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玉
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想尽一切办法,肥料还是卖不出去?
你知道,对吧?虽然今天案例的主人公也卖化肥,但他的化肥永远卖不完。相反,年销量在上升。
他是谁?他就是姚,一个来自山东的年轻人,一个普通的80后。
1998年,刚满16岁的姚希初中刚毕业,离开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双后镇姚沟村,北上东北打工。他在一家食品厂当了两年售货员。
2000年,姚希回到家乡结婚。与此同时,他开始经营农业材料和化肥。
起初,姚的肥料基本上都是卖给邻县的农民。大部分农民直接用现金结算,30%的农民要先赊账,等这个季节的农产品全部卖完再付款。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种信贷现象,长此以往,化肥店会因为资金周转不足而破产。然而,姚成功扭转了这一局面,使化肥销售量超过200吨,比去年增加了五倍。
今天我们来看看姚。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建立用户思维:做农产品代办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用户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只要你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它就是上帝!很多东西不仅是免费的,而且质量上乘,甚至贴钱欢迎人们使用。
虽然姚没有贴钱让农民用他的肥料,但他总是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试图把农产品卖给农民,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农产品滞销一直是农民的心结,姚的家乡也是如此。为了帮助农民找到销路,他主动充当农产品代理。
姚通过手机商品交易软件帮助农民发布农产品销售消息,帮助农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创新商业模式:用免费方式建立信任
现在互联网经济下,商业模式决定成败,好的商业模式可以增加客户的好感,获得客户的信任。姚是一名化肥销售商,但他也知道如何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
一开始,他并不想赚钱,而是开始培养用户的习惯。
为了增加用户的信任,姚希没有贪图眼前的利益,而是帮助农民以近乎免费的方式销售产品。他每公斤只收2分钱的代理费,刚好够拉着客户到处看货。
时间长了,跟用户有了粘性,顺利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卖化肥成了一件简单的事。
三、建立合作社:做长远打算
现在是消费升级阶段,品牌农产品是未来趋势。
姚是个卖化肥的,但他是80后农村经纪人的典型代表,眼光长远,思维活跃。
所以现在,姚和其他朋友成立了一个合作社,种植有机蔬菜,并计划生产无农药的品牌农产品,然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这种做法既能增加用户的粘性,又能顺应农业生产大趋势,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以上三点是姚将化肥年销量提高5倍的途径。读完《农业》,我被深深打动了。
其实不管是卖化肥还是卖农药,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事半功倍。
1、懂得创新
现在的农业,不仅产品要便宜,性价比也要高,这样才能吸引用户,赢得用户。
总之,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颠覆传统做法,专注于服务好用户,创新商业思路和模式,才是做好农业的必由之路。
2、增加用户粘性
分析用户行为,改善用户体验,可以增加用户粘性。
用户粘性是我们最大的顾虑,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未来能走多远。
农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慢慢培养用户习惯,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增加用户粘性,开拓消费市场,取得最终的成功。
更多干货、市场分析、重磅案例、实战课程欢迎订阅 [农业行业观察]公众号:ny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