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饿了吗创业介绍,张旭豪创业经历直播

大趋势下,擅长线上零售的阿里,只有在地面资源饥渴的情况下才会被期待。至于为什么能卖到95亿?考虑到运营10年后打造的基础设施和品牌价值,以及阿里想要打造的新零售格局,不难理解。

作者|吴倩楠

编辑|闫冬雪

中国新经济领域最受瞩目的深度媒体

4月2日,饥肠辘辘,上海总部一切如常。

在阿里宣布渴望收购后,AI Finance遇到了张徐浩,他穿着深蓝色西装外套,走进办公室时还拉了拉领带。

一家经营了十年的公司被卖掉了,你觉得遗憾吗?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张不自觉地伸出双臂,张开五指,严肃地强调:这不是遗憾,而是兴奋。“我已经想了很久了。我从大学生宿舍开始到今天。我们对饥饿的感受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张说,但做生意毕竟应该是商业的本质。就公司未来发展而言,出售给阿里是最好的选择,实现了所有初始合伙人的梦想,为股东创造了价值。

在采访中,他说话很有礼貌,更喜欢谈论饥饿的愿景,并与阿里的资源进行协调。然而,1985年出生、创业10年的张在谈及行业竞争新形势时,却刻意打压刁民。“我们与阿里整合后,可以忽略所有竞争对手。”

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收购

11:00左右,官方微信饿了么发布公告,确认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饿了么,金额95亿美元。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全现金收购。

公告发布后不久,饥肠辘辘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条消息:“恭喜徐浩和饥肠辘辘的团队,创业十年,从闵行校区起步,最终成为近百亿美元的公司。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次。全现金收购。”

除了交易金额,一次人事变动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公告显示,全部交易完成后,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将担任饿了么董事长,同时兼任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负责战略决策支持。

虽然阿里巴巴强调,如果饿了么,将保持其自主品牌并独立运营,但有媒体认为,这一变化意味着饿了么创始人张已经出局。

张并没有回避这个话题。他否认了这一说法。“我不会离开公司。我的身份是主席。董事长在饥饿的时候帮助协调阿里的内部和外部资源。同时,他将在整个未来的战略和策略中提供支持和决策。”

饿了么创始人张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图/人工智能财经机构吴倩楠

接替张CEO职务的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花名:昆阳)。王乐妍,阿里巴巴的一位老人,从2003年开始进入阿里巴巴,曾在客户管理业务、广告业务、无线业务等多个部门任职。2013年至2015年,王乐妍担任桃店店事业部总经理,这段经历可能是他被聘任的主要原因。

在以往的互联网收购中,为了团队稳定,大多数并购都会设立联席CEO。2015年2月14日,下降

滴收购快的,快的吕传伟担任联席CEO;两个月后,58同城收购赶集网也采取了相同的做法,杨浩涌任联席CEO。


不过,联席CEO制度终究没能维护稳定。吕传伟的联席CEO只当了不到一个月,此后,他将所持有快的股份都卖掉,抽身退出,滴滴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快的退出历史舞台;杨浩涌在58赶集集团联席CEO的位置上也只待了半年,就选择辞职,投身二手车创业。


快的与赶集的做法也许多是无奈,饿了么团队却主动要求任命新CEO,并将此作为交易的必须事项。对此,张旭豪给出的理由是:饿了么创始团队从学校做起,在一些方面缺乏经验和体系。“希望阿里巴巴派一个经验丰富的CEO加入进来,帮助饿了么运营体系的搭建和组织能力的提升,为饿了么下一个十年做好准备。”张旭豪告诉AI财经社。


饿了么早期投资人、经纬张颖曾问张旭豪,最终你想要什么?当时的张旭豪答,“老子就想着独立发展,最终有一天能去敲钟、能去上市,能把这个事情做到中国第一。”


张旭豪在尽力维持独立意愿,但他也意识到个人情感需向商业本质让步。


再提上市,他已经没有太多热情。“饿了么现在是估值近1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很多上市公司可能都没有到100亿美元。上市不是评价我们的重点,也不是我们关注的目标。”现在的张旭豪认为,估值100亿美元的饿了么拥有很多优秀的投资人,这已经是一种高度认可,“我们关心的是如何给用户,给社会创造价值。”


下个十年,一切30分钟送达

在公开信中,阿里巴巴CEO张勇将收购饿了么视为阿里从新零售走向新消费的重大进展:


本次饿了么加入阿里大家庭,战略意义在于:作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最高频应用之一,外卖服务是本地生活重要的切入点。饿了么的外卖服务将与口碑的到店服务一起,为阿里生态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完成新零售走向新消费的重要一步。同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依托外卖服务所形成的庞大立体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将成为广大新零售场景下必要的商业基础设施。


张旭豪透露,饿了么的配送系统将会接入阿里巴巴,与菜鸟相配合,为淘宝、天猫、苏宁、盒马鲜生提供30分钟以内的上门服务。这也是饿了么被收购后的发力重点,“下一个十年,希望饿了么形成一个30分钟速配网络‘Make Everything 30min。’”张旭豪说。


AI财经社了解到,此前,阿里有意将口碑与饿了么合并。今年1月初,口碑被纳入新零售体系,业务汇报线从原来的蚂蚁金服调整至向阿里巴巴CEO张勇汇报。



TFBOYS代言口碑。@视觉中国


对此,张旭豪解释,饿了么不会跟口碑整合,更多是协作,两者定位并不同,“口碑的理念是在线下赋能餐厅,关注于到店以及餐饮后台的供应链服务和数字化的建设;而饿了么是外送30分钟的深挖”。


饿了么与口碑确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前者主攻以外卖为主的到家消费,后者主攻到店消费业务。与此同时,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大润发、银泰等也与二者形成分工配合,在线下的餐饮、快消、休闲娱乐、丽人等垂直行业全方位铺开新零售。


实际上,饿了么与阿里的协作早已开始。2017年1月,饿了么和阿里云合作,为自己的外卖平台研发人工智能调度引擎。到10月,饿了么接入支付宝首页和口碑网首页。


至此,阿里新零售形成八路大军,第一路是天猫为首的线上零售;第二路是银泰带队的线下百货;第三路是苏宁为主的电器零售业态;第四路是盒马鲜生和大润发领衔的食品快消领域;第五路是口碑和口碑主攻的线下餐饮领域;第六路是农村淘宝;第七路是阿里零售通,第八路就是刚入股的家装领域的居然之家。


全球都在使用这种打法。去年6月,亚马逊以137亿美元收购Whole Foods超市。今年2月,亚马逊把全食超市接入它的两小时配送服务Prime Now。阿里与亚马逊同为电商起家,走的是同一条路:自营、收大卖场、线上线下融合,最后独立品牌。


可以清楚看见的是,未来,在全国密集开设线下门店的独立零售商将会陆续接入配送平台,销售半径大为提升。大势所趋下,拥有地面资源的饿了么被擅长线上零售的阿里相中,一切只在意料之中。


为何能卖出95亿美元的身价?考虑到饿了么10年经营构筑的基础设施与品牌价值,以及阿里一心想要打造的新零售格局,就不难理解了。


难以终结的战场

收购并非结束。归属阿里的饿了么仍身处难以终结的战场。去年8月,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合并,打破了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的僵持局面,三足鼎立变为两家对峙。


今次收购让阿里从幕后走向前台,也给对手美团带来更大威胁。AI财经社向美团公关部问及如何看待这次交易,美团方面轻松回应:


感谢老朋友的多年相伴,欢迎新同学的如约到场,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中国外卖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全球领先。这是双方多年努力,在竞争中改善用户体验做大行业的共赢结果。


风物长宜放眼量,世界上没什么事是一单外卖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单。


最近一年,美团战线不断拉长,业务横跨打车、零售、团购、外卖、酒店、旅游、民宿、电影、到店综合、生鲜,各条业务线悉数开战。“高频的、刚需的,只要跟交易有关美团都应该做。”美团投资方、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说,“你不做就有一个空档给了别人,别人就可以一点点蚕食你,你要把所有的空档全部填上”。



美团打车强势登陆上海,前三单每单立减14元。@视觉中国


战场上还有另一个变数——滴滴。4月1日,滴滴宣布在无锡小范围灰度测试外卖业务。据媒体报道,除无锡外,滴滴外卖计划进军的其他城市包括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厦门。


早在2015年11月,滴滴就投资过饿了么,随后,又曾于2017年9月考虑对其再进行一笔20亿美元的投资,意图切入外卖市场,与饿了么共同打造城内配送系统,一同“围剿”美团。滴滴当时表示,双方确实在业务合作层面接触过,但未上升到资本层面。


而今,老股东滴滴还是做了外卖,直接站到饿了么的对立面。


两家对峙再度变为三家竞赛。对此,张旭豪说:我认为,跟阿里融合以后,饿了么将会拥有更广阔的未来。因为我们的资源、资金都是无比丰富。


在饿了么的10年创业史上,有过好几次或并购或被并购或上市机会。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后,张旭豪同王兴见过数次,最终没有合作,原因是“对未来的想法还是不一样”。


过去半年,也曾有境内投资人提议张旭豪在A股上市。


最终,创始人张旭豪选择了阿里巴巴的全资收购要约。也许,张旭豪终究接受这一想法:接下来,行业比拼的不仅是资本,更重要的是资源。


“资本已经不是未来制胜的关键要素,仅仅是一个很基本的点。”张旭豪告诉AI财经社,“我们看到阿里巴巴确实在新零售领域资源最为丰富,我们相信这样的合作是我们想要的”。


一旦想通,尘埃至此落定。在O2O领域血拼了10年的张旭豪应是松了口气,签下了名字。


以下是张旭豪对话节选:

问:阿里巴巴派新的CEO过来,为什么没有过渡时间,直接更换CEO?


张旭豪:因为双方的业务都太熟悉了。其实饿了么的业务和淘宝天猫非常接近,只是品类上不一样。我深刻知道运营上哪些是短板,是需要补足的。我们缺乏的很多是体系和经验上的东西,因此希望有一个牛的CEO把这些细节抓好,让我们再上一层。因为我们的团队还是足够的优秀,足够的聪明,执行力特别强,现在只需要把体系化的东西再上一层,我们就战无不胜。


问:在独角兽进入阿里巴巴之后,创业人一般都离开这个创业公司,你会不会离开饿了么?


张旭豪: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饿了么本质上就是一个交易和物流的网络。在很多价值观上、理念方面,我们跟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大家所在的品类不一样,所以文化融合没有任何问题,反而阿里巴巴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学习这一家伟大公司的机制,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机会。


我们大学出来就直接创业了,经历比较单一,有时候内心深处也想知道比较牛的公司是怎么弄的。在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凭借本能、直觉去弄,现在也想了解更多的商业本质。


问:下一步的整合中,哪一块会最先与阿里进行整合呢?


张旭豪:饿了么还是独立公司、独立运营、独立品牌,所以不存在跟阿里内部各个资源的整合,更多是业务的协作和合作。


饿了么在2018年的业务规划和计划,包括内部新零售和新餐饮的融合,还有结构的调整升级,这是基本方向。我们不会因为这次收购改变原先任何的组织架构。


问:之前传闻说饿了么和口碑有合并,属实吗?


张旭豪:交易平台要高效的运作,交易跟履约要高度协同,不能按职能和功能划分。饿了么跟口碑不是整合,而是协作,是外送30分钟的现场打通和深挖,也是饿了么的外卖服务和口碑的餐厅到店服务,以及背后供应链基础建设的协同。


问:之前被我们收购的百度外卖的人员会如何安置?


张旭豪:还是之前的策略,没有变化。这次收购不会给未来运营带来太多变化,过去制定的策略方针,还会执行做下去,只是有更多的资源加入,也有更多的赋能。


问:收购完成之后,你怎么看外卖新格局?


张旭豪:外卖不只是餐饮,而是消费品、是新零售整个体系的外送。Everything30’将是下一个十年最最重要的事情,消费者需要全方位、多品类的选择,需要一站式的消费的体验。


对于物流而言,如何高效构建各个时段的物流场景,让物流人员留在你这个生态内,也是未来即时配送平台最重要的事,就是让物流从业者在你的平台里收入更高,效率更高。


问:滴滴昨天上线了外卖业务,这会对你们产生什么影响?


张旭豪:我认为现在我们跟阿里融合以后,饿了么将会拥有更广阔的未来。因为我们的资源、资金都是无比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