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看好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刚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如何才能走得更远?11月21日,在2018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成果发布会暨大学生微创业论坛上,投资人、创新创业专家、创业青年代表就大学生关心的问题现场建言献策。
本次活动由KAB全国推进办、GF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主办,得到了GF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青年报、广发干合投资有限公司、GF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百所高校KAB创业俱乐部的大力支持。
“建议大学生创业前先看3部电影”
当一份大学生商业计划书呈现给投资者时,他们最看重的是什么?
“我首先考虑的是人,也就是企业家和团队。”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管理合伙人代勇对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记者表示,一般校园创业项目的营业额等数据参考不多,“人”成为决定是否投资的关键因素。
中国发展投资董事长、鸿泰创新空间创始人王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这取决于团队,尤其是创始人的地位”。
在主题演讲中,代勇总结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六大素质:家国情怀、学者智慧、商业思维、江湖行动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体来说,他希望企业家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执行力,还要在商业规则的基础上思考和行动。“身体状况最容易被企业家忽视。今年IPO前,有几位企业家倒下了。”戴从来没有不无遗憾地说过,企业家是孤独的。遇到问题时,往往不能告诉家人、员工和投资人,否则很容易“动摇军心”。他建议企业家之间多交流,抱团取暖,及时释放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王认为,大学生创业者要有把握大方向的能力和韧劲,找准方向后不服输。就具体能力而言,他更愿意选择两类人的项目:一类是有技术背景的创始人,深耕某一领域,对产品有终极把握;另一种是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创始人,或者是个人IP比较强,可以有很大的影响力。
广发干和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表示,企业家要有改变他人命运的激情和冲动。如果从0到1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从1到10更多的是改变员工的命运和客户的生活,“我建议你看3部电影—— 《建国大业》 《建军大业》!”他对有兴趣创业的大学生说。
“多做微创新,而不是一味追求体量庞大”
11月21日上午,在“2018年度20个最佳微创业项目路演”中,投资者最常问的问题之一是:“这个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代勇承认,他喜欢投资“硬技术”项目。“一定有技术门槛。”他解释说,科技创业壁垒高,容易形成护城河。
他曾经投资过2015年大学生微创业金奖项目“八阳光”,这是一个以开发高效太阳能电池为目标的项目。在谈及为何选择投资这个项目时,代勇表示,他对自己研发的单晶硅片持乐观态度,团队对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时间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如今,“八度阳光”太阳能电池产品年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团队已获得4轮投资,最后一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元。
20强路演中,既有紧跟前沿的科技项目,也有教育、农业、环保等传统领域的项目。王认为,项目的最终成功取决于四点:能否坚持,能否适应时代,服务于哪些群体,是否形成商业模式。这些都是想创业
的大学生需要考虑的,“无论在哪个领域,大学生创业者应该秉持一种追求极致的态度,把产品或者品牌做到极致”。戴永非常看好今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中的一个关于智能电磁脉冲焊接的项目,在技术上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中国制造的一个突破。”该项目发起人是一名博士,还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和长江学者在内的专家顾问团队。
戴永将这个项目视为把所学与市场需求结合、同时发挥高校优势的代表。他建议,大学生可以基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进行创业,这样可以提升项目技术含量,有利于快速形成技术壁垒。
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副院长施永川注意到,今年的大学生微创业行动中就有很多依托高校专业和教授资源优势的创业项目,“这是比较可喜的一个现象。”他认为,当前应该更加提倡大学生基于他们的专业领域去创新,“如果大学生失去了专业,那和其他人群创业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创新的元素,那和一些生存性的创业有什么区别?”
施永川发现,现在全国各地虽然有很多园区和众创空间,但是好的创业项目比较少,很多项目存在雷同现象,大学生创业应该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施永川建议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关注细分领域,多做微创新,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一味追求体量上的庞大。
“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不打价格战”
戴永观察发现,自己所在投资机构投资的项目数量呈现加速度下滑状态,项目质量在直线上升。这说明创业者变得越来越冷静,并不急于盲目入场,而是在选择更加优质的创业机会。
“大学生没有太多的资源和资本,缺乏社会经验。但他们的优势在于有想法、有闯劲儿,接受创新理念和新鲜事物很快。”施永川认为,大学生创业应该扬长避短,将创新的理念融合进创业项目中,而不是和市场上的企业去打价格战、做资源的拼杀,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把事情做到极致”“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承担每一件事的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先想到创业失败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近年来获得大学生微创业行动金奖的创业者代表在现场纷纷传授经验。
投资人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创始人本身的信念要坚定,真的想做一个好的产品和公司。二是能够迅速搭一个团队去实现这个目标。”王胜江说,“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熬’,因为创业是反反复复的,并不是一条直线,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走得远,否则很容易就会掉坑里。”
戴永建议大学生创业时首先要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既然已经真的到了创业阶段,就不能只看本校、本省的情况,看的是全行业的对比。”
“不要把创业项目看成一个生意,而是一项事业。不要只看眼前,挣点小钱就结束了。要能够找到自己最核心的能力,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才会有大的发展。”戴永认为,如果发现项目越来越变成一件纯业务的事情,创业者的激情正在慢慢消失,那么可以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去做新的事情,“创业者一定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要有快速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重构团队的能力”。(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