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适合女孩摆地摊的小吃 摆摊卖小吃失败经历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个一夜暴富的梦想

我猜,这几天你一定是被各大平台上不断滚动的“地摊”信息洗脑了。“我们摆个摊,然后招手!”这个口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甚至在梦里,各种声音都在不停地叫嚣着“摆摊!”赚大钱!不要工作!"

不得不说,“赚钱”这个词永远是最抢眼的,所以你受不了那种急于发财的心情,试着去搜索相关信息,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不知道,你被它震撼到了:

90后小伙摆摊,两个月净赚7万;

90年代后,女大学生日利润高达4000元;

一位23岁的幼师因为幼儿园没有开学,赚了1000元;

50岁的姐姐因为鞋店生意难做出来卖鞋,销量增长了十倍;

还有哪些北京小伙在地铁站卖小龙虾,500元赚3个小时.江西某地方的小摊,一天收入3万元.

好家伙,一直被斥为“不够体面”的街边摆摊行业,赚了这么多钱,从60岁的阿姨到18岁的大学生都冲进街边摆摊行业!所以想去街边摆摊赚大钱的人不在少数,哪怕分一杯羹。

结果,根据搜索引擎的大数据显示,近七天“摆摊技巧”相关内容的搜索热度同比暴涨665,达到10年以来的最高值。

可在这里,我不得不给你泼盆冷水,别盲目跟风摆地摊了。

认为钱容易赚是现代人最大的错觉

今天一大早,我就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不行,我还要回去上班,摆个地摊迟早会饿死的。幸好你极力劝我不要辞职,恩人,请你受个小拜!”

我的朋友,前几天因为地摊经济的爆发,看着新闻里别人的地摊赚了不少盆栽,嫉妒得不得了。再想想,他每个月9点到5点上班,最多也就拿4000元工资,还会生老板和同事的气,干脆就从摊子上辞职了。

她一上手,就在网上搜索各种摆摊技巧,瞄准女性小饰品,找到了本地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批量购买了大量商品。摆地摊的前一天,她兴致勃勃地和我分享这份喜悦,不停地喊着辞职。我拨通电话,苦口婆心劝了她半个小时,才让她暂时放弃辞职的念头。

结果第五天就熄火了,以失败告终。五天赚了230元,不算净利润。

其实不管是街边摆摊还是别的,本质上都是一种商业活动,只要是和钱有关的东西,就不会简单。

比如我的朋友,她知道如何挑选人流量大的区域,甚至发现这个区域的女性最多,于是瞄准适合自己喜好的小饰品,在网上找到各种摆摊技巧,用小巧精致的方式装扮自己的摊位,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失败了。

我们要明确一点: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摆摊,因为不管是什么行业,只有20%的人能挣钱,剩下的80%多是陪跑的,所以能够保本是万幸。

这一理论被称为“第二十八定律”,同样适用于地摊经济。

037ef9" />



为什么我建议你不要轻易摆摊


我们普通人现如今对于摆摊的理解无外乎两种:


1:摆地摊做餐饮小吃


2:卖各式各样的百货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做餐饮小吃的摆摊方式。


想要真正靠做小吃谋生,首先就必须要保证小吃的味道好,能够吸引回头客,其次你的摆摊时间要长久,每天持续摆摊八小时,每月每年风雨无阻让顾客不管什么时候来,你都在这里。


做小吃必须要有的是“口碑效应”,而这个东西恰恰需要长久的时间去考验,并且是在小吃真正好吃的基础上。




不是说摆摊做小吃的赚不到钱,只是大部分做不出那个口感,也坚持不到产生口碑效应的那天,而你看到的那些月入两万、三万甚至十万的小吃摊,没有一个是一夜暴富的,只不过是他们在被报道出来之前,早已暗中积蓄已久。


在地摊经济爆火之前,他们在做小吃,在地摊经济爆火时,他们在做小吃,在地摊经济的浪潮退却后,他们还在做小吃,这便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卖货的摆摊方式。


会做小吃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所以摆摊卖货成了大多数人的绝佳选择,而多数人能想到的就是卖袜子、卖首饰、卖衣服、卖儿童玩具、卖小饰品这些的。


说实话,你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更何况网上铺天盖地全是教你去卖这些的,于是,全民皆如此。




但你想啊,你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你所售卖的商品早已经有十多个地摊在卖同样的东西了,举个例子:


你所在的摆摊区域碰巧有20个想买袜子的人,但这条街道卖袜子的店铺有七八家,其中一家老板能说会道,能把顾客逗得哈哈大笑,最气人的是人家还长得特帅特漂亮,还有两家老板在这摆摊多年,能和顾客混个脸熟。


而你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地摊新手,凭什么能比别人卖的好?凭什么能脱颖而出?


所以,当你下定决心想要出去摆摊之前,不妨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我的优势在哪里?我凭什么在多家地摊中脱颖而出?当你想明白这个问题后,再决定是不是要出去摆摊也不迟。


另外,我发现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忽视一个最为致命的问题——囤货。




一个从未有过摆摊经验的新手,他对摆地摊会不自觉陷入纯利润的误区,举个例子:


小饰品摊上的项链,一条卖二十元,批量进货价只要两元钱,卖一个可以赚18块钱,一天卖出去10条就可以赚180块钱,利润好大!我也赶紧去进货!


但他不知道的是,有一句地摊业的名言:货卖堆山。


简单解释就是:消费者看到一个摊位上只有零零散散的少数商品,基本不会有驻足停留购买的欲望。


这也就要求你在摆摊前就必须要囤够一定数量的货物,起码要堆够一个摊位的量,确保看起来足够丰富。这样做的话就不得不承担两种风险:


不囤货的话,当摊位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少,销量也会随之减少,最后必定会剩下一部分库存卖不出去,挣的钱压根不够辛苦费。


持续补货、囤货的话,如果有一天不想干了,或者实在干不下去了,那么手里必然有一批货烂在手里。。


我自己早在三年前就摆过几次地摊,卖的产品大概有十多种,比如袜子、女性小饰品、儿童玩具、明信片、腰带、日用百货之类的,甚至还卖过水果,但说实话,这些很常规,没有特色的操作并没有让我赚到太多钱,甚至有几次因为压货还要赔钱。


后来,我终于下定决心,洗心革面,弃商从文。


所以,常规方式地摆地摊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人而言,真的不是挣钱的最佳选择。




沉默的,始终是那些摆摊人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摆摊信息几乎要遮蔽人的双眼,可那毕竟是网络上的景观。


现实中的地摊并没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捧起,是一波流量,捧杀,又是一波流量,沉默的,始终是那些摆摊人。


我的邻居是一位60岁的老人,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工作,一个人带着孙子生活,平日里就靠着摆地摊卖点百货补贴生活,当全民地摊经济爆火后,生意可以用惨淡形容,有时一天下来,什么也卖不出去。




一方面是因为摊位增加了,正大压力大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地摊经济火了以后,全中国的人都觉得摆地摊很赚钱,不自觉心里会产生抵触情绪,便不愿意在地摊上消费了。


供给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少,生意惨淡成了必然。


摆地摊是能日进斗金,可放眼望去,哪个行业不能?只不过财富就掌握在那20%的人手中,另外80%的人几乎全不可避免地成了陪衬。


人间烟火味,虽抚凡人心,但别盲目跟风摆摊,更别冲动辞职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