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信股份(002706):加码海盐提质增利 低压龙头再攀高峰
类别:公司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曾多洪/柴家辉日期:2021年7月5日
投资要点
事件:《2021 年度非公开发行A 股股票预案》发布于2021年7月2日,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未超过15.8亿元。结合自有资金,投资23.85亿元建设智能低压电器(良信海盐)R&D及制造项目,建设周期54个月。计划2024年投产。此外,补充流动资金为2.5亿元。
海盐工厂未来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2019年,公司投资13.5亿元建设海燕基地自制零部件,涵盖注塑、电镀等工艺。2021年新增海盐工厂15.8亿元。建设进度方面,海盐一期20年底封顶,二期预计明年Q4封顶。21Q4电镀、焊接、电子车间预计投产。我们预计2023年项目的增加有望对毛利率产生显著的正向贡献,长期来看毛利率有望增长5%-8%。
短期来看,21Q2原材料持续涨价导致公司上半年利润面压力较大。但近期原材料价格有望在5G/新能源竞价时见顶,下半年利润面有望明显修复。1)原材料价格下降:良新原材料占成本比重较高。2021年初以来,铜和塑料均增长25%以上,21Q2的毛利率可能会进一步承压,但我们预计21Q3会有所改善。短期来看,铜、银价格均在5月见顶,6月有所回落,21H2盈利进入修复轨道。2)下游需求回暖:上半年5G竞价推迟,风电装机达不到预期,导致通信和新能源板块增速不及预期。但随着近期5G大规模竞价的恢复,风电装机量有望开始回升,21H2营收端有望加速。
中长期来看,良信建立了契合公司基因的组织架构和激励模式,现有行业有望持续领先,成长属性突出。目前,公司已形成产品线和营销体系交织的组织架构,并优化了绩效和激励体系,打造了强大的进攻型组织。良信下游产业覆盖面广,持续突破新市场。公司的R&D和营销管理体系能够很好地适应所有下游领域,业务突出。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考虑到铜等大宗商品涨价超预期,我们将公司2021-23年度净利润分别小幅下调至5.05亿元(-5900万元)、7.1亿元(-8900万元)和10.13亿元(-9300万元),降幅分别为34.6%、40.5%和34.6%
风险警示:宏观经济下行,下游资本支出不及预期,国内替代进度不及预期
天味食品(603317):激励目标合理 稳健增长可期
类别:公司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于志焕日期:2021-07-05
事件:7月1日,公司发布2021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计划授予140名中层管理人员共计210万权益,约占总股本的0.27%。
本计划由两部分组成:1)股票期权:2万份股票期权,约占总股本的0.003%,行权价格为29.77元/股;2)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208万股,占总股本的0.27%,授予价格14.89元/股。
投资要点:
保持高收入增长的目标,与之前的计划相比倒退一个时期,表明公司扩张的决心。这种激励主要基于限制性股票,它们的目标都是解锁期权。21/22营收同比不低于24%/25%,即营收分别不低于293.3/36.66亿。与上次限售股解锁目标(20/21年营收分别不低于224.5/29.19亿元)相比,21年的营收目标基本相同
/406 万元,摊销影响相对有限。着重激励销售中坚力量,有效扩大激励覆盖面,进一步绑定共同利益。
本次激励计划覆盖140 名中层管理人员,以销售核心中层人员及新加入管理人员为主,其中股票期权授予对象2 人,为子公司成员,负责投资相关业务,限制性股票授予对象138 人,以主业营销人员为主,本次激励着重考虑销售端,提升积极性,且不包括前次已参与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有效扩大激励覆盖面,并进一步绑定核心中高层利益。
H1 渠道梳理逐现成效,中长期品牌/渠道/产能拓展稳步推进。21H1 公司持续梳理渠道,消化库存,当前已渐显成效,根据终端及渠道跟踪,产品新鲜度边际改善明显,渠道库存持续消化。随H2 旺季来临,需求回暖、动销加速,我们预计环比将有改善明显。中长期看,公司为复合料赛道率先跑马圈地的龙头,持续推进渠道下沉与裂变,经销商数量大幅增长,虽然短期渠道机制需要理顺,但是中长期看先发优势明显,同时公司大力投入广宣塑造品牌形象,竞争壁垒将进一步巩固。产能上,随公司19 万吨新产能逐步投产,将为快速扩张提供有力支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股权激励维持较高目标,上半年持续梳理库存,下半年旺季叠加渠道理顺,收入有望加速,给予“买入”评级。我们给予21-23 年 EPS 预测为0.67/0.80/1.01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49/41/33 倍,考虑公司在成长性赛道加速跑马圈地,看好中长期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给予目标价48 元,对应22 年60 倍 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销售不达预期等。
安井食品(603345):收购布局上游 加码预制菜肴
事件:6 月19 日,安井食品发布公告,拟以7.17 亿元受让洪湖市新宏业食品有限公司71%股权。其中:1)受让肖华兵持有的40.50%的股权,对价4.09 亿元;2)受让卢德俊持有的30.50%的股权,对价3.08 亿元。本次受让完成后,安井食品将持有新宏业90%的股份。
收购延伸产业链上游,加速布局预制菜业务。新宏业主营涵盖鱼糜、淡水小龙虾等产品,为国内水产品加工行业核心企业之一。据新宏业官网,其小龙虾年加工能力3 万吨,鱼糜加工能力2 万吨,居全国前列。新宏业是公司鱼糜原料核心供应商,2020 年公司向其采购1.52 亿元,为公司第三大供应商。本次收购有利于公司延伸产业链上游,稳定原料供应,平滑成本波动,推动小龙虾预制菜肴产品布局。
收购价格合理,对赌降低风险。2018-2020 年新宏业实现营业收入6.49/9.24/ 9.37 亿元, 净利润0.80 /0.85 /0.69 亿元, 净利润率12.3%/9.2%/7.4% 。根据业绩目标, 安井支付对价PE 分别为13.8/12.6/11.2X,收购价格较为合理。同时,公司拟通过对赌协议降低收购风险。1)出让方承诺2021-2023 年规范净利润不低于0.73/0.80/0.90亿元,承诺期内若任一年份未达承诺业绩的80%,需双倍补偿差额;业绩承诺期满时,若未达累计净利润总和目标,同样需双倍补偿差额;2)本次交易将形成约5 亿元商誉,若业绩承诺期满后发生商誉减值,公司将获赔偿,赔偿金额=商誉减值金额-出让方已支付业绩补偿款。同时,公司推出激励机制绑定新宏业管理层利益:1)若业绩超额完成则以现金形式给予薪资奖励。2)出让人肖华兵以不低于3.5 亿元购买安井股票,据业绩承诺达成情况,分三期逐步解锁。此外,收购完成后安井有权委派新宏业董事及监事、提名或推荐高级管理人员,有利于加速整合。
定增扩产,护航增长。此前安井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57.4亿元用于新基地建设、老基地扩建与技改等项目,改善产能不足,完善渠道布局。产品端,提出双剑合璧,火锅丸、米面、预制菜三路并进,巩固主菜优势,积极布局第二增长曲线。渠道端,采取 “开餐饮,推BC,扫盲区”策略,全渠道发力,积极应对渠道变革。本次收购亦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布局产业链上游,加速产能建设,中长期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维持“买入”评级。我们维持21-23 年 EPS 预测为 3.53/4.60/5.98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 67/52/40 倍,考虑公司具备强竞争优势,定增加速扩张,维持目标价276 元,对应 22 年60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行,定增进度不及预期等。
韦尔股份(603501):Q2业绩略超预期 多业务线齐头并进
类别:公司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一飞 日期:2021-07-05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2021 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2.42 亿-24.43 亿元,同比增长126.41%-146.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31-21.33 亿元,同比增长108.19%-129.93%。公司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01-14.02 亿元,同比增长15.37%-34.68%,扣非后第二季度净利润为9.87-11.89 亿元,同比增长4.56%-25.93%。
点评:
手机业务不惧短期波动,高像素、小像素点仍是长期趋势。上半年手机销量增速恢复不及预期,公司凭借近年不断推出的高像素产品,把握市场机遇,通过份额提升实现高速的业绩增长。今年公司推出的OV60A 拥有 6000 万像素分辨率,像素尺寸仅为 0.61 微米,为同类产品中最小。
此款产品具有电子图像稳定( EIS )所需的额外像素,且支持低功耗模式,节省电池寿命。未来公司将继续推出更高像素产品,完善产品矩阵,而更小像素点CIS 的推出也将为公司带来差异化的竞争力。
车载业务快速发展,公司作为车载CIS 龙头优先受益。受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应用的驱动,车载摄像头数量与性能将持续提升。随着ADAS 的不断升级以及向自动驾驶的演进,某些高端车型将配置10 个以上的摄像头。期间车载CIS 的性能和像素不断提升,未来在高敏感度、高动态范围、传感器融合的升级趋势下,CIS 将满足夜间视觉、交通标志识别、盲点监测等需求,价值量将进一步增加。公司车载CIS 份额全球第二,将优先受益于车载行业的快速发展。
多业务条线产品进展顺,打造平台型IC 公司。公司安防、医疗、VR 等CIS 业务今年均有较好成长。此外,公司模拟IC、射频IC、电源管理IC等产品应用广泛,未来公司将不断拓宽产品条线,打造以CIS 为核心的平台型IC 企业。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看好公司下游景气度提升带来的产品量价提升,考虑公司高毛利产品出货占比提升,我们上调2021-2023 年EPS 至5.77/7.18/9.59 元,对应PE 为54.48/43.80/32.80 倍,上调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景气度下行,盈利预测不达预期。
飞亚达(000026):业绩符合预期 继续看好名表消费回流长期趋势
类别:公司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潇/邹文婕 日期:2021-07-05
2021H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3%-208.73%,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2.4 亿元,同比增长183%-208.73%,同比19H1 增长78.1%-94.3%;其中Q2 归母净利润1.0-1.2 亿元,同比增长12%-34%,同比19H1 增长72.1%-105.9%,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瑞表进口数据延续高增,我们判断Q2 亨吉利收入端延续靓丽表现。
21Q2 海外及国内疫情均有反复,全球旅行限制仍未有明显改善,名表消费持续回流。根据瑞士钟表协会数据,2021 年1-5 月,瑞士钟表出口中国大陆金额同比分别+58%/+161%/+100%/+108%/+158%,国内名表市场维持高景气度。
继续看好名表消费回流长期趋势。尽管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持续提升,全球疫情向好发展,但我们判断出境游在21H2-22 年仍将受限。且香港名表行业受疫情冲击已超过1 年,部分名表行已出清。即使大陆与香港恢复正常通关,我们认为国内名表消费量也将维持高位。中长期看,在国家关税政策、产业品牌定价调整及资源倾斜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名表消费回流的长期趋势未改。
名表销售规模效应明显,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名表销售费用相对刚性,规模效应下亨吉利净利率持续提升。2019H1-2020H2,亨吉利半年度净利率分别为4.9%/3.6%/4.6%/7.0%,20H2 亨吉利净利率提升明显;21Q1 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10.79pcpts 至8.58%(较2019 年+1.38pp),创历年Q1 新高。后续来看,随着亨吉利销售规模的增长及运营效率的提升,公司盈利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国内名表消费持续扩容,净利率有望维持高位;自主品牌扩张及精密制造零部件培育弹性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净利润为4.3、5.4、6.4 亿元,同比+45.0%、+26.1%、+19.2%,对应PE 分别为14、11、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钟表消费市场不确定性较大;海外消费回流不及我们预期,名表供应受疫情影响;新零售渠道发展不及我们预期;新业务培育不及我们预期。
深科技(000021):国产存储势不可挡 存储封装大有可为
报告摘要: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悠久的电子品研发、制造、销售历史,在电子领域实力雄厚,现大力投入存储芯片封测业务,合肥沛顿一期已顺利封顶,与国内存储晶圆厂密切协同,有望伴随国内存储企业的扩产放量,实现体量快速提升。
沛顿存储封测实力强,大力投入快速成长。深科技旗下沛顿科技是我国较大且较早从事高端存储芯片封测的企业,具备较完备的存储器封测技术积累,拥有成熟高效的内存模组生产体系,已与国际大厂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再叠加公司拥有的大型内存经销渠道,有望通过封测、模组、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公司大力投入合肥沛顿存储项目,与国产存储芯片厂同步扩产,有望协手共进,推动国产存储器产业的快速成长壮大。
国产存储芯片蓄势待发,供给缺口有望铸就航母舰队型产业链。存储芯片作为全球最大市场体量的芯片,NAND 与DRAM 芯片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我国每年购买全球超1/3 存储芯片,国内需求巨大。全球存储芯片主要由国外寡头企业供给,我国存储企业虽然历史短,但通过技术的快速突破,已具备与国外巨头竞争的实力。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先进企业扩产,有望成就航母型存储芯片巨头,从而带动封测等产业链企业发展,形成拥有足够竞争力的航母舰队型产业集群。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看好深科技在坚实的电子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半导体存储封测的战略布局。我们相信国产存储器产业的成长壮大,能为沛顿带来可观增长。预计公司2021 至2023 年营收分别为148.82/190.67/226.07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53/11.78/15.73 亿元,EPS分别为0.55/0.75/1.01 元。给予深科技2021 年42 倍市盈率估值,对应目标价为22.94 元/股。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与芯片短缺影响电子产品销售;封测行业竞争加剧;盈利预测与估值判断不及预期。
新洁能(605111):价格、产能双击 盈利弹性凸显
类别:公司 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郑弼禹 日期:2021-07-05
业绩简评
7 月4 日晚新洁能公布2021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7 亿元-1.75 亿元,同比增长207%-216%。
经营分析
晶圆代工产能紧张,功率产品价格上涨来盈利弹性:由于晶圆代工产能特别是MOSFET 主要使用的8 寸晶圆代工产能紧张,叠加下游受国产替代加速、新兴应用兴起等因素驱动需求旺盛,功率产品特别是MOSFET 价格自2020 年四季度开始经历多轮上涨,随着各晶圆厂陆续上调2022 年代工价格,我们不排除MOSFET 继续出现价格的普遍上涨。虽然公司代工和封测成本也有一定程度上涨,但是上涨幅度低于功率器件上涨幅度,从而使得公司毛利率得到大幅提升。
从8 英寸向12 英寸迁移增加产能和提升性能:在8 寸产能紧缺的背景下,公司是最早转向12 英寸产能的功率器件公司之一,并且得到合作代工厂的大力支持。我们预计2021 年产能增长约35%-45%,是少数在2021 年有大幅度产能增加的功率半导体公司。并且从8 英寸升级到12 英寸有助于提升功率器件一致性,提高功率密度和降低损耗。
IGBT 是营收增长新动力:IGBT 是目前增速最快的功率器件细分市场。公司推出了覆盖不同领域的IGBT 产品线,掌握超薄芯片FS-IGBT 等核心技术,我们预计2021 年IGBT 收入将大幅增长,成为公司营收成长的新动力。
投资建议
我们上调公司2021-2023 年的盈利预测至3.8 亿元(上调22%)、4.3 亿元(上调13%)和4.4 亿元(上调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带来的经销商囤积库存风险、技术升级的风险、限售股解禁的风险
拓邦股份(002139):智能控制领航者 受益万物智联时代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阎贵成/武超则/刘永旭 日期:2021-07-04
1.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控制方案提供商。公司以电控、电机、电池、物联网平台的“三电一网”技术为核心,面向家电、工具、工业和新能源四大行业提供各种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是全球电动工具龙头TTI 的第一大电控系统供应商,与其他排名全球TOP10 的电动工具厂商已全面建立合作,未来有拓展空间。
2. 万物智联发展提速,公司有望受益。新冠疫情引爆智能家居需求,鸿蒙有望进一步催化,“万物智联”时代来临。控制器是各类智能终端的“大脑”,市场规模在万亿元级别,未来有望继续扩大。公司作为智能控制系统方案提供商,有望充分收益。
3. 智能控制器竞争格局“东升西落”,公司份额有望提升。智能控制器专业化分工大势所趋,包括OEM、ODM 两种模式,其中ODM 正逐步成为主流。与海外竞争对手相比,中国智能控制器厂商优势明显,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芯片短缺进一步加速了份额向中国的转移。长期来看,智能控制器行业有望保持高景气度,公司将持续受益。
4. 多项措施并举,公司经营效益有望向好。公司自2019 年以来采取多项措施来提升经营效率、提高抗风险能力,包括优化客户结构、扩大集中采购范围、完善组织架构及业务流程、加强平台化建设等,已取得积极成效,未来有望继续释放红利。
5. 公司中长期发展潜力较大,短期风险可控。受益于疫情期间电动工具和小家电需求向好、市场份额向中国大陆转移,以及公司积极推动降本增效,20Q2 起公司连续四个季度业绩大超预期。
关于元器件短缺及涨价,我们认为公司备货充足,部分器件有替代方案,价格涨幅在向下游传导,因此预计风险可控。关于汇率波动,公司已开展1 亿美元远期外汇交易业务,预计将有效降低汇兑损失。关于疫情缓解后可能出现的终端需求放缓以及海外订单回流,我们认为公司2021 年内订单仍饱满,需求并未减弱;2022 年收入增速可能不及2021 年,但芯片供应修复有望带来毛利率改善,2022 年公司仍有望保持较高的利润增长。建议从中长期维度出发,关注行业的景气度以及公司的份额提升空间。
6.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76.21 亿元、93.08 亿元、113.6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0 亿元(考虑投资收益)、8.36 亿元、11.05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X、25X、19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短期来看,因高基数净利润增速放缓;疫情影响超预期;芯片紧缺涨价;汇率波动;需求放缓;国际博弈影响等。
金辰股份(603396):首台HJT PECVD交付、TOPCON PECVD进展较好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吕娟/韦钰 日期:2021-07-04
事件
2021 年6 月底,首台由金辰自主研发的HJT 电池PECVD 非晶硅薄膜设备运抵晋能科技,正式开启了双方就进一步研究开发“基于异质结HJT 太阳能电池新型PECVD 的非晶硅薄膜工艺及电池技术”的联合战略合作。
简评
HJT 赛道老朋友+新玩家联手,预计Q3 末将有初步数据出来①晋能科技是国内最早进行HJT 电池研发和量产的龙头企业。
2017 年,晋中HJT 电池、组件基地建成投产;2019 年,其量产最高效率突破24.73%;2020 年,晋能率先实现M6 HJT 电池、组件量产,至今总产能约200MW;截至2021 年6 月,晋能科技的异质结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到了24.4%。与此同时,晋能异质结组件导入无损切割技术,且正布局低成本银包铜技术,以推动异质结整体成本降低;
②近年来,金辰股份在HJT 领域持续发力,与瑞士H2GEMINI 公司积极合作,专注研发应用于HJT 的PECVD工艺与设备。截止2021年,HJT PECVD 研发专门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团队核心成员18人,均拥有HJT 设备或其他光伏电池片技术领域丰富的行业经验。
2020 年末,公司完成了HJT PECVD 的机械设计、电气系统及软件开发工作,2021 年,公司首台PECVD 发往晋能。从一般规律来说,安装调试设备需要1 个月左右,工艺调试需要2-3 个月左右,按照该历史经验,我们判断预计至9 月份该条产线能稳定流片;③2021 年4 月,公司非公开发行获证监会核准。公司本次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3.8 亿元,其中2.75 亿元用于HJT 的PECVD 设备,预计将形成20 台HJT PECVD 的产能规模。
电池设备与组件设备协同发展,HJT 与TOPCon 技术双轮驱动①公司此前主业主要为组件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层压机、激光划片机等。在层压机领域市占率过半,流水线市占率排名靠前。在光伏组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公司积极向电池制造装备领域延伸,开发了自动上下料设备、电注入抗光衰设备等电池设备。
在新的电池片技术方向,公司积极参与,持续布局,当前在HJTPECVD 和TOPcon PECVD 领域都有一定突破。. 2020 年,公司营业收入10.61 亿,其中光伏组件自动化设备收入9.59 亿,电池自动化设备0.86 亿。2020 年,公司合计新签订单14.09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49.42%。截至2020 年末,公司在手未执行合同含税金额约10.22亿,保证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②在TOPcon 领域,从产品进度看,2019 年,公司正式启动了TOPCon PECVD 的研发工作,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展开战略合作,经过两年半的共同研发,探索出用管式PECVD 装备实现TOPCon “超薄氧化硅+原位掺杂非晶硅”
的制备,同时在抑制非晶硅爆膜、防止电场导通、实现高效电池全工艺集成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出了简化工艺流程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了TOPCon 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从客户端看,当前多家电池企业已与金辰展开合作,导入TOPCon 电池管式PECVD“设备+工艺”技术,其中:
1)与晶澳经过一年半的合作,现已进入中试提效阶段;2)与东方日升合作半年,取得了≥24%+的平均效率,并助力其推出了最新的高功率高效N 型TOPCon 组件,为未来组件转换率的再创新高奠定了基础;
3)此外,SNEC 展会后,晶科能源也已引入金辰管式PECVD 技术用于研发TOPCon 电池。
投资建议:就组件主业而言,1GW 组件设备目前总额6000-7000 万,其中流水线价值量占比40+%,层压机价值量占比25%;公司在层压机市占率6 成,流水线市占率3 成。2020 年,公司新签订单14.09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49.42%,保证2021 年业绩增长。展望未来两年,基于:1)组件端自身受益行业装机量增长,需求量增长;2)组件端尺寸提升(从166 等迈向210)带来设备更新;3)组件端设备自动化率提升、降低人工、降低能耗、减少面积等趋势明显,带来设备持续更新升级,判断公司组件设备新签订单仍将保持20%左右复合增长;就电池片设备而言,目前公司电注入等产品竞争力相当不错,但目前整体价值量偏小。展望未来,最核心还是看公司在N 型HJT/TOPcon 电池核心镀膜设备里的发展。就HJT 的PECVD 而言,我们认为公司已经切到这个赛道内,并且已经拿到头部客户订单,未来有希望分享行业成长大趋势的蛋糕;而TOPcon 在中期内也会和HJT 并行发展,公司的TOPcon 管式PECVD 已经拿到晶澳、晶科、东方日升的认可,在行业里面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发展值得期待。
综上,判断公司2021-2023 年收入分别为15.05、19.67、24.5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1.95、2.7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2%、48.4%、39.6%,对应2021-2023 年PE 分别为51.5X、34.7X、24.9X。给予目标价73.8 元,给予“买入”评级。
紫金矿业(601899):经营业绩持续超预期 三大铜矿项目将迎来重大突破
类别:公司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孟峦/杨耀洪 日期:2021-07-04
2021Q2 经营业绩继续实现跨越式增长
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2-66 亿元,同比增长156.09%到172.61%。公司2021Q1 实现归母净利润25亿元,据此推算预计2021Q2 实现归母净利润37-41 亿元,单季度环比增长48%-64%,超市场预期。
我们认为,公司业绩超预期有几方面因素:1)矿产品金、铜、锌产量同比上升;2)铜、锌等金属价格同比大幅上涨。2020Q3/Q4/2021Q1/Q2Comex 黄金价格分别为1917/1876/1793/1817 美元/盎司;LME 铜价分别为6519/7278/8507/9690 美元/吨;沪锌价格分别为18967/20569/20995/22148 元/吨。2021Q2 金价虽有所回调,但铜、锌价格表现强势。
三大铜矿项目将相继投产,下半年铜矿产销量将大幅提升公司三大铜矿项目将相继投产,预计下半年铜矿产量相比上半年会有明显增长。1)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一期项目第一序列年处理矿石380 万吨产能提前投产,于5 月25 日正式启动铜精矿生产。根据年度生产计划,今年预计生产铜精矿含铜金属8-9.5 万吨。2)塞尔维亚佩吉铜金矿(Timok)上带矿采选项目获得塞尔维亚矿业与能源部颁发的选矿设施试生产许可,进入试生产阶段,计划于今年9 月之前完成试生产阶段所有工作并提交矿业部验收。3)西藏巨龙铜业驱龙铜矿项目一期计划于年底建成投产,达产后预计年均产铜约16 万吨。三大铜矿项目都是公司在前期投入巨大资本开支的项目,即将迎来收获期。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达预期,矿产品销售价格不达预期。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公司2020-2022 年营收为1957/2113/2209 亿元,同比增速14.1/8.0/4.5%,归母净利润为141.1/192.3/224.7 亿元,同比增速116.8/36.3/16.8%;摊薄EPS 为0.54/0.73/0.85 元,当前股价对应PE仅18/13/11X。考虑到公司是国内有色上市公司核心标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中长期成长路径明确,未来有望跻身全球超一流国际矿业企业,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