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宋思难文多每经编辑:唐慧
“家国情怀平民情怀休闲包容创新”——这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李伟民今天(3月1日)出席华西医院举办的“代表声音”媒体见面会时,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于如何概括“华西文化”的提问。
在今天的会议上,李伟民主席还回答了记者《每日经济新闻》提出的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何时建成、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等问题。
华西医院院长李伟民图片来源:华西医院
在回答记者《每日经济新闻》关于华西医院拟管理的P3实验室建设进度的提问时,李伟民表示,P3实验室作为一个高等级的生物防护实验室,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尤其是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非常重要。根据国家和四川省的有关安排,四川省正在抓紧建设P3实验室。
李伟民介绍,位于四川的两个P3实验室,一个由省疾控中心牵头,另一个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由省疾控中心牵头的P3实验室即将于今年启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P3实验室是在正在建设的P4实验室基础上设计验收的,预计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
李伟民表示,上述实验室的建设希望在实验室中分离鉴定出毒性很强的传染病病毒,同时研究一系列致病机制,开发出相应的治疗药物和疫苗,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防控产品。
华西P3实验室以P4为标准进行设计、验收
在介绍今年作为NPC代表将提出的建议时,李伟民表示今年将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打造成都未来医疗城,打造前沿医疗高地。首先,这是积极响应科技创新“四个面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其他三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要需求,——编者按)。其次,也是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战略取向。打造高品质宜居之地,需要前沿医学和医疗作为支撑。最后,也是包括华西医院在内的成都市医疗机构的创新基地和平台。
他进一步表示,在未来的医疗城建设中,希望先建成国家级医疗中心,使之成为集疑难杂症诊疗于一体的世界级医疗中心,成为全世界患者的就医目的地之一。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
据李伟民介绍,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然而,公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重视不够。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们往往认为是感冒引起的咳嗽,是劳动诱发的呼吸困难。他们没有把它当成一种疾病,基层医院防治能力不足。因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将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将提出在成都建未来医学城的建议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李伟民提出要重构集预防、控制、治疗为一体的高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李伟民说,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再次发生的强烈呼声,
吸道传染疾病和其它公共卫生事件,吸取教训、避免误区,真正使老百姓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防、控、治一体化非常重要。对于这项工作,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从四川省的情况看,现在就在加紧建设四川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该中心在四川省卫健委直接领导下,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管理运行,将建成集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应急处置、患者管理、科研培训、国际交流“六位一体”的大型医疗机构,平战结合保障健康四川建设。和谐医患关系需三方合力
在见面会将要结束时,李为民还回答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出的在法律手段之外,如何调节、改善医患关系的问题。
李为民认为,要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三方合力。
第一,医务工作者要把病人的病痛当成自己亲人的病痛,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在对患者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第二,希望患者也要站在医生的层面去理解现在一些医疗服务的局限性。医疗不能把所有的疾病都治好,不能把所有病人期望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
第三,希望媒体可以进一步宣传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精神。
最后,李为民表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也能推动医护人员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病人提供服务,让社会更加和谐。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