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玉山
高质量发展是世界格局中的高质量,一个现代化强国是世界地位中的强国。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国际化。对于合肥高新区来说,要坚持文化自信,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新趋势,向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大步迈进。
2020年4月,合肥高新区被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仅一年时间,合肥高新区就拥有数字服务企业340家,产值约650亿元,2020年数字服务出口约4.6亿美元。
这只是合肥高新区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深度参与全球活动的一道“开胃菜”。
“高质量发展就是世界格局中的高质量,现代化强国就是世界强国。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国际化为重点。”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君表示,随着我国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引领力量,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将不断提升。对于合肥高新区来说,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新趋势,向世界一流的高新园区大步迈进。
积极融入国际竞争
实质性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家新增外商经济企业23家,增加协议投资5.8亿美元;
帮助新湖屏蔽泵、长安汽车等企业对接“何新欧洲”班。截至2021年8月底,全区已实现实际进出口业务的企业46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2家;
推动欧美校友会长三角首个海创中心正式落户,入驻微纳传感、陈石机器人、心音、变脸技术、智博停车等海外留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在国家引导的地方资金中成功申请国家合作基地项目,获批使用80万元建设中德创新园,并完成了2014-2019年中德创新园整体绩效评价;
2020年第三届安徽(合肥)侨梦园海外创新创业大赛线上组织,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72个参赛项目代表参加,8个优秀项目获批“共创之星”“成长之星”。这一年,积累下来了。引进约翰芬蕾、陈石机器人等23名华侨回国留学创业项目;
承办东部赛区首届欧美校友会双创大赛,共吸引项目报名5358个,其中海外项目1132个,省外项目1100个,全球100多家投资机构参赛;
推进匈牙利华侨产业园合作建设,完成补充协议签署,举办“合肥高新区匈牙利科技创新中心”挂牌活动,同时在匈牙利挂牌“匈牙利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中心”;
依托天池创众创空间,引进瑞和科技、惠软科技、通干科技、中科元稹等4个国际项目,与加拿大温尼伯大学脑科学与代谢中心建立合作关系;
依托合肥国际人才城,引进祥云智造、伊森智能、智能BIM可视化协同平台等10个海归人才项目;
美国达拉斯海外人才工作站获批成立,打造“硅谷连线”“海博会”等线上活动品牌,探索“合肥高新-美国硅谷”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联动机制,举办7场线上撮合会。
……
这些都是不完整的统计数据
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推动园区和企业发展。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加快合肥国际人才城、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中安创谷国际科创社区等载体建设,国际关注度稳步提升。2020年,《合肥高新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和“任务清单”编制发布,为合肥高新区实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2020年9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正式揭牌,更为合肥高新区融入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奠定了制度基础。
国际平台建设成效初显
高质量发展必须着眼国际化,而国际化不可或缺的一步是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化交流平台。随着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正式揭牌,合肥高新区的这一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目前合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全面开启,正在组织架构设立、‘三首事项’谋划(首批创新举措、首批赋权需求、首批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成立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自贸试验区管理局,组织首批改革创新举措启动仪式、首批80个项目集中签约入驻等活动,完成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合肥高新区自贸局职员王昱筱介绍说。
揭牌半年来,高新区块内新注册企业累计近2000家,占合肥片区的50%、安徽省的30%。新增立方制药、芯碁微装等上市公司。从揭牌至今年2月,高新区块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95亿元、占全区5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74.17亿元、占全区55% ,推进重点产业类项目118个、总投资约403亿元。
据了解,高新区块实施面积31.43平方公里,拥有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网络信息安全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经济产业,以及高端汽车、智能家电两大传统主导产业。高新区块内现有企业超1.2万家,规上企业379家,上市公司12家。
在科技创新全球化的趋势下,提升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导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积极参与推动,同样需要市场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完成华米科技、启明星辰、中标慧安、铜冠信息、淳中科技、雷科防务、国信汇融等一批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西安交大一八九六孵化器、合肥大数据产业园、天翅创众创空间、浙大孵化器等一批知名孵化平台等近100家优质企业招引入驻,2020年签约企业实现产值83亿元,纳税3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00人。”中安创谷国际科创社区的管理机构中安创谷科技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芳介绍说。
中安创谷国际科创社区(中安创谷科技园)位于合肥高新区中安创谷科创小镇核心产业区,共规划有六期,总占地1500亩,总规划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计划在2025年建成,建成后产值将超千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占地238亩,共计45万平方米,2017年4月开工,2020年4月企业正式入驻;二期项目占地289亩,共计54万平方米,2020年3月全面开工,计划2022年3月交付。
王芳表示,目前中安创谷正在拓展品牌复制和输出渠道,探索“全球招引+沪深孵化+安徽加速”的创新生态建设模式,通过品牌复制和输出,不断丰富创新生态体系。未来,中安创谷公司将继续以科技园区为“土壤”,以科技金融为“阳光雨露”,以科技产业为“种子、幼苗和树木”,促进资本、产业、创新、人才等要素融合发展,形成创新森林,助力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助力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0年至今办结知识产权侵权案件18起,查获侵权商品价值3.68万元,罚没款达36.8万元,线索移送公安两起。”合肥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吴文介绍说。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合肥高新区云集了众多高科技企业,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合肥高新区的工作卓有成效。
2020年1-11月,合肥高新区专利申请量1548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814件,占合肥市27.7%;专利授权8228件,增幅44.2%,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占比91.8%,发明专利授权1570件,PCT申请133件,占合肥市47.7%。
与此同时,为科学推进知识产权运用,合肥高新区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家电制造等传统行业,开展专利导航及高价值专利培育;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备案,2020年帮助20余家中小企业融资超5亿元。
此外,合肥高新区全力推进合肥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运营中心建设,规划使用面积达3000平方米;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培训工作,2020年开展培训20余起,培训企业人员超1500人。
窥一斑而见全貌。有一组数据更能说明合肥高新区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15年年底,合肥高新区市场主体13202户,其中企业10168户。至2020年年底,合肥高新区市场主体54625户,其中企业41702户,年均增长分别为18.3%和23.1%。
“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寡,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经营企业,最终对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宋道军表示,目前,合肥高新区正在市场环境、政策政务环境、社会化服务环境、 融资环境和法治环境,以及推动投资自由化、对外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方面开展深度探索,以期能为更多兄弟园区提供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