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搜电共享充电宝官网 美团共享充电宝怎么加盟

从去年开始,“共享充电宝涨价”的话题被频繁搜索,热搜评论中频频出现“成本这么贵”“很难借到”等字眼。与此同时,近年来,共享充电宝市场上市合并的消息频频。

4月1日晚,怪兽充电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共享充电宝第一股”;4月1日,call and search也发布了合并公告;小店科技不甘示弱,准备在香港上市。在资本市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共享充电宝,可以说是蒸蒸日上。在成熟的商业模式被资本成熟探索后,共享充电宝迅速扩张。现在龙头企业加速上市合并,巨头美团强势入市,行业进入下半年洗牌。

怪兽充电连续多日“破发”

4月20日,Monster Charging收于8.54美元,仅比发行价高0.04美元。前6个交易日,怪兽充电股价一直处于破发状态。作为国内第一股充电宝,—— Monster Charges于2021年4月1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

招股书显示,凭借共享充电业务,怪兽充电2019年和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24亿元和27.1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达到1.66亿元和7540万元;调整后净利润高达2.07亿元和1.13亿元。此外,Caller和小电公司已经宣布实现盈亏平衡,聚美优品的财务报告也显示,聚美优品投资控股的街电已连续三个月实现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首日,Monster的收费高达10美元/股,成为其资本路上的最高价。然而,该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并破万,并于4月12日创下每股7.06美元的新低。

怪兽充电上市当天,《三电一兽》中的街电也有大动作。4月1日晚,街电宣布与寻源正式合并。根据杰电发布的公告,杰电和搜电将联合成立一家全新的集团公司。合并后用户规模将超过3.6亿,日订单峰值将达到300万单/天,市场份额第一。

当这两个对手动作频频时,充电宝领域的另一巨头小店科技也有了新动作。据浙江证监局官网4月8日消息,根据《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终止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辅导备案的申请报告》,“鉴于小电科技战略调整,公司决定暂不调整上市计划”。

此前,2020年7月,小店科技与浙商证券签署辅导协议,并在浙江证监局注册辅导,开启了冲刺a股的征程。据媒体报道,创业板IPO辅导终止后,小店科技将“分流”赴港上市。对此,目前小电力公司有何回应。

过高的销售费用倒逼上市与合并

在业内人士看来,Monster Charging在美国IPO募资1.5亿美元,其中25%计划用于增加网站布局。目前多家共享充电宝的公司加大投入,相互合作,源于各家公司销售费用高,带来巨大的运营压力。

根据艾瑞的报告,共享充电宝行业并不是一个用户粘性很强的行业。线下铺设的点越多,流量越大。商圈流量越大,共享充电宝的生意越好。所以线下积分一直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一个战场。

一位在重庆推业务的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此前曾与多家充电宝共享企业合作,现在这个行业的入场费一直在持续上涨,有些地方的入场费已经涨到几万到几十万元。重叠商家对收益分成的要求不断提高,充电宝分享行业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去年疫情后,为了稳定现有市场,实现快速发展,每个家庭都有了很大的增加

9年的1.06亿元增至2020年的3.8亿元,增长了约260%。支付给合作伙伴的佣金从2019年的8.22亿元增加45.5%至2020年的11.96亿元,佣金费率相对稳定,分别为42.7%和44.1%。


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怪兽充电的市场营销费用从2019年的13.6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1.21亿元,其中激励费用从2019年的9.28亿元增至2020年的15.76亿元,这主要是地区合作伙伴和加盟商的佣金与入场费用。


业内人士认为,在经历了疫情之后,共享充电宝的入场费和佣金支出水涨船高,随着美团的入局,五家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这也是各家想尽快实现IPO的重要原因,希望能获得更多资金与资源的支持。


高额的销售支出也倒逼共享充电宝的“涨价”行为。不少网民在共享充电宝涨价的微博后吐槽:从半小时免费,到现在半小时2元,从24小时封顶10元涨到现在30元,甚至还有99元。有网友为此调侃称“已经用不起了”、“多用几次都能买个新的了。”


共享充电宝迎来下半场“洗牌”


纵观共享充电宝的龙头企业,其盈利模式依然较为单一,仍然以直营模式分成激励地推运营,通过点位抢占形成寡头竞争,进而提价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 在盈利模式单一瓶颈无法突破,销售费用愈发高企,行业利润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如今用户不满情绪越来越大,可市场的竞争并未因此停止。


经过多年的资本角逐,此前共享充电宝市场基本形成了“三电一兽”的格局。随着去年美团加入这一领域角逐,“三电一兽”四足鼎立的局面,如今成了五强争霸。据知情人透露,目前美团充电依托其在生活场景的优势布局,在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占有率快速上升。


天风证券分析师刘章明认为,随着“三电一兽”格局的形成,竞争广度、强度和细度的提高,以及美团等巨头的重新入驻,行业进入了下半场。 “随着竞争加剧和商家的觉醒,进场费与分成费变高,运营商对商家的约束力与话语权变弱,未来盈利空间也许会受到挤压;行业的技术壁垒不高,商业模式可复制,运营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刘章明认为。


艾瑞咨询的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行业巨头想要突围,就要从覆盖优先到点位优先转变,此外强调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优质点位;同时要提升用户体验,解决借易还难的问题,优化产品和系统以减少继续扣费等失误措施;此外对地推人员进行细化管理,节流增效。


刘章明表示,虽然目前电池技术对行业并未产生太大威胁,但行业巨头已不 满足单一的租赁业务。目前租赁业务收入仍占相当高的比例,创新业务尚未规模化,未来行业长期发展依赖渠道资源与业务拓展。


“头部企业上市使得行业内的资本会集中化,而搅局者也会让投资者看到危机,未来不排除共享充电宝平台之间迎来合并和大洗牌。”一位投资界人士坦言。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