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本|金融有边缘
一双袜子拍出12万美元,一段NBA球星扣篮视频拍出20.8万美元,一条五个字的推特拍出250万美元,一张5000张图片拼接的jpg图片拍出6934万美元,一条9555行的环球网源代码拍出540万美元。现在连水果姐凯蒂佩里和推特都要参与进来。
创造所有这些“神奇”的场景,更不用说你猜了——NFT。它还有一个外人最熟悉的昵称:数字艺术。
不同于比特币的可互换性和可替代性,NFT的不可替代性也决定了NFT的独特性和稀缺性,不适合高频交易领域。《NFT行业发展报告2021Q1》显示,收藏品和艺术品占NFT市场的91%。
为什么NFT最早登陆传统艺术领域,我们要从传统艺术的局限性入手。
NFT让赝品无所遁形
达芬奇的画作《救世主》曾被视为门徒的作品,最终以45英镑的价格被拍卖。直到第三次拍卖,专家团队利用红外反射成像技术发现画中耶稣的拇指有修饰痕迹。——的仿制品没有修改痕迹,只有原稿有,确定这幅画是达芬奇的真迹。随后,这幅画的价格也飙升,在第五次拍卖中,它最终以4.503亿美元的天价售出。
(左边是画的实拍,右边是红外反射成像)
这也是长期被造假问题困扰的传统艺术品面临的现状。统计数据显示,艺术品伪造市场的年产值高达60亿美元。
此外,投资传统艺术品还存在几大问题: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会影响艺术品实体,保险费用、修复费用、运输费用都是成本。此外,传统艺术品入境需缴纳关税和增值税,因此许多珍贵艺术品将长期留在香港和瑞士的仓库中,普通公众很难有机会接收。
于是,传统艺术市场就是“春雪”的存在,基本上就是“有钱人”玩的游戏——,受众少,交易量小,流通性差。
NFT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艺术品分不清真假的烦恼。如果你的作品变成了NFT,就相当于在你的作品上打上了一个永久的符号,包括原作者是谁,卖了多少次,从谁那里买的,这些都将被完全记录在区块链上,无法更改。即使有人复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NFT,他们也只需要比较合同地址来确认NFT是真是假。
比如你在网上发了一个搞笑的表情,发到群里,那么这个表情可能会被无数人传播。然而,即使很多人使用它,也很少有人知道是谁先发送了这个表情符号。然而,一旦使用了区块链技术,无论这个表情符号被发送到哪里,对方都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谁是第一个创建这个表情符号的人。
这也是NFT的创新,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标记原始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方法,为数字作品的版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此外,与传统艺术的一次性出售不同,NFT给原作者带来的另一个优势是,原作者可以通过第二次出售NFT获得一份份额。
正是NFT的独特性和流通性,使其迎来了发展热潮。除了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交易平台和投资者对NFT表现出高度热情外,越来越多的明星加盟NFT,为粉丝经济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凯蒂佩里
y这位流行巨星正打算推出她的NFT,借此机会与其世界各地的粉丝建立联系。美国著名男演员《吸血鬼日记》男主伊恩·萨默海尔德将与 TOAKU 合作在 BakerySwap 上发行一系列NFT 作品,借以通过 NFT 向粉丝展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在国内,自然也不缺少数字艺术家和关注NFT的企业。仅6月份,国内就有多起NFT事件。
先是加密艺术家宋婷参与了腾讯音乐娱乐 TME 与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携手发起的世界海洋日音乐公益特别企划活动,为张云雷、焦迈奇、乃万、陈婧霏四位音乐人创作了系列歌曲封面,四位音乐人贡献出自己拍摄的海边照片以及 WWF 向志愿者们收集的海洋照片,由宋婷通过人与 AI 协作的方式创作,上传到腾讯区块链产品“至信链”上永久保存。
后有支付宝联合敦煌美术院、动漫《伍六七》发布的NFT皮肤,都在上线会迅速被秒空。夸张的是,在闲鱼二手交易平台上,一枚敦煌飞天 NFT皮肤最高被炒到了150 万元一个,足见热度之高。
而最新的消息是,周杰伦与提供NFT拍卖的苏富比之间的合作也被认为是他即将进军NFT的信号。
各路名人IP的加持,加上雄厚的资本支撑,让NFT市场变得异常火热,一时间,仿佛万物皆可NFT。
NFT火起来是必然
追本溯源,NFT的概念并不是今年才有的,早在2012年,一个名为Yoni Assia的人写过一篇名为《bitcoin 2.X (aka Colored Bitcoin) – initial specs》的内容,其中就描述了Colored Coin(彩色币)的想法,随后不断有人对彩色币完善,并形成彩色币的核心思想:如果能对比特币做上标记,且这些被标记的比特币能被追踪到,那么这些特殊的比特币就能产生许多其他的用法。
因此,彩色币也被称为NFT的雏形。但因为那时候,人们的目光都聚焦比特币上,彩色币还在小圈子“纸上谈兵”,并未“落地”。两年后,出现了一个在比特币区块链基础上建立的金融平台counterparty,当时有人在这个平台上,做出了数字作品的交易网站,这个网站就形成了加密货币在艺术市场上运行的最早范本。
但随后的几年,NFT并没有如愿地“起来”。直到2017年,一款名为 “加密猫” (CryptoKitties) 的云养猫游戏的爆火,才使得NFT概念首次获得大量关注。

不过获得大量关注的NFT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20年下半年,NFT才开始“回温”。到了今年上半年,NFT呈现爆发式增长,几笔“天价”交易,使其成为大众争相追逐的热点。
3 月 11 日,著名加密艺术家 Beeple 的 NFT 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全球顶级拍卖行佳士得以 6934 万美元的拍卖价成交。
3月7日,推特CEO杰克·多西首条推文被拍出250万美元的天价,而这条推文仅5个单词。
6月30日,“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的万维网源代码NFT成交价超过540万美元。
……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3月,NFT市场的交易规模就达到2.05亿美元,超过此前所有NFT交易的总和;到2021年4月,公链中的NFT作品市值总和突破3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在5月加密货币市场的极端行情中,NFT的交易量依旧保持增长态势。
NFT爆发的催化剂,一是与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有关。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变革,都会衍生出新的艺术形式。分析数据库Artnome创始人兼数字艺术专家Jason Bailey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新冠疫情是加速将世界文化和影响力中心从模拟世界转移到数字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区块链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熟跟进步有目共睹,因此能保证NFT的所有权不被破坏,且保证每一次交易的记录都透明和可追溯,也可以防止假冒行为以保证真实性。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去年货币超发的背景下,导致全球财富更加集中,这些钱需要有一个去处,NFT就是去处之一。据零壹财经·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全球有80余个NFT项目获得资本青睐,融资总额超过7.8亿美元。目前,NFT广泛用于数字艺术品、游戏等领域。
理性对待才是正解
现在对正在升温中的NFT泼冷水,似乎有些悲观。但事实上,对 NFT 持悲观想法并不在少数。
Coinbase 的创始人 Fred Ehrsam 将加密货币的兴起联系到了1990年代的互联网热潮 “90%被制作出来的NFT,可能在未来的3到5年里失去价值,几乎一文不值。这与90年代后期的早期互联网公司的情况是一样的。”
艺术家Beeple的数字艺术品《每一天:前5000天》尽管以6930万美元(约4·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但他在接受采访时认为,NFT 艺术的价格绝对是泡沫。
甚至加密货币供应商也认为,当今市场上绝大多数的 NFT 将在短短几年内就变得一文不值。
这种悲观想法很大程度上在于,一方面,造成如今NFT 爆火的趋势是由部分名人和文化自身的炒作推动,从而有夸大NFT价值的嫌疑。比如一双袜子就能拍出15万美元,这跟自身的价值差别太大,仅仅因为这个物品加上了NFT作为加密的权益证明,价格就蹭蹭往上涨,这本身就不具合理性。
另一方面,尽管通过NFT形成的艺术创作品具有唯一的标识,但也就仅此而已,它同样存在诈骗。在NFT的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拿别人作品,做成自己NFT并从中牟利的情况。
再者,不否认作为一种利用区块链技术产生的加密权益证明,对加强资产权益保护与促进交易流通存在好的功效,但目前针对NFT仍然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管,如果没有监管,NFT市场秩序就容易出现混乱, NFT的产权怎么界定?比如大灌篮的精彩片段,那产权是属于篮球运动员?比赛转播方?还是视频剪辑者?如果是场内观众自己录制的,那是属于运动员还是观众?
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有双向性,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越发完善及进步,以及VR、AR等技术的发展,NFT的火爆更像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的必然结果。
也正是它的出现,不仅有可能使得我们生活中的一张照片、视频、音乐及文本都能够成为数字资产,也有利于传统艺术数字化的版权、分发和交易等,从这点上来看,NFT称得上重塑了数字时代的艺术收藏形式。因此,对于还在探索中的NFT来说,我们更应该抱着平常的态度,理性对待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