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2020年创业项目推荐 东莞大学生创业群

财税服务公司见证了东莞市场主体的快速成长。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67岁那年,彭小楠第一次踏上东莞的土地,“去东莞创业!”这句话成了他离开生活了30多年的城市,带着孩子在异乡打拼的精神支柱。

“我不年轻了,一定要选择一个能大概率实现我创业理想的城市。”在彭晓楠看来,无论是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所抛给他的绣球,还是东莞市政府相关部门伸出的欢迎之手,都充满了诱惑。如今,他担任总经理的纳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米智能”)已迈出产业化步伐,预计两年后投产,力争在精密制造细分领域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带着创业梦想来到东莞的彭李科小南不在少数。2021年1-6月,东莞新注册市场主体12.66万户。截至7月初,东莞市场主体数量已超过139万户,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更为珍贵的是,在139万家市场主体中,也有1.1万家受监管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唐卓记者吴玉虎

策划:戴双成协调人:吴玉虎

创业沃土

平均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出生

17年来,广东龙达财税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达财税”)创始人林浩振见证了东莞数万家企业的注册。他不禁感慨:“东莞真的是创业之城,有1000万人口。培养了139万市场主体,也就是说东莞七分之一的人是老板。”

什么样的人可以在东莞创业?答案多种多样。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小工厂中脱颖而出,因为一门好手艺而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有的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东莞,凭借技术和知识获得风险投资;有的深耕产业细分30多年,近70岁才开始创业思路。他们在东莞的孵化器里.

“东莞是一个可以当官创业的城市。”彭小楠说。过去,彭晓楠是河南科技大学的教授,专门从事环面蜗杆传动的理论研究30多年。环面蜗杆在国外应用广泛,但在国内很少使用。即使是环面蜗杆应用中的热门领域——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国内企业也很少涉足。“我觉得很可惜!我们的技术实力可以支撑它的产业化,但是没有人去做。”彭小楠说。

2014年,彭小楠从学校退休。2015年,彭晓楠与洛阳某煤机企业老板合作,开发了一款加工环面蜗轮的机床。这次合作并不愉快,老板甚至说:“如果能做成,就是对精密制造的讽刺!”彭小楠一度感到心灰意冷。如果他没有遇到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所的创始人李泽湘,他的创业理想早就结束了。

出发去东莞之前,彭小楠的妻子莫名其妙地问:“你都快70岁了,为什么还要向别人学习?”彭小楠回答:“我一辈子都在做环面虫。我已经百步走了90步。现在放弃了,我怎么能心安理得?”

经过四年的努力,彭晓楠的项目终于在2019年结出了第一个果实。广东省科技厅将《高精度环面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列为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投入1200万元支持。彭晓楠表示,接下来,公司将加快产业化,两年内实现规模化生产。预计实现年产值超1亿元的环面蜗轮减速器国产化。

br />

现在,年逾古稀的彭晓南每天坚持来公司主持工作,还经常下车间指导年轻人学习技术。他工作繁忙,有时候回到宿舍时已是凌晨2时。看着夜幕中的机器人产业园,他感概万分。


“以前我从洛阳的公司下班,晚上的街道静悄悄的,见不着一个年轻人,来到东莞之后,我看到这里的年轻人经常深夜还在钻研技术,大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很足,在这里我都感觉自己年轻了几岁!”彭晓南说。


优质服务


办理营业执照最快只需半天


创业者在东莞开办企业有多简单?记者从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在创业者材料准备齐全的情况下,最短只需要半天,而且可以做到全程网上沟通办理。


提起商事制度改革,林浩钊的感触尤其深。作为一名帮人开办企业、注册登记营业执照、代理记账的财税公司的老板,林浩钊发现,10多年前为客户代办营业执照,跑腿占去了整个流程的一大半,而现在,他和员工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好95%以上的业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申请一张营业执照,最快可以半天办结,通常是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出证。


“东莞的商事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项改革对财税公司、政府、市场主体三方都有好处,大大促进了市场运行的效率。”林浩钊说。


要满足139万庞大的市场主体的需要,必须不断提高政府商事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过去,“多个菩萨多支香”的观念广为流传,人们在开办企业的同时顾虑较多。为破除思想上的枷锁,东莞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往,因申请人经营范围填错而回退的申请,占整个企业办理登记业务回退的50%左右。”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许可分局局长周向东说。


为解决经营范围填报难、登记机关规范难、许可部门和社会公众识别难的问题,2021年7月1日起,东莞全面推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这一项改革的一大亮点在于,企业超经营范围开展非许可类经营活动的,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处罚,这意味着,涉及企业经营许可事项,政府的态度从“严格设限”转变为“鼓励经营”,“放开手脚大胆干”真正落到了实处。


“东莞的市场主体数量如此庞大,除了民间资本丰富、创业固定投入成本较广深有优势之外,还归因于政府不但不给企业添堵,还想方设法地鼓励企业办起来,做大做强。”林浩钊说。


从2012年12月东莞商改全市推开之后,9年来,东莞前端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提升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度。后端推进智慧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三大工程,不断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前端和后端统筹推进、双向发力的做法,使东莞成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做大做强


越来越多莞企走上升级之路


17年来从事企业财税服务,林浩钊发现,近年来东莞注册的市场主体规模相比之前变小了,他解释:“现在很多创业者都依托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运营,这些往往不需要很高的注册资本。”


一方面,市场主体的扩容意味着更多普通人注册公司当老板,小规模市场主体需要摆脱“小打小闹”的标签,方能成长为能挑担子的规上工业;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敢为人先”先发优势的企业,也逐渐因为商业模式的迭代更新而落后。


东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鑫源食品”)是一家扎根东莞多年的老牌食品企业,公司主营厚街腊肠、腊味、板鸭、月饼、蛋卷凤凰卷、杏仁饼、端午粽等具有东莞风味的传统食品。鑫源食品副总经理何春梅介绍,由于公司食品风味独特,30多年来主要供给广东市场。“我们做的腊肠是偏甜口味的,广东人比较喜欢,但放在全国没有太大市场,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通过社区团购的方式来扩张。”何春梅表示,2012年后,鑫源食品的社区团购业务减少,公司主营收入减少,不得不思考转型之路。


鑫源食品试过将商品售卖渠道转到电商平台上去,但效果不明显。集思广益之后,一条新的思路涌现出来。


“我们公司的创始人陈什根,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项目是广式腊味制作技艺(厚街腊肠制作技艺);现在的董事长陈颢承是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说,公司在文化传承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何春梅说。


2016年,鑫源食品兴建东莞首个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东莞市鑫源食品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共收集展出1000多件工具、器皿、场景、模型、文献、票证等饮食文物和资料。鑫源食品文化博物馆作为AAA级景区,每一年接待的游客达到30万—40万人次。


除此之外,鑫源食品还不断开发新产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厚承陈皮茶。2001—2011年的10年时间里,陈颢承在大量收购陈皮的同时,遍访广东陈皮领域的种植、工艺、仓储以及药食功效机理等专家,寻找优质柑树品种和产地等,陆续添置了新会柑种植地,开设加工坊,最终注册“厚承陈皮”这一品牌。


“2020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4800多万元,各产品线都得到了发展。未来,我们会继续打造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建设生产、销售、线下体验店、网点等全系列生产线。”何春梅说。


传统产业发散思维寻求突破的同时,东莞小微企业也积极谋求“升规”。位于黄江的广东国泰达鸣精密机件有限公司(下称“国泰达鸣”),自成立以来便专注精密零件的研发和生产工作,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公司已成为苹果公司A+等级供应商。


2020年,国泰达鸣正式达到升规标准,公司总经理徐学伟表示:“被认定为规模以上企业,未来,公司将有望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可以投入更多资金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去。”


像国泰达鸣这样“升规”的企业,2020年东莞有超过1200家,升规企业数量继续稳居广东省第一。


敢于“无中生有”,方能海纳百川。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场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站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东莞将继续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提供可供施展的大舞台。


■创业故事


“90后”为什么青睐东莞?


“年轻人多,城市有活力”


东莞139万户市场主体之中,不乏“90后”创业的身影。作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90后”的创业理念与传统创业者有许多差别。东莞三餐四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申然说:“我想把我认为美好的生活方式推广给更多的人,才成立这家公司。对我来说,热情是创业的第一要素。”


虽然创业理念各有差别,但他们都默契地选择了在东莞干事创业。“东莞年轻人多,城市很有活力,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理念容易被推广,这也是年轻人选择在这里创业的重要原因。”张申然说。


复制深圳开店经验小情侣一年营收300万元


2019年12月,来自深圳的情侣“老刀”和“派大星”(应受访者要求,此处为化名)在东莞第一国际商务大厦租下一家铺面,开始了他们的第二次创业之旅。


他们创业的项目正是当下流行于年轻人社交圈的“ACT扮演艺术”——剧本杀。门店通过给玩家提供剧本和主持人,引领玩家进入剧本描绘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玩家都有扮演的身份,在一轮轮搜证与推理过程中,玩家还原故事,享受角色扮演带来的刺激感觉。


“老刀”和“派大星”本身就是剧本杀爱好者,在创业之前,他们曾在深圳有过一家剧本杀门店。


“我们发现深圳的剧本杀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了,相比起来,东莞的剧本杀市场就显得稚嫩多了。于是,我们想把深圳的剧本杀开店经验移植到东莞来,效果不错。”“老刀”说。


从深圳到东莞,“老刀”并未感觉水土不服,为了方便,他选择一家财税公司帮他办理营业执照。


“老刀”说:“东莞的工商登记注册速度和深圳一样快,短短1个礼拜就办完了全部手续。在东莞创业其实很省心,开店流程和配套服务都比较成熟,足不出户,可以在网络上解决绝大部分事项的办理。”


没想到的是,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老刀”和“派大星”的计划,连续5个月的时间门店未开张。在此紧要关头,东莞的暖企、扶企政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终于,2020年“五一”期间,门店正式营业。


现在,原本只有两人的小店已经扩张到店员近20人,收入也节节攀升,一年的营业额约为300万元人民币,周末期间门店更是场场爆满。“当前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家剧本杀旗舰店,随着经营的不断优化,未来考虑向广东省其他地市扩张,争取把门店打造成剧本杀领域的优秀品牌。”“老刀”说。


推广生活消费新方式“90后”租下2600平方米营地


大学毕业之后,张申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就业,他开始了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多的旅游。在日本,一次偶尔的露营活动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大,生活方式理应更加多元化。”张申然表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但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休闲方式,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却没有好好放松身心。


作为一名“90后”,张申然认为自己最擅长的当属“玩”,能把自己的特长和事业结合起来,他创业干劲十足。2020年4月,张申然成立了东莞三餐四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营豪华户外露营。这种露营方式和传统户外露营不同,对露营的装备、食物、体验方面有了更高要求,根据张申然的说法,“这种露营文化把露营本身上升到主角的高度,大家来参加活动,可以享受自然美景、美食烹饪和音乐晚会。”


售价699元的露营门票并不便宜,对此,张申然道出选择东莞作为创业地的原因。


“一方面,我是东莞人,熟悉这片土地;另一方面,东莞的年轻人很多,生活消费理念走在前沿,更能接受我们主打的露营文化。”张申然说。


今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数据显示,东莞常住人口为1046.66万人,其中,15—59岁人口为852.11万人,占81.41%。和张申然预想的一样,参与豪华露营活动的客户群体年龄跨度基本在20—40岁区间内,消费时间则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


每个周末,来到东莞同沙水库以北的不远处,人们可以看到几顶白色帐篷,穿着休闲服装的年轻人陆续抵达,安置行李,布置营地。这里是张申然租下的2600平方米的豪华露营固定营地。


起初,张申然没有选择固定的露营地址,而是在惠州、深圳、珠海等多个城市“踩点”,直到来到东莞同沙生态公园水库,他才决定租下这里的草地,从此,豪华露营理念有了外部环境保障。


除了2600平方米的同沙水库营地之外,张申然和他的团队还在营地边设计了一家咖啡店,用于工作日期间营业。“在东莞试点成功之后,我计划将营地开到其他城市去,身体力行传播新的生活消费方式。”他说。


■数读


东莞商改以来市场主体总量变化


●截至2021年6月底,东莞实有市场主体139.57万户,约占广东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的十分之一,约占全国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的百分之一;其中,企业65.76万户,约占广东省企业总量的十分之一,个体户73.75万户,接近广东省个体户总量的十分之一。制造业28.38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20.34%。


●2012年,东莞率先在全国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迎来了爆发性增长,市场主体总量达139.57万户,比商改前2012年末的54.13万户净增加84.44万户,增幅达157.84%。


●截至2020年底,东莞“四上”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在库数为19596家,比2015年底增加10032家,增长104.89%。


●2018年,东莞规上工业企业数首次突破1万家,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工业超万家的城市。截至2020年底,东莞规上工业企业数11243家,占全省比重19.68%,超过深圳和广州,位居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