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100棵普通果树要9900元,每棵果树每天至少能产生4.5元的收入。一年使用期间,100棵果树至少能产生16万元的收入。”“果实成熟后,长期有升值空间,也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投资者一步步踏入骗局。
4月12日,多位用户向今日北京商报反映,一款名为“阳光果园”的手机应用遭遇骗局,阳光果园以订阅果树的好处为噱头,吸引大量用户充值。4月10日起,阳光果园无法正常提现,之后用户无法正常打开App查看交易状态。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部分用户主动开启薅羊毛模式,试图在平台跑路前分得一杯羹,而普通用户也面临着被二次“收割”的风险。
果树变成“摇钱树”,诱导用户进入
“购买果树的收益是用户投资阳光果园的主要收入来源。”4月12日,李华(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了阳光果园的运营模式。
据李华介绍,按照平台规则,果树使用年限为一年,一棵普通果树价格为100元,每天采3公斤果,1公斤果卖1.5元。不同的果树产量不同。300元一棵的金果树日产量为10公斤,388元一棵的钻石果树日产量为15公斤。“钻果树还能每24小时产生一次日照,用来提前两个小时采集果实。”
投资用户收获后可立即出售果实,账户金额累计100元后方可提现。按此计算,一棵普通果树每天可产生4.5元的收入,而金果树和钻石果树分别可产生15元和22.5元的收入,三种果树的年收入分别为1647元、5490元和8235元。
果树成为“摇钱树”,除了买果树的成本,还有巨大的利润。用户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回报,就需要购买更多更高阶的果树。抱着试水的心态,李华4月6日在阳光果园充值990元,买了100棵普通果树。“100棵普通果树一年至少能创收16万元。”
成功提现100元后,李华于4月9日上午充值3.05万元,成为阳光果园收获的最后一批用户之一。4月10日下午,李华发现账户金额无法支取,客服以交易渠道拥挤、周六无法进行支取操作为由进行了回应。4月11日下午,李华再次打开阳光果园App时,发现无法登录。
据李华介绍,阳光果园App还推出了三代推广返现,邀请新用户注册,上一级消费后也能产生收益。凭借认购的果树数量,阳光果园拥有贫农、富农、董事、经销商、合伙人等多个头衔。档次越高,提现收取的手续费越低。“买350棵金果树就能入股。”
除了前面提到的复杂玩法,另一位阳光果园投资人王艳(化名)进一步向《今日北京商报》记者指出,他在3月中旬接触到阳光果园App,积累了近万元。平台注册最初会给一棵普通果树7天使用权,7天签到就可以获得一棵树苗。“金果树和钻果树都是后来引进的。钻果树也表现为限时活动,一人只能订阅一个。”
对于投诉用户反映的这一情况,金融科技专家苏分析,阳光果园是典型的集资骗局。平台通过PC、手机等渠道在线吸引客户,吸引不特定的用户群体。用户可以通过类似虚拟游戏的方式投入时间和金钱,比如“种树”、“挖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会得到真实的物体。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鹏博指出,阳光果园没有物理对应,采用“拉p”的营销模式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了用户提供的信息,发现阳光果园在吸引用户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根据投诉用户的描述,用户收到水果后,有两个渠道实现,一个是官方回收,每公斤1.5元,另一个是市场交易。
根据王艳提供的阳光果园App截图,在阳光果园App的“市场”页面,用户可以进行购买水果、出售水果、官方回收等相关操作。在“买水果”版块,平台还提示持有赞赏字样。同时,页面显示了水果的价格交易趋势。3月17日,水果交易市场涨幅为4.64%。
从这个角度来看,阳光果园把生产的水果打包成虚拟货币,用户
可在App内进行交易。不过,多位投诉用户均表示,并未使用过这一功能。李华表示,平台内所展示的交易信息中,用户卖出果实的价格往往高于平台官方回收价,很少有用户会进行购买,还是更倾向于官方回收后提现。北京商报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发现,阳光果园项目信息在多个币圈社区也有出现,有用户宣称这一模式与购买矿机挖币是一致的,生产出来的果实可像虚拟币一般进行交易,也可以长期持有等待升值。
阳光果园这一宣传举措,也对部分用户进行了误导。自4月10日以来,各类公开投诉平台关于阳光果园App的投诉信息开始频繁出现,反映阳光果园跑路、失联,部分用户也提及自己购买的是虚拟币、理财产品。当前,关于阳光果园的投诉量仍在持续增加中。
而在阳光果园App提供的果实价格交易走势图右侧,出现的“数据由蚂蚁基金提供”的字样,也让蚂蚁集团卷入了这场风波中。
对此,蚂蚁集团回复北京商报记者指出,蚂蚁基金和阳光果园App不存在合作,并提示网友提高警惕,注意防骗。
被阳光果园项目碰瓷的也并非只有蚂蚁集团。据用户反映,阳光果园客服提供的营业执照显示,平台主体运营公司为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百果园”)。这也与知名水果品牌“百果园”撞了名,部分用户在投诉中也将其作为了投诉对象。不过,“百果园”客服也明确告知北京商报记者,百果园集团与广州百果园无任何关联。
在王蓬博看来,在所谓交易、升值方面,阳光果园将果实包装成虚拟货币的一种,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关功能,本质上就是以虚拟货币为幌子,将其作为使用户信服的一种手段。以知名平台做背书也是如此用途。
羊毛党出没 普通用户谨防“二次收割”
4月12日下午,北京商报记者在多个手机应用商城进行了搜索,均未找到阳光果园App。针对投诉用户反馈的信息,北京商报记者也向广州百果园进行了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12月,网络上便出现了大量关于阳光果园小游戏的介绍。自2021年3月开始,阳光果园的身影也出现在多个以薅羊毛为主题的论坛讨论帖中。对于这类资金盘骗局,除了受骗投资用户外,还存在大量玩家主动开启薅羊毛模式,即明知这一项目存在跑路风险,但还是冒险选择提前下场。
一名自诩资深薅羊毛专业户的用户表示,阳光果园实际上于2021年3月才开始进行大规模推广,出现在各类兼职、理财平台等,此前的介绍信息更多的是用于论证其“可靠性”,阳光果园上线最初也没有设定提现门槛,才会吸引更多用户进入。“不过这类资金盘通常不会长时间运营,随时有可能跑路,薅羊毛也有可能被套住。”
值得一提的是,在阳光果园跑路失联后,各个论坛渠道也出现了多个提示受害用户报团的帖子。不过,这也可能是针对受害用户的另一个圈套。
北京商报记者在其中一个报团群内看到,群内用户在对阳光果园跑路进行简单声讨后,便有用户提出在其他类似项目收入稳定,多次强调受骗后应该继续薅资金盘羊毛,前期迅速积累利润后撤离,并进一步给出下载链接。其中,一个名为“芭芭果园”的项目,与阳光果园如出一辙。
苏筱芮分析认为,这类项目存在诸多风险,一是资金损失风险,资金盘骗局无正规资金通道保障,运营方随时可能断网、下架App后卷款跑路;二是隐私泄露风险,此类App并非正规App,用户在注册过程中必须提供银行卡、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实名认证,该类App在收集到用户信息后,有贩卖信息的可能。
“在前两方面的风险基础上,受害用户还有可能面临被精准诈骗的风险。不法分子通过获取个人身份信息、资金账户信息过后,可能会对用户甚至其常用联系人实施电信诈骗等衍生风险。”苏筱芮补充道。
王蓬博指出,普通用户面对该类骗局,缺少一定的分辨能力。在涉及到资金交易方面,用户应该更为审慎,对其风控能力、风险等级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苏筱芮则进一步强调,普通用户首先要识别运营方的真实身份,尽量不触碰非持牌金融机构。其次,还要摆正心态,避免侥幸、贪小便宜的心理,为了所谓的“羊毛”铤而走险,不仅容易造成资金损失,还会将个人身份信息、账户信息置于险境。尤其对于已经上当的用户,要提高对类似的资金盘旧案的警惕性,以免被二次“收割”。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