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证券市场占主导地位,银企关系相对不密切的隔空融资模式;企业融资越来越脱离银行体系,银行对企业的约束主要依靠退出机制而非直接监管企业经营活动;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关系型融资模式。在这种融资模式下,银行和企业关系密切,企业通常与银行有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从中获得资金援助和业务指导,银行通过适度集中产权可以有效直接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
保持距离型
距离保持融资模式——: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发达,商业银行体系竞争激烈,使企业能够同时利用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由于企业自有资金占比高、商业银行间竞争激烈、直接融资制度发达、禁止商业银行持有企业股份以及对银行活动的严格监管,企业与银行之间保持着宽松的商业融资关系,即“保持距离融资”。在保持距离的融资模式下,证券市场是企业获取外部长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企业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从股权控制的角度来看,美国企业分散的股权结构对治理结构影响很大:对经营者的约束主要来自市场。这些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其中股票市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对股东“用脚投票”的限制。由于股市流动性大,交易容易,当股东普遍对企业经营状况不满意或不信任现任管理人员时,就会在股市大量抛售股票,这叫“用脚投票”。它会导致企业的股价下跌,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困难和危机。二是“接管”股市的风险。股票市场便捷灵活的运作促进了企业并购的兴起和发展,尤其是杠杆收购和敌意收购。一旦企业管理得好,就可能被接管,经营者也可能被替换。市场对企业管理者形成了强大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权利平衡机制。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独立存在,相互制衡。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的分配和配置有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