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项目商业价值 考试项目商业价值

今年年初,中国提出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开发更多的碳减排项目成为许多企业的话题。

今天,中国首个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在山东开工建设。碳捕集,一般来说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净化、回收或封存。记者在山东对企业如何收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进行了调查。

将废物转化为财富,二氧化碳封存有助于增加地下油气产量

在山东省齐鲁石化公司,工人们正在通过低温高压技术回收煤制气厂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意味着碳捕获。

齐鲁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技术员王佳俊:我们项目每年捕集净化二氧化碳100万吨,回收的液态二氧化碳纯度达到99%以上,将输送到胜利油田。

在山东胜利油田,工人将齐鲁石化捕获的二氧化碳注入油井,这也是碳利用和储存的一个环节,可以增加油井产量。

胜利油田地质与开发首席专家杨勇:二氧化碳驱储就是用原油溶解超临界二氧化碳,增加原油流动性,驱替岩层中的原油,通过置换油气、溶解矿化实现二氧化碳的永久性地下储存。

目前,胜利油田在示范工程区块部署了73口注水井。预计未来15年可累计注入近1000万吨二氧化碳,同时可增产200多万吨石油。

胜利油田采油工程首席专家高国强: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目标是年底前实现全面优质高水平投注,实现固碳增油双效益双促进。

记者了解到,地下每储存10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相当于种植近900万棵树,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将停一年,同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拴文:胜利油田55亿吨探明储量中,11亿吨低渗透油藏适合二氧化碳驱,产量和增量巨大,力争到2025年二氧化碳注入能力达到300万吨。

饮用和使用二氧化碳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记者了解到,除了向地下注入二氧化碳增加油气产量外,在新材料和食品饮料生产领域也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山西大同某热电厂,千吨级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生产系统正在运行,捕集的二氧化碳将转化为新材料:

19971" mention-index="0">碳纳米管,目前每吨碳纳米管的市场价值在50万元左右 。


山西清洁碳经济产业研究院院长 宋维宁: 碳纳米管做出来的锂电池导电浆料,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电极材料,超零界二氧化碳发泡片材可以用于汽车、包装、咖啡杯等轻量化的产品。


而在上海的一家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这些二氧化碳通过收集纯度达到99%,已经被作为可乐等食品饮料的生产原料。


上海石化化工部乙二醇联合装置首席技师 赵伟飚: 通过提纯、加工可以生产出食品级的二氧化碳,每年可供生产约11亿罐可乐,实现750万元销售收入。


研究表明,我国未来有近10亿多吨碳排放量要依靠碳捕集利用封存来实现中和,其中在能源、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都有开发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 马永生: 一些化工企业排出的污染物进行固化,二氧化碳的矿化利用这块我们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氧化碳利用对食品的保鲜,还有其他一些方面途径还是很多的。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李 高: 二氧化碳还可以跟其他的一些工艺结合,在建材领域,也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另外在化工领域,二氧化碳也可以成为一些化工的产品,能够固化下来,所以碳捕集利用封存是一个整体,我们要统筹来推进。


我国碳捕集利用封存仍处在试点阶段标准体系待建立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这项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碳捕集利用封存的规模化、商业化面临哪些挑战?产业链上下游如何顺利对接?


记者了解到,我国碳捕集利用封存市场涉及到的环节和流程比较长,还处在试点阶段,成本相对较高。目前,一些欧美国家对碳捕集利用封存都有补贴政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阳: 油田利用一吨二氧化碳美国补贴35美元,我们国家也应该从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同时也应该给予一定财政方面的支持。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李高: 我们需要开展大规模、全流程的示范项目,在碳捕集的环节相关的一些技术政策,财税的一些政策,对降低碳捕集的成本,能够推动技术进步。


业内人士表示,推进碳捕集利用封存市场还需要打破一些障碍,要让二氧化碳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进行输送,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过程中,涉及到地下空间的利用,需要相关政策鼓励降低利用资源的成本,同时要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李高: 对它的减排效果怎么样来进行评估、验证,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建设,对于碳捕集利用封存工作的推动也会造成很多阻碍。


此外,全国碳市场目前正在推进之中,将形成碳排放权的市场价格,这也将推动碳捕集利用封存市场加速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 马永生: 比如减碳过程当中形成的这些指标拿到市场上交易,减少排放一吨二氧化碳能够达到50元,可以想象这可以极大鼓励企业,或者一些研发主体进行更大投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来源:央视财经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