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半年报”彰显强劲新动能 一批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工程加快落地
稳投资再加力 新一轮重大项目冲锋号吹响
投资"半年报"显示强劲的经济新动能。2021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高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明显增加,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下半年,稳投资力度将会加大。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密集部署,补短板,共同扩大有效投资,健全新一轮重大项目。分析指出,下一阶段,随着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重大工程项目的部署实施和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稳步推进,预计投资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
投资稳定恢复
结构优化彰显新动能
2021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对高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大幅增长,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6月环比增长0.35%;两年平均增速为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领域方面,上半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速2.4%,略低于1-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速2.0%,比1-5月加快1.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5.0%,两年平均增长8.2%,略低于1-5月。
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速14.6%,比一季度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9.7%。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表示,第二季度制造业投资动能修复势头充分显现。这背后有两个直接原因。一是近期工业品价格上涨,行业中上游利润提升,逐渐刺激了制造业投资。二是在“十四五”规划中,巩固制造业基础地位,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被确定为下一阶段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预计制造业年累计投资增速将成为2021年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央地密集部署
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落地
下半年将加大稳健投资力度。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密集部署,加大力度补短板,合力扩大有效投资,发声新一轮重大项目。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敲定了“十四五”重大项目推进任务书。会议要求,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在发挥好基本消费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重大工程项目,涉及科技攻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民生补短板、文化传承发展等重点领域。要统筹中长期发展和全年经济运行,重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合理把握今明两年投资强度,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合理调整。
l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投资体系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吴友红指出,重大工程项目可持续有效投资
增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压舱石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这将在发挥好消费基础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恢复,结构不断优化。支持有力
投资料持续恢复性增长
分析指出,下阶段,随着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和财政支持力度加大,投资料将持续恢复性增长。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翟善清表示,下阶段,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重大工程项目的部署实施和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稳步推进,投资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
交通银行资深宏观分析师刘学智表示,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有望加速。从专项债发行情况来看,1-5月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1703.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32.1%。全年计划发行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剩余2.48万亿元还未使用,将在下半年和明年对经济增长形成积极支撑作用。下半年专项债发行将加快,促进基建投资增长。在政策的支持下,新基建增长势头较好,5G、特高压、新能源、物联网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快速增长。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重大工程、区域协调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加快。
植信投资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1年下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展望报告也显示,下半年财政支出的力度将有所加大,专项债发行速度有望提速,对基建投资,尤其是“两新一重”和新基建投资形成较大支撑。从专项债投向来看,广义基建、城乡发展、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项目的债券数量占比有望稳中有升。
此外,吴有红表示,预计下半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将在年中冲高后趋于回落,对下游产业成本和利润的影响将有所削弱,叠加全面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影响,将有助于激发制造业等领域投资需求。(记者 汪子旭)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