饲养员的手机上,最后在养殖场的数据平台上采集。正是这个大数据平台决定了湖阳未来是否幸福。人以食为先,胡羊的头号大事就是吃。
浙江天下牧业(长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费明锋:现在,我们可以精确地喂入多少粗料、多少浓缩料,以及它含有多少蛋白质和粗纤维。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一只羊一天能吃多少饲料,能长多少肉。
谨慎饮食,适当生活。羊舍的温度可以智能调节。对于怕冷的新生羔羊,室温会自动升高。每只羊的身体状况也可以智能监测:谁的体温升高,谁的身体状况不好,都会立即反映在这个大数据平台上。
浙江天下牧业(长兴)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与技术部经理 马伟飞:的饲养员可以饲养大约3000只羊。像原来农村,自己割草,就是50只羊。
pgc-image/94BB01A4087FBB0E8C57F5115A8323C7" />走在今年年初才投入使用的养殖场里,羊舍整齐划一,闻不到一点羊粪的臭味。如果没有羊的叫声,很难让人想到这里养着1万多头羊。
浙江长兴县吕山乡农业农村办主任 孙凯凯: 我们这个羊的粪污,通过我们封闭式的一个粪污收集的管道,就是全部集中到这里,我们通过机械化地进行一个收集,运到我们这边一个有机肥处理厂。
加工好的湖羊粪肥,是当地著名的红美人橘子最喜欢的肥料。养殖场的数据平台直接连通到乡里的 “乡村大脑”大数据平台。在这里,湖羊粪肥的交易价格实时变动着,方便养殖场选择最佳时机,将粪肥“变现”。
过去湖羊养殖,农户最发愁的就是不了解市场行情。吕山乡这个“乡村大脑”大数据平台,不但出栏公羊和母羊的价格能实时变化,它们被卖到哪儿、卖了多少也一目了然。根据这些信息,湖羊养殖户们可以精准调整自己的养殖计划。
浙江长兴县吕山乡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 谢作灵:数字赋能到我们湖羊,从饲料开始,到养殖,到加工,到销售整个环节了,所有的环节就是数字化赋能了。这样的话就是在信息的这个共享、共通也好,在技术提升也好,在标准化、规范化等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湖羊养殖走上数字化道路,养羊成了当地的时髦产业,带动老百姓走上小康路。
浙江天下牧业(长兴)有限公司员工 徐晨晨:老家这边发展越来越好了,然后企业各种现代化设备都就绪了。对大学生就业来说的话,就业前景就越来越好。自己学到的知识,还有各种理论知识就是可以进行到实践操作上。
浙江长兴县吕山乡党委书记 陆伟杰:通过这一个项目(数字化养殖场)的实施,让我们的村集体能够增收。我们吕山9个村,平均每个村每年将可以有10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这个应该来讲是非常可观的。
(总台央视记者 岳群 丁雅妮 孙渊 长兴台 宋诚)
(编辑 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