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同样的车险价格不一样,为什么车险价格有高有低

车险改革实施十几天后,一个新的声音出现了,说是别人的车。

车险降价不及预期

9月19日车险改革正式落地后,最近续保的车主已经感受到了车改前后的变化。

按照改革的初衷,此次车险改革的目标是“降价、增保、提质”。短期内要做到消费者“三基”:价格基本只降不涨,保障基本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优不差。根据行业总体预测,车险保费规模将下降15%至20%之间。

然而,随着市场上新的汽车保险的推出,一些新的声音出现了。27日,微博上有网友发起了保费上涨还是下跌的投票。截至2日下午,在投票的238人中,110人选择“不跌反涨”,43人选择“降了不少”。选择“涨而不跌”的车主数量占样本量的46%,接近一半。

虽然问卷样本量不大,但券商中国记者对近期续保的车主采访也发现,车主对于实际保费降低的感受不一,有人因为三年未出险,保费继续下降;有人今年的保费虽低于去年,但因为返点取消了,实际花费还涨了;另外,有人因为车损险增加了项目,保费较去年出现提升。

一些人在社交网络上抱怨说,他们的汽车损坏保险与一系列他们过去没有选择的保护捆绑在一起,这导致了更高的保费。

新车险上市后实际执行情况如何?车主涨价是个案,还是有代表性?有券商中国记者采访发现,虽然新车险基础费率有所下调,但并不意味着车主可以省保费。一方面,部分险种的覆盖面和额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自主定价因素较之前发生了变化,影响保费的因素也有所增加。

费率降,保障升

今年9月7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新版商业车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2020年新车险纯风险保费费率较旧车险降低约三分之一。

新版车险风险率的下降反映了近年来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善、风险率的降低以及保险业风险控制能力提升所取得的成绩,将为车主带来实惠。新费率为车险降价提供了空间,也为车险改革中“降保费”的目标提供了精算依据,但为什么有些人感受不到这种力量?

这应该从汽车保险改革计划开始。新汽车保险的主要变化包括:

1.交通保险总责任限额由12.2万提高到20万;

2.第三方责任险从原来的5000-500万增加到1亿-1000万;

3.车损险责任扩大,增加了盗窃险、玻璃破碎险、自燃、发动机进水、不赔偿、指定修理厂、找不到第三方保险等7项;

4.过去,事故数量只能追溯到一年,但目前的新条款将追溯到三年。

不难发现,车改后车险保障明显提升。按照以往的风险率来看,保费肯定会增加很多,但在新的费率下,增加并不明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增无减”。

比如过去有盗窃险、玻璃破碎险、自燃、发动机进水、无赔偿、指定修理厂、找不到第三方保险等7个附加项目。现在,

统一打包进了车损险,对于以前购买过附加险的车主确实是降价了,但是对于以前没有买附加险的人,“被动附加”后,价格的下降就不明显了,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上涨。


关于车损险是否应该扩大范围,业界也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为了提升车主用户体验,减少车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印象,车损应该将玻璃破碎、自燃等风险包括在内。但有人认为,商业车险和交强险不同,遵循的是自愿购买原则,应该给消费者选择权,避免将冷门险种打包销售。


有业内人士曾质疑,将7个附加险纳入主险,形成新的示范条款,从条款看扩大了保障,又简化了产品,是有道理的,但从费率看,所增加的这几个附加险是保险公司利润最丰厚、赔付率最低的几个险种,例如盗抢险、玻璃单独破碎、发动机涉水等,赔付率都非常低,意味着费率高,过去这些附加险不是强制投保,客户可以选择,费率高一些还有情可原,现在将这些责任全部纳入主险、所有客户必须捆绑购买的同时,简单把当前过高的附加险保费也直接加进来,是不合理的。


多个因素会导致保费上涨


商业险保费=基准保费×费率调整系数,其中“费率调整系数”又包括3项,分别是无赔款优待系数(今年不出险,明年有折扣)、交通违法系数、自主定价系数(根据对人和对车的风险的判定,每家公司自定义)。


一位4S店人士对记者表示,车改后,保费与车主的性别、年龄、驾龄、征信、驾驶证是否扣分,是否有理赔记录等70多个风险因子有关。驾驶人的年龄、性别、驾驶习惯等以及车型都会影响到保费。


一位财险公司广东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新车险的情况看,风险因子调整的变化对保费影响较大。车改的导向是,让行为习惯好、理赔次数少的车主保费更低,赔付记录多的车主保费增长更快。


多位近期续保的车主对记者表示,新车险的保费下降了10%-15%,因为自己连续2-3没有出险。


车改后,不同车型的保费差异变大。车型因子被划分为30档,事故率低、维修费用低的车型,基准纯风险保费相比以前有所下降;豪华车型因为零整比高、维修贵,在此次改革的车型分档中被提高级别,商业保险也会有比较、明显的增长。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车主表示,今年的佣金返点没有了或者减少了。上述4S店人员也表示,今年渠道将返点直接改为减保费。有部分车主发现,去掉返点的收入后,今年实际支出的保费要比去年多。


保费为何上涨容易下降难?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6亿辆,车险是财险市场第一大业务。车险市场的高定价、高手续费、经营粗放、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相互交织、由来已久。2020年的车险改革力度较大,定位为综合性改革、全方位改革。


有观察人士指出,“加量不加价”的改革方案,在执行中存在注水的情况,在有的地方,保险公司将地板价定在了九折左右,远高于方案中允许的最大折扣六五折。


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主要目标、让利车主的车险综合改革,在保险行业内部推进并不容易,面临着几重压力。


首先,车险费率下降后,保险公司将面临着保费下滑的冲击。保费规模一旦下降,车险销售渠道能获得的费用就会减少,销售人员到手的提成也会相应减少。有人预计,车改后,行业保费规模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改革后一段时期内还可能出现行业性承保亏损的现象。


为了避免收入下滑以及出现亏损,各商业保险公司和销售渠道开展“保费保卫战”,采取增加投保率、提升保额等等措施拉动业务。有人担忧,在保费导向下,为了拉业务,行业高费率、高返点的现象可能重新抬头。


保费规模是行业利益所在,这也是为何保费总是易涨不易跌,让利车主成为每次车险改革的难点。


不过,历来改革都是障碍中推进的。本次车改中,车主的受益是很明显的,保额提升后将能更有效地抵补风险,而保障范围增加后,车险的消费体验将更好。


对于保险公司和中介渠道而言,经历这轮车险改革的洗礼,财险行业需要主动适应新市场变化,加强成本管控,强身健体,方能迎来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