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的果洛,河水向东流,雪山巍然屹立。
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出发,在70公里外的蒋倩乡,记者看到了畜牧业发展的新气象。占地近400亩的甘德县雪山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望。
甘德县蒋倩乡冶河箐村牧民修措吉在这家企业工作,收入稳定后,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她说,“家门口有农场,再也不用担心牛羊的销售、工作和收入,日子越来越好了。”
秀草记命运的改变,源于生态畜牧业的改变,源于一个企业的发展。
一家现代农牧业企业为什么选择在甘德县选址?
面对记者的提问,雪山农牧董事长余学山回答了:“这里环境好,纯天然无污染,牧场都是有机认证的。不仅如此,现在高速修好了,交通也方便了,所以我们决定在这里投资。”
多年前,因为一次旅行,余学山第一次踏上这片海拔近4000米的净土。从那以后,他有了放弃这一边水土的感觉。
从物富人富的中原,到气候恶劣的高原,长期从事建材行业的余学山笑着说:“没想到一个河南人会因为一次旅行爱上青海,在‘雪山’扎根。”
“天真蓝,空气真好,牛羊肉真好吃!”说起我第一次去青海,余学山还是觉得很开心。在朋友的邀请下,余学山决定去青海转一圈,看看有没有好的项目。在省会西宁做了几份小工作,然后因为各种原因亏了一点钱。余学山是应朋友的邀请,到甘德县蒋倩乡招商的。
甘德县蒋倩乡地处三江源,平均海拔近4000米,生态环境脆弱。当时,余学山来到了蒋倩乡,他所看到的让他震惊。碎石路崎岖不平,基础设施落后。除了一个强壮的工人负责每个家庭的牧牛,其他人普遍缺乏稳定的增收渠道。
“这里有蓝天、雪山和纯天然无污染的畜产品。如果在这里建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牧场、牛羊等资源,更好地帮助这里的老百姓拓宽增收渠道,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这样,余学山怀着一颗初心和热情,在甘德县蒋倩乡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余学山说,果洛最出名的是雪山,它自己的名字和公司的名字也是雪山,可能是缘分吧。目前,余学山已经带着妻儿来到青海,一起扎根高原,在甘德草原上以实干家的精神书写创业史。
如何选择一个符合当地实际、前景看好的项目?
“甘德最好的资源是草原上的一切,尤其是有机牦牛肉。”余学山有很多朋友。不经意间,甘德作为伴手礼送出的新鲜牦牛肉收到了太多的好评和“追加订单”。
既然这么多人喜欢甘德牦牛,为什么不开始这个牛气冲天的生意呢?
制定计划,然后行动。2017年9月,甘德县雪山农牧业成立。同时,公司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青海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
在美丽的青海,绿色是其发展的背景。位于世界屋脊,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地区之一,拥有优质牧草,牛羊优选,为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天然的优势已经指出了瑶瑶
为进一步推动泉州绿色有机产品市场化,提高产品质量、信誉和市场占有率,公司自成立以来,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畜牧业发展政策,以畜牧业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采用牦牛高效养殖技术和物联网信息平台,遵循标准化生产模式, 并以有机畜牧业为手段,走产业链延伸、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的发展路线,最终实现了畜牧业增效、企业增收的目标。
如果牛想吃草,就种草。在雪山建设了万亩优质燕麦草基地,可以保证牦牛吃到优质饲草,多余的饲草同时出售;太晚捡牛粪会在草原上形成斑块,影响草原质量。然后建一个有机肥车间,把收集到的牛粪发酵,让肥料销售出去.这不是现代农牧业技术流通示范园吗?
nt-size:15px;">按照企业的投资思路,种植养殖基地建成后,聚合现代化农牧企业的生产要素,搭建起饲草料种植及加工、牦牛肉精深加工、有机肥生产等全产业链,形成“岗龙做法”的升级版。目前,公司已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建设起甘德现代农牧业科技循环示范园的于雪山请来了技术员,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种起了有机蔬菜。自家产的发酵液和有机肥可以用来为有机蔬菜和种植的汉藏药材提供营养,有效保证了蔬菜和药材的品质。
“海拔四千米的蔬菜可稀罕着呢。”2018年,于雪山成功种植了西瓜和蔬菜。他抚摸着这些珍贵的瓜苗告诉记者,由于气温和地温达不到要求,技术员在温棚里又搭建了二层温棚,二层温棚中搭起了小拱棚,这样算来,成功育苗总共需要三层温棚。
“企业带头,合作社积极参与,整合资源,实现企业、合作社、牧户三方共赢是我们的目标。”随着企业的稳步发展,当初的目标已初具雏形。
建立牦牛追溯体系。对屠宰加工的商品牦牛建立原产地可追溯体系,补短板、创品牌,实现高品质绿色有机牦牛产销对接系统,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生产消费互信互认。同时,实施畜牧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将牦牛粪便回收,并加工成有机肥,不断提高粪污处理循环利用水平。
“企业的健康运营不仅能帮助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够为当地合作社的畜产品在内地打出销售窗口。”甘德县江千乡协隆村第一书记刘印洲说。
未来几年,企业计划与甘德县16个合作社形成联合体,从畜产品收购到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全部对接,展开深度合作。于雪山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当地老百姓的收入翻倍,由本地的合作社带动,将这里的优质牦牛推向市场。而我们企业在带动合作社发展、带领牧民增收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从最初一家一户牧民的单打独斗,到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再到现代农牧业企业牵引对接外部大市场。未来,公司将与甘德县政府签订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甘德县全县36个合作社进行全方位合作,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带领合作社和这里的牧民大步走向幸福小康路。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