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编:袁梦颖
核心导读:
1.JD.COM为什么要改造菜市场?
2.JD.COM在这条路上会遇到什么挑战?
3.路的尽头有一个洞吗?
预计4月起,据悉,京东生鲜已改造超50家上海传统菜市场,覆盖辖区包括徐汇区、静安区、长宁区。将逐步推进闽、渝、Xi、天津JD.COM鲜菜市场改造工程。JD.COM生鲜将从更换菜市场软件设施、为菜市场提供系统应用专家、输出品控能力、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销售四个方面进行转型。
改造菜市场的原因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表态将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列为要领,将创新驱动被置于“十四五”规划要位。
ng: 1px;">目前传统菜市场依旧有不错前景,这是一个密度较大,且相对更贴近居民成熟生活圈的传统业态。例如综合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政务数据资源网可见,其可查菜市场个数分别为750个、1000个、500个。且因以中老年客群为主的高频生鲜消费者仍然将其作为首选购物渠道,这类消费人群对于线上零售渠道了解较少。凯度消费者指数在调研消费者2020年最新渠道意向后即发现,自由市场(菜市场)占比27.6%,仍居于首位。据悉,此次京东生鲜动作,将逐渐改善以往菜市场进货渠道繁杂、库存盘点无调控、售卖统计无体系痛点。在数字化菜市场统一管理下,从进货、上架、售卖统计到盘点库存均能实现数字化销售。通过汇总分析当日销售数据,商品质量、资质管控均可系统查询实现系统化管理。从而实现让商户省力、让管控部门提升运营效率的目的。
此次京东生鲜六月前实现300家传统菜市场的改造的计划,不仅响应了国家政策号召,也为菜市场这一传统线下零售赋能。

京东之前收购达达,成为持股46%的大股东,或许是为日后生态整合场景做铺垫。例如,京东生鲜升级菜市场的进展之快,将菜市场服务系统实现快速覆盖,即使市民们不去菜市场,也可以将此次消费欲望转移到京东生鲜线上平台上,再由达达快速送货上门。
京东面临的挑战

据业内人士表明,所谓的菜市场赋能,初期设计的初衷是解决前置仓的损耗问题,走平台模式降低损耗,跑通UE(单位经济模型),推广中前期通过流量和外卖骑手买手方式,解决菜市场卖家不会线上化推广问题。但蔬果非标品质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市场空间有限,客户粘性低,要将数百家规模不一的菜市场做到规范化运营、改造速度与供应链的保质保量是否能跟上,跟菜市场体量是强相关的,没有一定的体量模型可能跑不通。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个月内,京东旗下社区团购项目京喜拼拼开拓了12个省、70多个市,目前的重点是河南和京津冀两大区域。不过,京喜拼拼至今没有定下开城目标,以及全年GMV目标。
此次京东生鲜改造菜市场的行动,对于其供应链体系是个考验。还有丰富产品种类、特别是物流网络和平台技术的提升,都是不小的挑战。

事实上,菜市场互联网化,已成大势所趋。如饿了么智慧菜场已在宁波、湖州、杭州等多地上线,今年饿了么还将依照上述标准完成100个城市的传统菜场改造工程。该项目也以统一品牌形式改造传统农贸市场,将其搬到互联网平台上,传统市场中的摊主入驻平台,借助饿了么配送资源为消费者提供菜市场新鲜蔬菜送货上门的服务。京东生鲜改造菜市场的“换血”方式与饿了么代运营模式十分类似。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京东在线上的生鲜渠道占比还不足16%,跟饿了么相比,占比相差悬殊。以至于京东此次菜市场改造动作目前只在各方面硬件较为完善的一线城市中实行。后期若与达达的业务进一步融合、改进,事情或许会有转机。不过总的来说,京东生鲜此番改造菜市场行动成本、试错成本都较低。如果事态按照好的轨迹发展,且能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京东挖掘增量、增加用户粘性的目的便可实现。
纷纷落实线下改造计划

对于消费者而言,线下传统菜市场的升级,将逐步实现食品来源、质检信息透明化,一改传统菜市场选购环境的同时,还没有增加消费成本,大大升级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据最新消息,生鲜平台每日优鲜、本来果坊近日也启动了线下数字化改造项目,其中每日优鲜智慧菜场业务已经在江苏、安徽等省落地,不久前刚与青岛的4家菜场签订合约,未来还将在更多城市落地。
各位巨头皆想通过赋能,把菜市场业务整合到自己大生态环境里来。京东生鲜不过是先占了几个大城市的位,三四线城市仍有巨大的改造空间和潜在增量有待挖掘。
传统行业不会被淘汰,他只会以一个升级后的态势带来更好的效益。加速传统企业与数字科技企业跨界融合实现共生共赢才是零售未来的道路。在六月到来际,我们会看到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态整合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