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记者在位于哈工大(威海)校区北侧的海空天立体观测技术实验楼项目部看到,整个主楼已全面封顶,即将进入外立面装修和室内装修施工阶段。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实验楼是哈工大(威海)新一代海空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项目之一,另外还有一栋位于学校西侧的野外实验楼。日前,哈工大(威海)申报的“新一代海空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项目获得工信部批复。按照计划,整个项目将于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
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开工建设。膨胀
该实验平台作为哈工大(威海)重点项目,将有效支撑我国海洋综合观测网建设,激发海洋产业新动力。哈工大(威海)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项目建设和实验研发情况,学校计划借助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孵化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动力,让优秀成果“走出去”。
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作为威海著名的产、教、研名片,犹如一个“托盘”,让哈工大(威海)的优势学科更好地与产业对接,实验室的成果“孵化”了每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威海市正在整合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国家制造(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资源,共同打造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
2016年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新创业园正式注册。经过两年半的探索,逐渐进入规范化运营阶段。哈工大(威海)船舶综合动力系统研究所所长梁景凯教授是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顾问。据其介绍,截至目前,创新创业园已建成运营先进机器人装备研究院、(中欧)膜技术研究院、海洋与船舶工程研究院、现代服务技术研究院等6家研究院。今年将聚焦新汽车、网络信息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方向,预计研究院数量将达到8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新创业园效果图。
同时,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还孵化了包括天凡智能科技在内的10余家企业,今年孵化企业的目标是增加到15家。去年底,位于哈工大(威海)校区西北角的创新创业园一期1号楼、2号楼竣工,部分科研院所、孵化企业现已陆续入驻。创新创业园力争尽快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三、四号楼。
据梁景凯介绍,目前,创新创业园区是将学校的科研成果在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再与企业合作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今年我们将聚焦一种新模式,即学校科研成果增资,学校内企业形成独特的投资模式,依托项目、科技、资本吸引投资,形成哈工大独特的模式,强化自身业务的“造血”功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新与Pi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