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订购
说“码”去取货
昨天上午,三墩镇蓝韵天成社区下面小区的连锁超市正式复工开门。
经营这家超市的吴师傅住在老余杭。他说:“除夕我关了门过年。本来打算正月初二再来,等到今天(2月11日)。”
2月10日晚,吴师傅通过社区微信群收到开业许可通知,于昨日凌晨乘坐小电驴从老余杭赶来。因为开业仓促,店里还没有配备暖枪。消毒剂和酒精暂时不能用。吴师傅很着急。幸运的是,他去年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我告诉微信群里的每个人,我可以在线订购。”
昨天一大早,沉寂已久的微信群热闹非凡,很多常客都吵着要买一整箱方便面。“我告诉他们,他们不能来店里选。微信群说想买点东西,转给我。我配货后,会通知他们到店后的小窗取货。”
昨天有一天,吴师傅说来店里买东西的顾客只有十几个。然而,有相当多的顾客从商店后面提货。
“老板,我是43号,开窗过来拿货。”听到“暗号”,吴师傅迅速架起梯子,将一大包装有电动剃须刀、方便面、瓜子的货物递给窗外的男顾客。
吴师傅说,目前超市的商品数量还是有保障的。“我是加盟店,公司每两天送一次。”但考虑到最近疫情,吴师傅缩短了每日营业时间,下午5点关门。
信鸿花园南区水果店
给顾客配了一次性手套
小区楼下已经复工的小店包括超市和水果店。徐州关仁师傅夫妇在洪欣花园南区开了一家水果店。由于今年没有回老家,所以正月初十就开业了。这几天,水果店的生意比平时好。“通常日成交额在3000元以上,这两天就能达到4000元以上。”
关师傅说,虽然来的顾客不多,但每次都买得多。“像香蕉,大家一般一次买半斤。现在,它们都超过了两磅。”
多年前,关师傅和他的妻子还专门批发了几箱方便面和饮料。“这两天基本都卖光了。”
虽然生意比平时好,但关师傅并不“爱打架”。他早上6点开门,开门后消毒两次,晚上7点关门。
“来买水果的顾客,我和老婆都要给他们测温登记,还有一次性手套。”买水果的顾客不放心,可以戴手套在店里挑选水果。
灯彩街一家小超市
蜂鸟调度员每天四次测量他的体温泰州的任静女士在三墩镇灯彩街开了一家小超市,专门经营烟酒糖茶零食水果等快速消费品。除夕那天,景女士想开车回台州老家和丈夫一起过年。她在新闻上看到台州的情况有点严重,果断打消了回老家过年的念头。
留在杭州后,夫妻俩继续像以前一样工作。“一年前,我们特意去市区水乡批发市场进过一次货。如果我们照常销售,正月初七的货几乎就要卖光了。”
受疫情影响,外出的顾客少了,这几天店里的营业额只有平时营业额的三分之二。“前几天下雨,销量更差,只有
平常的一半。”本来初七初八就要补货的小店,靠着存货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来消费的顾客虽然少了不少,不过,夫妻俩除了理货、算账,每天还多了两项工作——给来店的顾客量体温、给店里做消毒。

昨天下午,我在景女士的店里待了半个钟头。我发现,只要进门的顾客,景女士和老公都会提醒他们量体温、做登记。
在店里的柜台上,我看到放了几张写有“便利店防疫登记表”的纸张。纸上的表格,依次列着姓名、身份证、手机号、住址和温度。来店的每位顾客,都要先由景小姐用额温枪测好体温,温度显示正常、在表上做好各项登记后,才能进店选购商品。
“我今天都来三趟了,还要测吗?”戴着头盔、口罩的一位蜂鸟派送员试探着问景女士。
“不管来几次,每次都要测的。”看景女士态度很坚决,派送员摘下了头盔,让她帮忙又测了第四遍体温。
虽然工作繁琐了点,不过景女士和老公都表示挺理解。这些天,小店8:30营业前,夫妻俩还会比平常再早起半小时,用84消毒液给店里里里外外都消好毒后,再开门营业。
景女士说:“下午三四点营业高峰期,我俩还会再消一次毒。”
记者 万禺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