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幸福来敲门》,主人公生活贫困,找不到赚钱的门路。有一天,他看到一个人开着一辆豪车停在路边。“我想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你是怎么做到的?”那人说,“我是股票经纪人。"
后来,主人公也成了股票经纪人,他成功了。他就是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喜欢寻找榜样。我们阅读榜样的成长故事和创业经历,关注榜样最近的生活走向。我们也喜欢寻找创造财富的例子,想知道他们是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的。
那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百万富翁作为学习的榜样呢?
托马斯J.斯坦利在 《邻家的百万富翁》 中给出了答案。
托马斯斯坦利是美国佐治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自1973年以来,斯坦利博士一直从事富人的研究,是研究百万富翁的全球权威。
托马斯年轻时当过球童。当时他发现有些富人给了丰厚的小费,而有些富人几乎不给小费。在他确认后,那些没有给小费的都是伪富豪。他们只装扮成富人,却没有真正的财富。
后来他采访研究了很多百万富翁,借助统计数据,把他们的消费习惯、创业经历、生活态度都反映在了《邻家的百万富翁》这本书里。
他认为普通人可以以节俭的富人为榜样创造财富。托马斯把富人分为三种:
光鲜富人,他们高收入、高储蓄,他们开豪车、住豪宅、出入各种高档场所,穿高档衣服,但这些富翁的消费只占他们资产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些富人只占美国富人的2%。节俭型富人,他们没有光鲜的背景,没有很高的收入,但是他们工作努力,生活节
俭,会定期储蓄和理智地投资,也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榜样的力量确实很重要,但可惜的是,不少人选错了方向。他们会选择光鲜的富人作为榜样,在他们没有成为真正的富人前,学习他们的高消费行为,装的的像个富人,以为离财富更近了。
结果可能是,他们离财富越来越远了。这不但没有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富人,有可能因过度消费而变成了真正的“负”人,也就是欠了很多外债的人。
他们应该学习光鲜富人成功的内在逻辑,而不是外在的消费行为和装扮。
其实,相比较学习光鲜的富人,对于想要成为百万富翁的人来讲,把节俭的富人列为榜样,才是更聪明和实在的方法。
我从书中总结出节俭型富人所具备的三个品质特点。
01 关注净资产的增加
在网上会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月薪从5000涨到50000,但我依然感觉钱不够花。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包括我在内。这是因为我们只关注收入的增加,却没有管理净资产的意识,说也就是没有理财意识。
看一个简单的公式:净资产=收入项-支出项(这个公式不太严谨,如果是专业人士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意思就ok啦)。
对于普通打工者而言,这里的收入项除了工资,还可以有投资、副业等获得收入。很多人没有投资的观念,有的人有投资的意识,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投。
本书没有讲怎么投资,个人认为可以读一些投资类的书籍、参加一些投资类的课程,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练习投资。
投资有风险,不懂的东西不要乱碰,在学完之后,可以先小额的实践摸索。(如果炒房、创业、投资公司等增加收入的,不在此讨论)
从疫情以来,大家的副业需求出现井喷状,好像所有人都在找副业的项目。但是我想说,有些副业不是你上了一两节课,学了一两个月,就可以立马变现的,需要耐心的积累。
就拿写作变现来说吧,我也喜欢写作,也希望通过写作获得一些收入。有需求就有市场,网上有不少写作变现的课程,这些课程不错,可以帮助写作爱好者梳理现代写作的特点和要点,也可以帮助学员开始写作。
但是,我想说的是,要想写作变现,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是自己持续的积累和刻意练习。
那些已经实现写作变现的人,已经持续写了几年了, 他们不仅知道如何运作写作市场,也有深厚的写作功底。所以,要认清自己和市场,要有前期做冷板的准备。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我加入了一个电商平台,也有很多人想以此为副业赚钱。我发现那些业绩做得好的、实现躺赚的人,大多是在之前的领域就有大量粉丝或者朋友圈。她们之前的积累在这个平台,实现了爆发。
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
副业创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前期的积累,需要原有能力和人脉资源的嫁接。如果这些都没有,而又想要副业创收的,就从现在开始积累。
以副业的态度做副业是很难获得高收入的。副业创收,也要付出主业的精力。
创富就是理财,想方设法增加收入的同时,量入为出的消费也同样重要。
02 量入为出的消费
真正的富翁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们不全是开着豪车、穿着名牌,挥金如土的家伙。
E博士是一所女校的大学老师,收入相对于那些企业家或者销售人员来说,不算高。但她一直有储蓄的习惯,从不乱花钱,即使她成为百万富翁后,依然过着节俭的生活。她想买一辆马自达的车,10年过去了,还是没舍得买,最终买了一辆二手车。
节俭型富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量入为出的生活,最起码是在他们成为富翁之前是这样。
他们更偏爱中低档的车 ,而很少买法拉利、保时捷等豪车;
他们喜欢性价比高的穿着,而不是品牌服装和包包;
他们更喜欢实用的精工表而非劳力士;
他们招待用一般的葡萄酒,而不是82年的拉菲。。。
总之他们不会在消费品上铺张浪费,也不会买高档小区。
高档小区不仅仅是房价贵,房贷高,物业费也高,周边配套商家多、产品多,价格也高。一样的产品,在高档小区的价格一般比普通小区的也高。所以,住在高档小区,整体的消费支出要高出很多。
作者说,“如果你目前还不够富裕,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富人,那么,绝不买一套抵押贷款额度超过家庭年度收入两倍的房子。”
很多光鲜的富人也不会过度的消费,老百姓也喜欢这样平民化的富翁。你看豪门儿媳郭晶晶就有很多人喜欢。
我偶尔会在网上看到夸奖郭晶晶的文章,说豪门媳妇也会穿几十块钱的衣服,也会去菜市场买菜,扎头筋就几块钱等等。
当然,我们和郭晶晶那个财富级别,差着十万八千里,大概这一辈子也无法比肩。
但是,我们靠自己努力工作、量入为出的消费,以及理智合理的投资,实现书中所说的节俭型富翁,还是有希望滴。
03 不攀比,有节奏地过自己的生活
百万富翁取得的成就让他们感到满足,他们不需要外在的品牌来证明他们很成功。
书中的N先生是节俭型富人的代表,他们一家人都很节俭,他在成为百万富翁后依然开着一辆皮卡,且住在农村一个很普通的房子里。
他是一家卡车店的经理,热爱工作,表现突出。老板为了表扬他所做出的贡献,奖励了一块劳力士手表给他。
他在被采访时表示,他戴着劳力士很不自在,他只有在上班的时候戴,以表示对老板的尊重,其他时间他一律不戴。
N先生虽然已经是百万富翁,但他不需要一块劳力士手表来体现他的价值。他还是兢兢业业的工作,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收入。
当然也有成为富翁后,开始高消费的,就像书中的安娜。她开着捷豹豪车,穿名贵的的衣服,用最昂贵的饮食来款待客人。她的行为和作者所推崇的的节俭行为不符,但作者也表示理解。
首先,安娜的这些支出资产中很小的一部分,安娜年幼时家里条件不好。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来弥补年幼时在生活中的物质匮乏,这无可厚非。
另外,安娜每年把家庭收入中10%用作慈善捐,而且从不张扬炫耀。她从捐款中获得的满足感、成就感,比她因高度消费而获得的社会称赞获得满足感也多些一些,也更持久。
这些百万富翁,不管在变富后是依然节俭还是开始高消费,他们都不与外界比较,他们更看重内心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最后,
斯坦利教授作了几十年的富翁研究,利用《邻家的百万富翁》这一整本书,验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勤俭持家,俭以养德”,老祖宗的教诲要牢记,更要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