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军(右一)在何仪路工作。(陈摄)
秋天,永城到处都是花草树木。鼓楼城墙下,不少市民驻足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景观布置合影留念。在这个以“不忘初心扬帆起航”为主题的景观布局中,老宁波有六门:北门永丰门、西门望京门、东北门易门、东门杜东门、东南门灵桥门、南门长春门,在鲜花的点缀下格外醒目,宁波1300年历史的历史记忆被生动唤醒。
本次主题景观总规划师为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局)绿化技术总负责人孙立军。她1985年毕业,用自己的匠心美化城市34年,经历了宁波“城市美容师”的发展壮大,见证了宁波日新月异的景观。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鼓楼景观布置。
主持项目,脑力脚力不可少
上周三下午1点30分,记者跟随孙立军,在“何仪路华阳街绿地提升改造工程”现场工作,体验一名景观设计师的细致工作。
“景观设计师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名字,国家人文社会部门的专业名称是‘园林工程师’。”他们一见面,浙江省园林绿化专家组成员、园林绿化高级工程师孙立军就向记者普及了专业知识。目前,海曙片区1463万平方米绿地的景观设计、场地建设、绿化养护等都是他的职责。
何仪道路绿化工程建于2009年,当时由孙立军负责。现在,孙立军再次接手其绿地升级项目。她已经不记得10年来第一次走上这条路。今年,为了这个项目,她已经第六次来到现场。“作为项目策划负责人,一定要去现场把脉,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药。”
“虽然目前何仪路整体绿化情况较好,但花坛、花箱、树池等景观设施经过10年风雨,已较为陈旧、破损。‘华谊路华英街小区绿地提升改造工程’项目为年初规划,预计投资600万元。”顺着孙立军手指的方向,我看到路边密密麻麻生长的常春藤挂在花箱上,其他的则缠绕在路边的樟树上。“目前,这条路充满了绿色,缺乏色彩。前期我们升级了它的绿化设计稿。五稿都做了修改,既保留了岁月的痕迹,又注入了现代元素,凸显其时尚特色。”
当天,孙立军带领海曙区城管局、项目设计师、绿地养护单位的工作人员,从解放桥头出发,向南前往展川街,边走边思考讨论,尤其是在南北路口、何仪大道购物中心入口处。她观察得很仔细,没有忘记每一个细节。她说:“目前道路两旁的植物已经茂密翠绿,新的植物配置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
与此同时,孙立军发现道路两旁的一些花坛里有许多枯枝和杂草,花箱里的一些灌木干渴发黄。她立即向绿化养护人员指出了养护问题。她动情地说:“10年来,看着这里的变化,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现在发现保养不到位,有些心痛。真的希望每一个园林绿化人都能用心呵护每一片绿意。”
专业素养,需要多学科知识
当天去万豪酒店和何仪大道购物
心入口处时,这两家单位的后勤管理人员见到孙立军,热情地走过来打招呼。对此,孙立军解释:“园林工程师是复合型人才,其中道路绿化除了关注花草树木,施工时还要协调红线外的周边单位,现场来的次数多了,工作得到了周边商家的支持,大家就成了熟人。”在孙立军看来,园林工程师要懂得建筑学、力学、美学、植物学、文史,甚至财务等多学科知识,“以植物为例,它有乔木、灌木等不同种类,有喜阴喜阳等不同特性,除了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完美配置和色彩搭配外,还要兼顾它们与周边灯光、建筑等环境的协调。”
走在和义门瓮城遗址公园入口处时,孙立军指着路边停车场围栏上依附着的金银花藤,开心地介绍:“10年前,宁波首次引进开玫红色花朵的金银花,每年3月开花时节,这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只是孙立军34年园林工作创下诸多第一中的一次,她曾主持镇明路绿化改造、“百个花境”、灵桥路绿化升级和居住区绿化升级改造等60余个项目,获得了“全国绿化奖章”等诸多荣誉。其中,2002年在镇明路首次运用黄山栾树作为行道树让她记忆犹新。
“当时宁波没有大规模引进黄山栾树的先例,毫不犹豫选择它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心里有把握。”孙立军回忆,当时她拿着尺子,测量每棵树的直径、高度,像选美女一般,把450多棵黄山栾树从江苏“迎”回了宁波,“看到我们的大胆尝试,10多年后成就了现在秋日花树盛开的美景,非常开心。”
除了在工作中独具匠心,孙立军还是国家级插花高级技师和首批浙江建设工匠。她认为,优秀的园艺工程师还要懂得生活、懂得美,是有情怀、热爱生活的人,“学习插花是为了提升工作,一个插花盆景犹如一座庭院,插花过程就是装点庭院的过程,好的插花作品融入了情感,有温度,工作也一样,要将匠人匠心精神发挥到极致。”
记者了解到,孙立军还拥有助理会计师、统计师资格证书。对此,孙立军表示,园林工程师要负责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相关财务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扮靓城市,永远在路上
下午3点半,孙立军一行来到了和义路口与战船街交叉处,短短1140米,她们走了整整两小时。附近东门口车水马龙,尽显都市繁华。望着大花坛内五彩缤纷的鲜花,孙立军触景生情地感叹:“宁波城市园林景观今非昔比。30多年前,园林绿化工作还不为人关注,园林绿化工程师也非常少。那时,东门口路边的行道树是直径五六十厘米的黄杨树,种植在黑色的大缸中。”
34年在园林绿化一线工作,孙立军将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这份美丽事业,经历和见证了宁波园林绿化事业的突飞猛进。她清楚地记得,199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第一个“绿化年”,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宁波园林绿化事业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园林杰作就是国家5A级景区——月湖景区。
作为月湖景区发展的见证人之一,孙立军非常自豪。“1998年,市政府斥资6亿元启动月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历时两年自南而北一气呵成,共种植植物100多个品种,运用山石造型6万多立方米。如今,景区每年换花超过6次、品种超过20个,做到四季有花、常年有景。”孙立军说,宁波园林绿化景观打造的发展也印证了宁波园林的三个发展特点,就是从平面向立体过渡、从绿色向彩色过渡、从地面向空中延伸,“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如今宁波主干道两旁,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鲜花绵延,高架桥两边也是鲜花盛开,城市越来越美了。”
采访即将结束,孙立军突然想起附近1844生活艺术中心的绿地内有一棵古树的“身份证”需要去现场确认,之后她还要回单位和“徒弟”加班,将一年来的全区园林绿化工作的各类数据整理汇编,做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资料年年做,为的就是留下第一手资料,让新入行的年轻园林人有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孙立军表示,宁波几代园林人共同努力,早出晚归扮靓城市,用爱岗敬业诠释了工匠精神,大家在这份事业中共同成长、付出、见证、收获,非常欣慰。
记者手记
走在宁波街头巷尾、广场公园,整洁的绿植和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美丽的场景司空见惯;在节假日,各类主题景观既造景又造型,耳目一新的景致成为不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作为“国家园林城市”,截至2018年底,我市园林绿化三大指标分别为:城市绿化绿地率37.96%,城市绿地覆盖率41.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1平方米,而且城区绿地面积还在以平均每年250公顷的速度增加,公园绿地面积以平均每年120公顷的速度递增。
城市“颜值”越来越高的背后,离不开园林工程师的默默奉献,他们不仅用匠心打造了一大批高品位的城市园林绿化项目,而且肩负着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绿地养护等重任,是当之无愧的“城市美容师”。
其实,除了园林工程师,我们每一位市民都有义务和责任用心用情呵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让我们的城市容颜在岁月流转间历久弥新。
记者陈朝霞
通讯员李叶馨 华骋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