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客户端记者李春通讯员牛倩祖
阅读提示
2021年2月6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驱车百里来到南阳市唐河县碧店镇,在镇政府的带领下,参观了革命老祖宗张兴江同志的故居和纪念馆。跨越时空感知过去的艰苦岁月,实现革命先辈的远大抱负。
1935年8月,鄂豫皖省委在唐河县碧店镇成立,张兴江任书记,领导豫南、豫西南10多个县区的党的工作。根据朱德同志“把游击队拉到山区,在没有顾虑的地方扎根”的指示,鄂豫两省省委坚持在信阳、确山、桐柏、泌阳交界的桐柏山地区开展游击斗争。
1936年3月27日,张兴江亲自指挥游击队潜入桐柏县石平镇,缴获反动民团的枪支。3月28日,他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9岁。
回忆过去,辉煌的日子,梦想
冬天,阳光温暖,晴空万里,进入张兴江同志故居所在的碧店镇张新义村。村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灰白色相间的小建筑精雕细琢,凝聚着沧桑,彰显着文明。张兴江纪念馆位于村中心,小广场北侧。它是方形的,灰色和白色,简单,优雅和庄严。能燎原的星星之火前面的火炬手都是红彤彤的,鲜艳夺目,吸引着人们驻足。张信义村支部书记杜像邻家大哥一样向记者介绍了张兴江故居和张兴江纪念馆,带我们走进了1907年至1936年风雨飘摇的岁月。
张兴江,1907年生于碧店镇张新义村。小时候的张兴江勤奋好学,在回龙寺求学期间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在“革命理想高于天”思想的影响下。张兴江深深认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1927年4月,大革命失败。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张兴江毫不畏惧,在县委委员张的推荐下,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1928年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0年11月下旬,红九军第26师奉命从鄂北开辟唐同壁革命根据地。11月30日晚,在以吴守清、张兴江为首的唐河地下党组织的支持配合下,唐河县被攻克,革命红旗第一次插上唐河城头。12月1日,红二十六师在唐河旧政府大院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以吴守清为主席的唐河县苏维埃政府。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河南西南部唯一的县级苏维埃政权。12月6日,红26师解放碧店镇,成立碧店区苏维埃政府,赵少莲任主席。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5任司令员结束了他的旅程,到达了唐河。司令员程、副司令员徐海东、政委得到了以张兴江为首的鄂豫皖地下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红军脱离危险,迅速前进。
张兴江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当向导,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为红军减少了损失,壮大了力量,争取了时间,对打破国民党军队的五路围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5年8月,豫南党组织负责人王国华到张信义村会见张兴江,他们决定合并两个党组织,成立鄂豫省委。1934年1月,张兴江赴江西瑞金参加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会议期间,红军总司令朱德会见了张兴江和王克
om/large/pgc-image/SPRsorBEZCpTGr" />看今朝,传承文明,再创辉煌
昨日的辉煌已载入史册,耀示后人,明天的辉煌更需要今天的创造。昨天,革命先辈用鲜血浸润的土地孕育着后人,今天,唐河县毕店镇张心一村的党员干部牢记党史,不忘初心,砥砺前往,再创辉煌。唐河县毕店镇张心一村各级领导全力以赴,多方筹措,先后投入1700余万元,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村落,大力发展油蟠桃种植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据了解,唐河县毕店镇张心一村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民俗文化建设;三是以油蟠桃为主的产业发展建设;四是水系治理建设。

张星江故居和红色文化陈列室已经完工,内部布展已经完工,景观桥、休闲小广场已建成,廊架也已完工;广场雕塑、周边文化墙、红色文化广场均已完工。张心一村所有自然村已经实现户户通水泥道路;村内水系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清淤和拦沟坝建设,水系绿化项目已经规划设计完成,不日即将实施。后杜楼民俗村落正在建设当中,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已经初具雏形。结合周边油蟠桃种植基地和迴龙寺遗址,可带动当地村民经营发展采摘、餐饮、住宿等配套项目,届时张心一村既是红色教育基地,又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据介绍,近年来,该村已举办红色教育260余场次,参加人员18600余人。
依托土地综合管理项目,集中流转土地。已与南阳臻纯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张心一村建成6200亩油蟠桃种植基地,目前油蟠桃已经全部栽植完成,部分果树已进入盛果期,滴灌、道路、蓄水坝等配套设施已经建设完成,同时今年下半年在全镇18个村委推进规模化连片种植,现已流转土地1.2万亩,同时在镇区打造特色产业批发市场、NFC果汁厂、气调库等,已经初步形成产品展示、现代仓储、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油蟠桃产业链。
集体经济成效显著:一是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4050亩,实现量差300亩,价差每亩100元。入股土地与臻纯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用于发展油蟠桃种植,滴灌、道路、蓄水坝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完成。二是启动了旅游合作社。张心一村是省级传统文化村落,这里既是革命烈士张星江的故居,又是革命的摇篮—红色迴龙寺遗址,村里成了周边区域城乡居民旅游观光胜地,甚至还引来了全国其他地方的游客,来瞻仰这个红色革命的摇篮。三是启动劳务股份合作社,吸纳有劳动能力、愿意务工人员共计360余人,与南阳臻纯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九一施工公司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一穷二白,变成了如今年收入达60万元,一个个村办企业应运而生,年收入增产12.5%以上。
记者了解到,张心一村目前全村有党员共54人,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精诚团结,务实肯干,勤勉创业,紧紧依托张心一村革命先烈张星江故居,张星江纪念馆特有的人文资源和政策优势,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基地,打造后杜楼村民俗文化村优势,构筑了“三廊两片区”的核心发展架构(“三廊”,即以312国道为轴、以Y017、Y004两条乡道为主线,构成环形旅游线路;“两片区”,即红色文化区和生态观光农业区),实现了田园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