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木盒
流程编辑 | 派派
投资有三个递进的层次:
(1)真假范畴,即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2)好坏类别,即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
(3)高低范畴,即估值假设和方法。
冯云军曾在第《风云商学院 | 管理学视角下的血液制品业真龙头:华兰生物PK上海莱士》条中列出区分二级好与坏类别的方法。这是谈真假类第一层次的方法,主要是梳理总结2016-2018年证监会认定或媒体质疑的最新金融案例。
这篇文章和所有财务造假文章都不一样,主要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
一、财务造假的逻辑
财务欺诈的目的是通过增加收入或减少支出来抬高利润。
财务报表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勾稽关系,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来源于资产负债表。
在这里,冯云军用一个最简单的模型统一了三种说法来说明财务造假的逻辑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需要编造现金来虚增利润,但现金是资产负债表中最难造假的科目,所以要尽快转换成其他更隐蔽的资产(如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应收账款可以编造出来,然后通过坏账准备进行清理。
二、可疑的金融诈骗案件
冯云军梳理了2016年至2018年证监会处罚的所有案件(市场禁入决定书),以及近期被媒体质疑的公司,拿起媒体的质疑点,共计53起。
e48a767520e76c1f06"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可疑的资产覆盖各个科目,比较多的是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货币现金。
三、识别财务造假的方法论
财务造假主要用的是证伪思想,主要有两条思路:
(1)直证法:直接找出公司披露的不同数据自相矛盾之处;
(2)反证法:假设公司披露数据为真,推出与事实相悖的结论。

财务造假的异常信号有财务信号和非财务信号,对于财务功底不是很深的投资者,可参考非财务信号。
1、财务信号
(1)与同类公司或与公司历史比较,毛利率明显异常;
(2)货币资金和银行贷款同时高企,理财收益和账上资金不匹配;
(3)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异常增加;
(4)估算的应交所得税余额与实际余额相比相差甚远;
(5)经营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特别是净利润很高但现金净额为负;
(6)突然出现主业以外的较大收益,如咨询、工程、软件、投资等的利润贡献;
(7)新注册的公司成为重要客户或利润来源,且该公司人数和收入较小;
(8)主要资产或收入在海外但客户无法查证,海外业务毛利率过高;
(9)募投项目产出过高,IRR远高于计划书;
(10)与同行业相比,销售费用率过低(关联交易);
(11)在建工程迟迟不转固;
(12)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计提较松,预计费用不计提;
(13)会计手段调节利润,如提前确认收入、变更会计估计、费用资本化;
(14)大股东资金侵占;
(15)预付账款增加异常,客户和供应商关联(现金循环);
(16)原材料、固定资产额度和产出不匹配。
2、非财务信号
(1)高管频繁更换,比如财务总监、董秘、独立董事、监事频繁更换;
(2)会计师事务所频繁更换;
(3)大股东或高管疯狂减持公司股票;
(4)资产重组和剥离频繁;
(5)大股东高息借外债;
(6)关联关系非关联化;
(7)已有关联交易过多;
(8)从不分红或者分红现金比太少;
(9)控股集团股权质押,上市公司体外资本运作多;
(10)高送转、股灾期间停牌;
(11)独立董事投反对票。
四、魔鬼在细节
财务舞弊最好是自己复盘学习,只有用历史还原法,一个个案例去研究分析,才能真正学到新知识。
具体案例学习可以阅读风云君曾经写过的文章,如果非要推荐书籍的话,推荐夏草老师的《远离财务骗局》和叶金福的《从报表看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