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聋人适合什么开店老板 聋人创业开店赚钱

南方网讯(记者/驻陈静通讯员李晨宇/广东灿轩)上午10时,在阳江杨春市程春街道潮南路,南方网记者跟随广东省残联组织的“助残脱贫”采访团,来到一家名为“雪糕”的蛋糕店。店铺虽小,但干净明亮,简单舒适,这正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

这是一家特别的蛋糕店。主人是一对聋哑夫妇。33岁的是阳春人,3岁时因高烧失聪。她的丈夫谢比她大一岁,来自潮汕,10岁时因注射毒品失去听力。

时间还早,手语老师还没到,记者只能用手机一句一句地打字交流。谢说,商店通常下午开门,他们正在准备烤泡芙的食材。

四年前,夫妻俩辞去了大城市设计师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别样的生活是甜蜜的。

谢和于展示蛋糕(图为)

“我们也能在家上大学了”

于和谢是在广州聋哑学校读书时认识的。2007年,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全日制高校聋人班。余、谢等44名学生通过了特殊高考,接受了为期三年的听力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广东第一位聋人大学生。

“在聋哑学校,大家都靠手语交流,和正常人交流还是很不舒服的。”余告诉记者,学校实施普特融合教育。当时她宿舍有四个女生,两个听力残疾的学生,两个不同专业的健康学生。一开始大家只能用纸笔交流,慢慢用手语聊天,她和健康人的陌生感逐渐消失。

学生毕业后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大部分都去了酒店或者学校推荐的文员工作。于和谢,学的是计算机艺术,留在广州做设计。“以前从来没想过可以在家读大学。如果你没有读过书,你无法想象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工作。”

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步入社会,我们已经在一起十几年了,沉默却动情。他们于2013年结婚,现在有一个一岁多的可爱女儿。

于在做蛋糕(陈静摄)

设计师创业变身蛋糕师

从小就对烘焙有着浓厚兴趣的于,在工作之余得到条件后越来越着迷,一有时间就经常学习烘焙技术。刚开始做蛋糕的时候,奶油总是抹上坑坑洼洼的,她就去找师傅学。不知道谢那段时间吃了多少“失败的产品”。

2016年,他们决定辞掉工作,回到阳春专心做烘焙。两年后,他们开了一家工作室,专注于自制蛋糕。今年4月5日,在父母的支持和市残联的帮助下,余亲自设计装修了这家蛋糕店,投入20多万元,正式开业。

开店最大的问题是听不见,也就是说接不到、接不到顾客的电话。有时候客户不理解,谢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他很着急。后来,他招募了两名健康的员工。幸运的是,随着网络和物流的发展,余同时开发了线上订单,省去了很多沟通上的麻烦。

蛋糕店的玻璃展示柜里,刚出炉的泡芙整齐地排列在铁板上,散发出浓浓的奶香味。于邀请记者去试一试。拳头大小的泡芙,一口咬下去,酥脆的外皮和香甜的奶油混合在嘴里,让人无法抗拒再咬一口。这是余的名牌。

余平时做蛋糕和糕点,谢负责加工饮料。在寂静的世界里,两个人互相配合。设计师的画桌,从电脑屏幕到蛋糕台,从配料、配色到造型,再到装饰、包装等。

节都不被放过,也因此赢得了顾客喜爱。店铺开业近五个月,已经有了几批忠实粉丝,还有大量顾客通过网络预定,每月营业额有几万元。


谢荣书与余雪莹在一起准备食材(陈静摄)


蛋糕很甜,生活也很甜


余雪莹把女儿照片贴在了店铺墙上,工作时抬头就能看见。每天从早忙到晚,两人经常深夜12点才打烊回家。遇上客人预订制作复杂的甜品台,熬个通宵也是常事。每天收工后,他们想着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回家抱抱女儿。


谢荣书觉得,蛋糕店的工作比在广州时还忙碌,但只要收到顾客的表扬,看到越来越多人喜欢他们制作的产品就感到很开心。


今年9月,他们以SnowCake项目报名参加2020年“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企业组自强类比赛,在全省63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即将在广州举行的决赛。比赛现场,余雪莹结合PPT与手语向评委展示了她的梦想:把更多蛋糕店开到阳江市区,甚至开到广州、佛山等大城市。


小小的蛋糕,将一直为他们的生活增加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