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返乡创业养殖典型事迹 返乡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用来奋斗;未来,青春用来回忆。”在这个大众创新创业的时代,许多年轻人投身于创新创业的浪潮中,为青春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书写了不一样的人生篇章。在众多才华横溢的企业家中,在威宁自治县返乡创业的优秀青年大学生马振冠就是其中之一。

马振冠深入马铃薯种植基地查看生长情况。摄影:刘军林马振冠,男,回族,1988年生于威宁,现任威宁市中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年,他回到家乡成立了威宁中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农业发展工作中每天伴随着太阳、月亮和星星,在黑暗中早起的时候跑到田间地头,深夜回家,在田间留下自己的足迹。创业不仅实现了高质量就业,还解决了当地1万多人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2011年,马振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后在湖北武汉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技术单位)技术中心工作,参与军车(运兵变型车、防空导弹发射车)车身设计。工作期间认真负责,为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获得了初级工程师称号。在此期间,我申请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自动爬梯系统”和“绿色户外淋浴系统”。

马振冠正在操作农业机械。刘军林摄2013年,马振冠回乡探亲期间,发现威宁当地马铃薯销售滞后。他想利用电商这个平台增加当地的土豆销量和价格,从而增加种植户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于是辞职回家创业。辞职后主要从事威宁当地特色农产品马铃薯的收购、整理和推广工作。但由于威宁地处云贵高原,农业产业机械化程度低,没有机械化耕作,生产成本高,导致人工选择优质马铃薯的成本进一步增加,推广困难。经过三年的努力,创业失败了。

2016年,马振冠第一次创业失败后,选择加入重庆钟毅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主要是从物联网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入手。在此期间,我广泛学习了智能农业的知识,掌握了智能气象站、土壤水分监测站、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等具体实用技术。虽然工作收入稳定,前景看好,但在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创新”热潮和“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浪潮下,他陷入了深度思考。俗话说,人吃饭是为了天空。在农村出生长大的他,对农村和土地情有独钟。他思考如何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和贡献,于是有了在农业领域重新创业的想法。

石门乡新民村洋田窝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刘军林摄由于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在当地从事马铃薯种植,马振冠虽然在外打工,但一直关心家乡农业产业的发展。他认为,威宁海拔高,山地地形复杂,但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马铃薯生长。马铃薯是当地特产,也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然而,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式是“人背马”,导致产量低,经济效益低。马铃薯机械化收获可以一次性完成挖掘和薯土分离作业,不仅比人工收获减少了很多马铃薯损伤,而且收获周期大大缩短,收获效率是人工收获的20倍以上,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00元以上。为了实现家乡马铃薯全程机械化,2017年初,马振冠开始系统研究马铃薯山地机械化种植技术,开始探索智慧农业能给家乡农业产业带来的机遇。2019年,他放弃了在重庆的高薪工作,毅然选择回乡重新创业,正式成立了威宁中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绿色循环农业为模式,以机械化、智能化为措施,结合当地山区特点,希望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当地农产品发展的新路。马振冠与威宁当地“新农人”以威宁自治县石门乡为马铃薯种植基地,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方法,探索出一条高原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荣获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刘军林

">  据马侦观介绍,威宁众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经发展成长为县级农业领域龙头企业,如今正在申报市级龙头企业,公司办公场所位于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的威宁高速路口中国薯城,目前主要从事马铃薯、贝贝南瓜、辣椒及“三白”等农特产品的种植、扩繁、销售、加工,以及肉牛的繁殖与推广等。截止2021年5月,公司在石门乡经营有5000亩农场及80头牛的养殖场。自营及技术覆盖的农业产业年产值3000余万元。


  威宁众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回馈家乡农户方面除农场为当地百姓提供稳定工作以外,2020年3月11日,公司所经营的农场联合本地其他公司通过“认养一亩地、帮扶一家人”活动向石门乡128户贫困户发放总额12.8万元现金,用于贫困户采购生活及生产物资。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同时,针对石门乡马铃薯基地所在地搬迁户、刚脱贫的贫困户,优先倾斜用工。以劳务方式提高其经济收入。参与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拆迁户中,仅在2020年3月份最多的一家两口共领7900元工资。



马侦观荣获2010中国机器人大赛三等奖。刘军林 摄

  如今,威宁众果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以国内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本地实施绿色、高效的生产作业。目前已经在石门乡基本实现马铃薯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对于今后的发展,马侦观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今后他计划在威宁建设马铃薯脱毒组培中心,重点发展本地优质马铃薯品种,建设1千亩温室大棚用于原原种薯扩繁;品种主要为本地米拉、超米拉、白粉果、乌洋芋、转心乌、威芋7号、白花洋芋、山包洋芋等高品质特色品种。同时计划以自有、联营及合作牛场粪污为原料,建设年产1万吨机肥厂,降低本地有机肥使用成本,实现绿色循环农业发展。组建农机对外服务部,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山地农机服务能力,除自有基地外可对外提供5万亩以上服务能力,包含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等多个生产环节。



马侦观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先进个人。刘军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侦观说,他个人的成就,离不开大学的培养,大学期间,他就积极参社会实践,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中,因工作积极认真,被奥组委授予“先进个人”称号;在校期间担任北京林业大学机器人协会会长,并代表学校参加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在鄂尔多斯举办的“2010中国机器人大赛”,斩获三等奖。此外,大学期间马侦观思想端正,积极向上,努力向党组织靠拢,于2011年3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经过县市科技部门推荐,被贵州省科技厅选聘为贵州省科技特派员。


  “创业这条路,很不容易,感谢生命中遇到的贵人。威宁孕育了我,威宁儿女成就了我,我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它不断提醒和鼓励着我和我的团队,不仅要全力经营好公司,更有使命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贡献一份力量,做好青年先锋的带头作用。我最大的理想是团结农民百姓,形成利益共同体,把威宁最优质的产品推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对于未来,马侦观带着感恩和自信的心扬帆远航。他正默默无闻地带领乡亲们,迈着坚实的步伐,演绎着精彩,一如乌蒙高原的春风,拂过乡亲们的笑脸。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青年企业家。


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