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邹乔夫)大江水库青山掩映,库岸曲折。湖是蓝色和绿色的,湖中充满了美丽的风景。它就像一座高贵的玉佩,镶嵌在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水之间。黄广能拄着拐杖,领着我们兴致勃勃地走在大江水库岸边的山路上,欣赏着大江美景,空气清新爽口。
53岁的黄广能是祁阳县肖佳镇大江村一名患有骨盆坏死、下肢严重瘫痪的残疾人。近年来,他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县残联和县民政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大力发展绿色养殖,带领3名特护受助人员和2名残疾人用坚强的拐杖支撑起幸福的新生活。说到黄广能,现在当地村民都给他竖起大拇指。
勇战病魔 双拐撑起“腾飞翅”
“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自己!”2015年1月,当时祁阳大江林场彭家湾村的村长黄广能踌躇满志,准备带领全村人甩掉“穷帽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疾病几乎彻底折断了他腾飞梦想的翅膀。经上级医院诊断,黄广能出现骨盆坏死,下半身瘫痪,卧床不起。医生告诉他,骨盆置换是治病所必须的,医疗费用需要100多万元。
黄光能知道,在家里卖个锅里的铁赚不了几个钱。虽然村民愿意借,但不能一下子借这么多。“面对巨额医疗费用,我一度陷入人生低谷。”黄广能说:“但想到我有年迈的父母,还有两个还没有成家的孩子,全村人都在翘首以待我,我又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我的家庭,为了我的梦想。”就这样,黄光能在多次劝说家人劝阻后放弃了替代,回到家乡县中医院开始积极治疗,从而挑战了自己的命运。
奇迹总是属于那些不向命运屈服的人。经过几个月的积极治疗,黄光能的病情不断好转。2015年6月10日,他终于凭着坚强的毅力,在拐杖的支撑下站了起来。黄广能深情地对我们说:“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整个天空中的阳光,这是我一生中最明亮的一天!”
身残志坚 逐梦当起“放牛倌”
经历人生重大打击后重新站起来的黄广能,首先想到的是村里和周边的几个残疾人。他决定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组织带领他们为新的世界奋斗,过上自立、尊重、羡慕的美好生活。
当朋友说话时,叫醒梦中的人。苦苦创业不知从何下手的黄广能,在和朋友聊天时突然想到,自己在斯里兰卡出生长大的大江村花家坪,地处大江水库边,牧场丰富,土地辽阔。这不是放牛的好地方吗?想到这,黄广能心里突然有了主意。他决定组织身边的几个残疾人,利用山区优势,带领他们发展绿色农业,找到新的致富途径。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前来帮助他的县残联领导,得到了县残联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动手吧。2015年7月,在县残联残疾人创业项目的支持下,黄广能带领3名优抚对象和2名残疾人筹集资金50万元,在花家坪建设了面积1400平方米的牛舍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从外地引进种牛72头,在祁阳县大江库区注册成立春新养殖合作社。黄光能成为“养牛人”,开启了养牛致富的新征程。
养牛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由于技术欠缺,防疫措施不到位,第一年就损失了21头牛,价值30多万元。黄光能再一次陷入了极端的困境。家里人一个接一个劝他,说我们没有发财的命,放弃吧。然而,在山里长大的黄广能,却生来就有着同样的粗短
“坚持就是胜利”,黄广能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选择。他决定从“零”开始,在做中学,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技术“困难”。黄广能请人购买生态养牛技术书籍,开通宽带,坚持线上学习,积极参加县残联的养殖培训。一旦偷懒想放弃,他总是这样激励自己:“我是大山的儿子。如果我活着,我必须像山一样站起来。即使翅膀受伤,我也要勇敢追逐梦想。带着坚强的微笑,我可以带着无与伦比的骄傲生活!”就这样,黄光能白天拄着拐杖照顾好牛,晚上趴在桌子上学习。他那种身残志坚的创业精神深深打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县畜牧渔业局的高级畜牧部长曾安德宇主动成为他的“牛顾问”。
创业困难重重,风雨过后总有彩虹。截至2016年底,大江库区春新养殖合作社已在当地发展了103个牛种,全年放牛40头。因为绿色养殖,肉质好,市场很受欢迎,供不应求。从2017年到20年
19年4月,共出栏335头,纯利达300多万元。如今,黄光能和带领的其他五户人家摔掉了“穷帽子”,有3户还在县城买起了商品房,大家过起了幸福的新生活。绿水青山 以“梦”为杖山路宽
黄光能富了,他常常感慨道:“没有县残联‘娘家’的支持,帮我们搭上政策的“顺风车”,我们残疾人哪能有幸福的今天啊!”想到村子里还有许多尚未致富的人,黄光能开始在心中又描绘起家乡发展的新蓝图。
2019年4月,日子越过越“牛气”的黄光能与其他5户合伙人卖掉了合作社所有的黄牛,注销了大江库区春鑫养殖合作社。在绘家坪,我们看到空荡荡的牛舍,心里充满了疑惑,不禁好奇地问道,“养牛做得好好的,你咋又放弃了呢?”黄光能好象没听见似的,举起手中的拐杖指着一条湾湾的山路笑着说道,“我带你们到那条山路上去走走。”
我们走在山路上,风光确实很美,湖光山色,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不断涌现在眼前。黄光能拄着双拐,虽然走得艰难,但迈向前进的每一步却是那般的坚定。我知道,黄光能肯定又有了比养牛更“赚钱”的金点子。
大江山水,大有可为。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后,在距离山顶还有几十米的地方,黄光能停了下来。他深情地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明亮的双眼里充满着爱恋和希望。“我们既要家乡美,也要家乡富,我们不能再让乡亲们抱着一个‘金饭碗’,却天天过着苦日子。”黄光能信心满满地说道,“我们将以三圣湖度假村为依托,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生态资源,积极推进林旅融合发展,把绿水青山打造成为金山银山,引领带动更多的乡亲走上致富奔小康的新道路。”黄光能告诉我们,目前他和带领的几名残疾人承包了3000多亩山地,累计已完成造林面积1600多亩,昔日的老荒山如今又披上了新绿装。
“只要坚持,梦想就会实现。”黄光能拄着双拐,汗水湿透了衣背。我们一路继续向前,脚下的山路仿佛变得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