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一角。广西新闻网通讯员曾雪娇摄
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一角。广西新闻网通讯员曾雪娇摄
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是海底世界的一角。广西新闻网通讯员曾雪娇摄
广西桂林新闻网6月25日讯(记者范成福通讯员刘洪阳曾雪娇)6月26日,广西最大的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将正式开园。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总投资160亿元,包括户外主题公园、海洋世界、水世界、旅游小镇和酒店集团等。项目将打造“山水公园商业酒店”的复合型文商旅形态,将有效填补桂林文旅产业空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
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桂林市雁山区。项目自三年前开工建设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中建一局建设者奋战在建设一线,志在“建设最美桂林最美文化旅游城”,舞动广西文化旅游产业龙头。
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几乎可以在广西的每个地方找到。项目海洋世界业态石材施工过程中,接连遇到100多个大小不一的孔洞,孔洞间存在缝隙,并伴有地下水(即溶洞)。部分溶洞串通形成一组溶洞,部分溶洞涌水量甚至达到90立方米/小时以上,施工期间正值雨季。溶洞稳定性差,易坍塌,地下水相互勾结,给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为解决溶洞问题,项目前后组织了20余场讨论,并邀请专家召开溶洞治理论证会。最后,根据溶洞是否有积水的特点,确定了两种解决方案。对于有积水的溶洞,工程选择了“先排水后注浆”的方法,即先对溶洞位置的积水坑进行机械破碎,在基坑内设置多条排水沟,同时在现场运行80台水泵,日抽水时间不少于14小时,高峰时段24小时不间断排积水,将积水排至场外市政管网;然后采用高压喷射灌浆在溶洞内钻孔,再通过钻杆的高速旋转注入水泥浆,将溶洞内的泥浆挤出,快速填充溶洞,形成土和水泥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对于无积水的溶洞,在综合考虑溶洞大小、深度、壁厚等因素满足结构要求后,项目决定直接采用混凝土回填快速形成平台,确保基础基底不沉降。
挑战“雨王”不停工
被誉为中国“雨王”的桂林,降水量位居全国第一。项目部自2018年10月进入施工现场以来,桂林每年雨季持续8个月以上,5个月平均月降雨天数超过20天,给项目工期控制和人力组织带来很大困难。
面对常态化雨季施工,项目部在现场设置了大量排水设施,如2座100立方米大型沉砂池、多口集水井和排水沟等。确保现场大量雨水能够顺利排出;部分施工区域设置临时覆盖措施,减少雨水对施工区域的影响。此外,雨季期间,项目部还投入了正常时期3倍的人力和相关防雨材料,采取雨季所有施工措施。安排“气象专员”收集最新天气情况,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记录现场情况,安排专人监测现场情况
项目整体结构体系复杂多变,包括弧形、扇形、拱形、大斜屋面等近20种异形结构,施工难度大。以海洋世界为例,光是这种格式的异形结构就有14个,其中水下观光隧道就有30多米长,又因拱与扇形结构呈直角相交的异形结构而被称为“90度隧道”。为保证水下观光效果,项目以BIM为抓手,超前谋划,采用“三步走”的方法,确保海底隧道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第一步是施工前利用BIM技术提前建模,模拟关键节点的施工,对后期施工起到指导作用;第二步,施工前,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相关管理人员和劳动者进行交底,使交底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更加贴近实际;第三,技术人员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及时纠正问题,实时控制质量和效果。
此外,在项目建设期间,
a-gid="5476300" qid="6575105194193851651" mention-index="0">预埋件多达3150个,安装精度要求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为确保效果,项目采用对埋件的五个接触面同时进行加固的固定措施,提高埋件的稳定性,实现预埋件与钢筋绑扎同时进行,并与主体结构同时浇筑一次成型,既保证了预埋质量,同时确保了防水施工质量。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开业,是当地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把桂林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城市”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据了解,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预计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达50亿元,将成为广西文旅的新标杆。作为项目的建设者,这无疑是中建一局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又一力作,将为当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