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许小平关于团队问题的干货分享后,从这篇文章中,你会知道“如何寻找合作伙伴”、“当合作伙伴跟不上公司发展怎么办”、“如何挖牛人”、“如何处理被挖的牛人”等问题的答案。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如何寻找合伙人
创业的基础是什么?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团队,一个是股权结构。今天,我想谈谈团队问题。不久前,一家顶级海外公司的顶尖科学家来找我筹钱。他获得了中国同行业顶尖公司的战略投资。他说你在徐老师的牌子不错。给我一笔钱,我就开始。
该公司为2B公司,无合伙人,创始人持股100%。他是纯粹的科学家,不是营销管理的角色。
我说你需要找一个CEO。他说徐老师,我在找。当时我说,我告诉你,你永远找不到。他说我给他30%的股份,我说你找不到,他说我给他70%,我说你也找不到。
为什么呢?因为找伴侣其实比找伴侣还难。你们都是企业家。好好想想。你花更多的时间和你的伴侣或配偶在一起吗?
你和你的伴侣,你可能会醒来,在电话中交谈。当你来到公司,你会在晚上筋疲力尽地回家。当你回家时,你可能会睡着。一天24小时,和企业家的伴侣在一起16小时,但在你的梦里,你实际上是和伴侣在一起,而不是和你的配偶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你和伴侣的关系实际上超过了你和配偶的关系。
我跟创始人说,你地位这么高,100%的股份,再找个人,永远找不到。因为你要找的人是你的首席执行官,你会比你的配偶花更多的时间和你在一起。对于这么重要的人,你只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遇见”,却找不到。即使你能“找到”,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突破兼容的流程就足够了。
如果没有合伙人和一两个核心团队成员,最好不要成立公司。因为这家创业公司从一开始就注定有基因问题。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在有公司之前,第一,先找人、再找钱。就有人了。当你找到了钱,找到了另一个人,你已经是一个被市场定价的人了。这时,对于后来加入的合伙人来说,你给他的是一种付出和付出,而不是说两个人一起定价,一起寻求市场认可。
如果第二,股权的分配要让合伙人觉得他是你的利益共同体。在一家公司,老板持有90%的股份,还剩三四个人,每人一两个点。这个公司基本做不了多少。因为在这个时候,那三四个人的心态不是第二和第三,而只是“第二”和“第三”。他只和老板一起前进,而不是作为公司的所有者。
有句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你有这样的搭档很好,但不是一个团队的最高境界,因为书生为心腹而死,他还在受雇,我还在为你做事,就像黑社会一样。
团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团队的最高境界是士为自己者死,不是知己,也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很简单,当你的二把手、三把手,你的团队,把你的事业当成他的事业,把你的身家性命当做他的身家性命,这时候这个团队就会成为战无不胜的铁军,任何利益、任何诱惑都打不垮、任何威胁都无法撼动的团队。
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来说,即使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更多,但真的要走得更远,走得更深,就一定要有这样的合伙人:不是创始人给了你活路,给了你机会,而是说,这就是你的事业,这就是你的未来、梦想。
合伙人跟不上公司发展时,该怎么办
合伙人跟不上公司的发展,这是公司最常见的现象,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
1. 任何人的股权,都是分四年执行。一年不行,就给他四分之一走人。
2. 公司一定要留有 ESOP,期权池,用于调节。有人落后,必然有人前进;对前进对人,要积极的用股权奖励。
3. 股权一旦发出,只能按照 Vesting Schedule 来执行,即上面说的分期执行。对于既不能开除、也不能收回股份的合伙人,可以通过增发股份的方式来进行,增发的股份给干得好的人,这样自然稀释了干得不好人的股份。
创始人与合伙人,一方面要密切交流,互相扶持,团结奋进;但另一方面,工作上如果跟不上公司前进步伐,就要当机立断,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发展。对合伙人要与普通高管一样,甚至更加严格的要求。这个是作为创始人从一开始就要建立的共识!
而当不合适的早期成员离开之后,面对是否要买回他手中股份的问题,要优先尊重被离开者的选择。他如果选择卖你才能跟他出价,如果他不选择卖,就不该要求他卖,不然就会冷了其他正在干活的伙伴的心;如果他想卖,就按照市场价来——有人愿意出多少钱买,就是多少钱。
如果没有人买,被辞退者特别想卖,公司就要大气一点,谈一个双方能够接受的价格。但记住:如果价格低于公司估值太多,对 CEO 和公司是一种伤害。你等于在告诉所有人他们手上的股份不值钱。
如何挖牛人
我建议,初创公司,最好是用股权来挖人。如果有人要太多现金工资,这种人一般不能用,证明他不是来和你共患难、共享福的。
我见过愚蠢的CEO花大价钱雇来的人并不成用,结果不仅亏了钱,也会耽误时间和影响士气。初创公司,还是要靠梦想、价值观、画大饼来吸引人才,而不能靠高工资。
遇到心仪的牛人,就是应该用“未来会如何如何”吸引他们。CEO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要有培养意识、帮助意识、“栽培”意识;遇到问题,要有扶助意识,而不是鄙弃意识。这样团队才能不断前进,不断成长。
我自己当年在新东方创业,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不懂得这个道理,看到手下干不好,就总是想着:“山外的山更高”,找其他人,结果错过了对自己身边不少人的培养。
真实案例
对于一家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来说,核心高管的离职几乎是“土崩瓦解”的灾难;但“创业即自由”,任何人为自己职场利益的最大化而选择公司又是基本的权利和责任。
真格基金投资的一家公司,被同样是我们投资的另外一家公司挖走了一个关键高管。CEO 痛失大将,非常郁闷,非常愤怒,找我主持公道,要我去谴责那个挖角公司的 CEO。
面对情绪有点失控的他,我想了想,跟他讲了一个发生在真格基金几乎相同的真实故事。
2013 年 4 月,真格投资的 M 公司,用一千多万美金(你没有看错)的条件,试图从真格投资的 Y 公司挖一个 CTO。
当时 Y 公司的创始人 L 刚刚创业不久,公司正处在百废待兴之中,而作为一位不懂技术的技术公司 CEO,技术核心的离开对 L 是不可承受之重。但 M 公司千万美元的开价实在惊天动地,任何人面对如此致命诱惑都会春风无力,欲拒还迎。
慌乱无奈之际,L 给我打电话,要我出面说服 M 公司停止挖角行为。面临巨大危机的 L 跟我说:“如果 CTO 此刻离开,公司就会土崩瓦解,徐老师你必须帮我。”
放下电话我叫苦不迭,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困境。
L 是我结识多年,个人关系和工作关系都非常深的一位朋友,我完全理解并同情 L 的处境。
但另一方面我对人才跳槽有自己的观点。我的基本价值观是尊重、倡导人才自由择业。
真格基金的口号就是“创业即自由”,如果创业公司不鼓励人才来去自由,那它们自身人才从哪里来?为自己职场利益最大化而选择公司,是人才的权利和责任。
我没有理由、更没有意愿为了“公司利益”而阻止某人放弃他自己认定的“个人前途”。
但同时,Y 公司又不是一般的真格被投企业——这是我最好的朋友、新东方与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投入最多个人金钱,并寄托了最大人生梦想的公司。
无数公司邀请王强担任董事,他都婉拒了,但唯独主动“要求”担任 Y 公司董事长,花费巨大心血深度介入公司的创建。Y 公司是王强的“核心重点工程”。
如果 Y 公司因为 CTO 离开真的“土崩瓦解”,而我允许另外一家与我个人有重大利益而跟王强关系不大的 M 公司来 Y 公司釜底抽薪,我如何面对王强?
想来想去,为了老友王强,我想我可能将不得不违反我的信念介入此事了。打开电脑,我决定给 M 公司 CEO 写一封劝阻信。
我记得,当时我是正好从纽约坐火车去波士顿,去跟那里的留学生做回国创业演讲。当时我的右眼刚刚动过手术还戴着眼罩,看上去像一个落魄的海盗。
在长达六个小时的车程中,我对着电脑写了一遍又一遍,一封短短的邮件就是无法写完——要我劝他人做一件违反我基本价值观的事情,哪怕是为了维护我最珍爱朋友、最重要合伙人王强的利益,擅长操弄文字的我,却无论如何无法自圆其说。
但是,如果不制止这件事,而Y公司真的因此崩盘的话,我还真无法面对当年因为我的“忽悠”而投资了Y公司的王强。
六个小时在半封邮件中溜走了。火车到了波士顿,手机忽然显示王强来电,我接过电话,不等他开口就说:“Hi,王强,Y 公司的事情,我正在协调……”
王强打断了我:“小平,我是要跟你说说 Y 公司的事情,我觉得挺严重的。”
我心一沉,真不知道王强会说些什么!
他接下来说的话,让我终身难忘。我希望读者也能够铭记王强说的内容。
“我认为 L 因为 M 公司来挖人而陷入慌乱,并向你我提出阻止 M 公司挖人,是他作为创业者、CEO 不成熟甚至不合格的表现。如果一家公司因为一个人的离开就土崩瓦解的话,这家公司还不如早点关门算了。”
“CEO 的核心工作之一当然是招人和留人。但人才被你招募、留下,根本原因还在于他本人相信跟你干符合他自己最大兴趣和利益。所以即使我们想帮助公司留住人才,也只能从他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角度来劝说他,而不该通过阻止给他更大利益的第三方来破坏人家的前程。”
“所以我已经告诉 L,让他不要慌乱,而是好好跟 CTO 深入长谈一次。用最大的诚意、给出最大的利益、展现最大的魅力挽留他。但如果真的竭尽全力也留不住他,就应该让他走,并祝他好运……”
“我跟 L 说,应对此次危机,是检验他个人领导力与公司凝聚力的一个试金石。留得住 CTO,证明他厉害;留不住 CTO 但公司保持继续成长,更证明他厉害。创业公司 CEO 就是在这样的危机中成长并强大起来的。”
你可以想象听到王强讲这些话时我是多么的激动和自豪。
企业家们,我司联合国内知名上千家天使和风投机构寻找项目投融资合作!(成功后才收佣金)
关注领域:农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医疗、互联网、物联网、教育、智能制造...有发展前景项目!

需对接投资人请“点击左上角头像”私信作者!
2013 年,正好是我跟王强在北大相识三十年。我们从北大到新东方,从新东方到真格基金,一路走来当然不是毫无争执、永远一团和气。但王强那种深入骨髓、接近本能的坚持原则、坚守信条的为人做事方式,是我们一生事业与友谊、梦想与信任最强大的凝固剂。
王强接着说:“小平你千万不要利用你和 M 公司 CEO 的关系干预此事。我们要帮助创业公司,尤其在他们遇到危机时,但绝不能做违反我们自身价值观的事情。我相信 L 能够顺利接受这个挑战,所以你既不要担忧,也不要干预……放心做演讲,多找几位优秀创业者回来哈!”
我放下电话,心中对王强的想念与崇敬瞬间达到了史上最高潮。有这样中国合伙人,真格基金要想不成为“世界最大的小基金”,不成为一代中国创业者最信赖的创业伙伴,那真是不可能啊!
现在我来揭开谜底吧:
那家挖角的 M 公司 CEO 就是聚美的陈欧。而被挖角的 Y 公司,就是当时刚刚起步的一起作业;L,就是一起作业的 CEO 刘畅。
刘畅是我和王强在新东方的老部下。当时的一起作业用户刚刚起飞,网络三天两头崩溃,刘畅真的不能没有晓光!
挖角事件的结局是这样的:
刘畅拿出浑身解数和王晓光彻夜长谈,情感加责任,理想加股份,成功说服了晓光放弃聚美千万美元的致命诱惑,留在了一起作业。
陈欧没有得到王晓光,但得到了另外的 CTO。一年后的 2014 年 5 月,陈欧率领聚美团队在纽交所敲钟上市。
同年年底,刘畅率领一起作业完成估值 6 亿美元的一轮融资,世界两大顶级PE淡马锡和 DST 联手投资一亿美金,晓光的经济收益超过了陈欧给他的数目。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和风浪。指引我们一路前进、永不迷失的,则是那盏价值观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