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青岛金田公寓地址 德州金田创业园

2021年以来,广西农业农村厅与区直有关单位合作,聚焦“国”字头农业企业,加快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为广西建立产业集群。

近年来,广西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标杆,将建立一批规模化核心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综合体和产业强镇,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

就在7月10日,“行企助力广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百强农业龙头企业北京招商对接洽谈会暨“广西好嘢”品牌农产品推介会,它将在北京举行。广西农业农村厅诚邀有兴趣的企业积极参与广西农业投资!详情请联系:刘筱筱0771-2182573

广西农业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及招商需求(2021年)

一、农业产业园区

(一)重点发展方向。

1.巩固提升现有国家级工业园区成果。

按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证标准,建设高标准基地建设、科技研发、农产品深加工、销售网络建设、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等全产业链环节,持续提升整体创建水平,推进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苍梧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升级为国家六堡茶产业园,隆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升级为国家亚热带水果(火龙果、香蕉等)。)产业园,并将东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为国家现代海洋。

2.加快建设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

“十四五”期间,将高质量建设一批自治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工业园区申报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园区认定授牌工作。以国家级工业园区为龙头,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为骨干,市县两级工业园区为支撑,打造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高地,引领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发展。

3.进一步加大对建立工业园区的支持力度。

olor: #B3B3B3;" class="data-color--tt-darkmode-b3b3b3">一是把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招商政策充分结合,更大程度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二是着力解决产业园用地难问题,积极探索实行一园一策。三是加大各类产业园一二三产融合力度,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推进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建设,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补足产业园建设短板。


4.进一步抓好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引导各地加快推进适度2规模经营,推动园区土地流转,带动主导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引资引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引进大型企业、高级人才和先进技术投入园区建设。三是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园区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四是探索推进产业园“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优势互补、政策叠加、园区共建”跨区域合作,探索出一条符合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的“飞地经济”新模式,为部分有发展潜力但缺乏关键生产要素的产业园注入强劲动力。


(二)招商需求。


二、茶叶产业


(一)重点发展方向。


做大做强桂茶产业。加快实施桂茶品牌培育工程,重点支持六堡茶等历史底蕴深厚、文化传承久远、产业基础较好,有一定市场规模的区域性品牌,通过提档升级桂茶品质和深耕传播桂茶文化,全面提升桂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围绕全区茶产业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组织攻关,重点支持茶叶无性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加大名优茶开发力度和精深加工,茶多酚提取及茶食品开发等技术研发。推进茶叶加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大力度支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改善加工装备条件,改进加工工艺。制订加工技术规程,推进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提高茶叶加工现代化水平和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


(二)招商需求。


围绕桂西、桂东北、桂东南桂东、桂南五大茶区,布局发展六堡茶、茉莉花茶白茶、红茶、绿茶精深加工,重点引进茶业加工龙头企业。


茶叶加工重点产业布局


三、休闲农业


(一)重点发展方向。


按照七带三区发展格局,以沿边、滨海、沿江、沿路、依山、环湖、环城等区域为重点,加大休闲农业开发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休闲农业重点项目,大力创建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重点打造一批以柳州市大美环江乡村旅游区等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桂林市世外陶园山庄等五星级农家乐为载体的乡村旅游精品。加快布局打造中越边境民族风情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带、西江沿江休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带、北部湾滨海海洋文化休闲农(渔)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带、依山森林旅游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带、沿高铁(公路)特色种养休闲产业和乡村旅游带、桂东富硒农业休闲体验产业和乡村旅游带、巴马长寿养生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带等休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带,大力培育南宁、柳州、桂林等环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实施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精品打造、效益提升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激发农旅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举办壮族“三月三”、国庆五一“黄金周”等系列文旅节庆活动,突出沿江、沿海、沿边三大板块,打响“壮乡桂韵”乡村旅游品牌。


(二)广西休闲农业重点建设项目。


南宁市:重点推进西乡塘区美丽南方休闲农业示范区、青秀区中国-东盟现代农业园、江南区向阳红现代农业示范园、良凤江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隆安县金穗农业公园、武鸣区广西9天堂岭东盟文化农业示范区、邕宁区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园、大扬美休闲农业示范区、西津湖休闲渔业产业园、环南宁森林旅游圈等项目建设。


柳州市:重点推进柳江县荷塘月色(核心)示范区,三江县三江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呦呦鹿鸣葡萄产业示范区、丹洲村休闲农业旅游区等项目建设。


桂林市重点推进阳朔县百里新村现代特色农业(金桔)示范区、兴安县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灵川县现代特色农业大圩提子(核心)示范区、龙脊梯田休闲农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


梧州市:重点推进苍梧县六堡茶产业集聚区、万秀区思良江现代农业公园、梧州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西江百里画廊、苍海国家湿地公园、龙圩区万亩富硒水稻基地等项目建设。


北海市:重点推进廉州湾海洋牧场、合浦利添水果产业(核心)示范区、滨海生态园、七里香茶庄园、山口红树林生态乡村旅游区、曲樟客家山水乡村 旅游区,北海青山头乡村旅游度假区、新中盛休闲农业基地、金海湾休闲渔业庄园、金品东盟百花园等项目建设。


防城港市:重点推进港口区红树林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东兴休闲农业国际合作区、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竹山渔村、上思县金茶花观赏园、东兴市百果香山庄等项目建设。


钦州市:重点推进红树林生态农业示范区、钦南区台湾农民10创业园、钦州湾海洋牧场、九百垌国家农业公园、灵山县龙武庄园旅游区、浦北佳荔特色水果示范区等项目建设。


贵港市:重点推进四季花田观光农业园、荷美覃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平南县西江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桂平市金田圣泉休闲农业园、小汶农业生态园、龙潭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大藤峡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建设。


玉林市:重点推进玉林富硒农业产业基地、广西玉林五彩田园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中国南药园、福绵区广西央投休闲农业特色示范区。


百色市:重点推进百色农业嘉年华、田阳右江河谷休闲农业集聚区、右江区澄碧湖芒果产业(核心)示范区、凌云茶山金字塔、乐业县甘田万亩有机农业产业园、右江区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


贺州市:重点推进钟山县十里画廊生态旅游区、昭平县环黄姚古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平桂区姑婆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昭平县黄姚生态世外田园、富川县神仙湖果蔬产业(核心)示范区、大桂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项目建设。


河池市:重点推进巴马华昱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园、东兰壮瑶药综合养生园、南丹里湖休闲农业集聚区、宜州刘三姐休闲农业示范区、凤山三门海寿源花谷旅游区、宜州市拉浪生态休闲区等项目建设。


来宾市:重点推进金凤凰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百11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带、武宣庄园群休闲农业旅游区、忻城县薰衣草庄园等项目建设。


崇左市:重点推进江州区火红左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宁明花山休闲农业公园、大新明仕田园休闲旅游区、桃花岛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产业园、凭祥特色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宁明爱店国际农业边贸休闲小镇、扶绥 甜蜜之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等项目建设。


(三)招商需求。


按照七带三区发展格局,结合各市休闲农业重点建设项目,引进知名旅游文化企业。


四、粮食产业


(一)重点发展方向。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执行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耕地保护制度,高标准建管护粮食生产功能区,守住粮食面积,提单产、稳总量。落实国家 “优质粮食工程”,着重持续布局打造 50 个粮源基地县(市、区),重点优化发展水稻、玉米、马铃薯“三大主粮”,大力发展优质稻,推广超级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食玉米,鼓励发展冬小麦、粟米、高梁、黑米、大豆、薏米等小杂粮,科学发展“富硒米”。在粮油主产区,大力发展粮油产地初加工,实现就地转化。积极推动粮油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结合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主食加工业发展,提高米粉、米糕、汤圆等传统米制品生产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开发生产休闲食品、快餐食品、功能性食品。开展富硒优质稻米深加工,创建“桂系广西香米”品牌。推广稻壳加工技术,开发稻壳新产品。


(二)招商需求。


引入社会化服务(育秧、机插秧、烘干、病虫害统防统治等)、订单生产、全产业链生产、适度规模化生产、粮食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


广西粮油加工重点产业布局


五、蔬菜产业


(一)广西蔬菜主产县。


1.北部湾产业带:南宁市江南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武鸣区宾阳县、隆安县、横州市,北海市银海区、合浦县防城港市防城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玉林市福绵区、博白县、容县北流市,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


2.右江流域产业带: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区、田东县平果县


3.湘桂通道产业带:桂林市临桂区、全州县、兴安县、灵川县灌阳县阳朔县平乐县荔浦县,柳州市柳江区、鹿寨区、柳城县,来宾市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河池市金城江区、宜州区、环江县。


4.西江流域产业带:贵港市港南区、港北区覃塘区、平南县、桂平市,梧州市龙圩区、藤县、岑溪市,贺州市八步区、平桂区富川县


(二)重点发展方向。


加快推进北部湾蔬菜产业区,右江流域、湘桂通道、西江流域三大蔬菜产业带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基地、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及面向粤港澳的“西菜东运”蔬菜生产基地,将广西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南菜北运”农产品生产供应示范基地、我国农产品南北流通物流中心、贯通东盟与我国内地的农产品立体化运输国际大通道,成为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农产品基地。


(三)招商需求。


重点引进标准化种植、设施蔬菜生产、产地初加工(净菜、分拣等)、深加工(蔬菜汁、罐头等)等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


六、畜禽产业


(一)重点发展方向。


1.生猪产业优势区。重点巩固提升主产区南宁、贵港、玉林、桂林、百色、河池、钦州,发展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区位优势,面向广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猪特色产业。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推进种猪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开展种猪场主要疫病控制与净化,打造质量和健康品牌,促进种猪产业发展。大力推广高架网床等节水环保型生态养殖技术,提升生猪生产设施化水平,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探索高层楼房养猪模式。


2.现代肉牛产业优势区。重点发展糖料蔗主产区南宁、崇左、来宾、柳州、河池、百色、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和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桂林。大力推广牛人工授精技术,积极开展牛品种改良。大力推进草山草坡和甘蔗尾稍等农作物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广三元结构种植,冬闲田种草,增加饲草料产量。加强现代肉牛业饲养和育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在提高出栏肉牛经济效益上下功夫。


3.现代肉羊产业优势区。重点发展糖料蔗主产区南宁、崇左、来宾、柳州、河池、百色、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和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桂林。加快新品种培育、良种选育和地方品种保护开发,筛选、培育适应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品种及杂交组合,着力扩大种羊生产和供应能力。充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大力推广山羊舍饲技术,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做好山羊疫病综合防治。探索山羊全混合日粮商品生产。肉鸡产业巩固发展良好趋势,继续提高产量,发挥“产学研”一体优势,加快新品种开发利用,实施广西三黄鸡产业集群项目,提高市场品牌效应,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招商需求。


1.需引进生猪养殖、屠宰、冷链物流、销售全产业链重点大型企业。


2.需引进饲草料收集、加工、销售一体化专业化重点企业,以解决广西牛羊产业配套饲草料供应不足、尚未形成产业化的问题。


3.需引进家禽育种专业化重点企业,以培育出更多新品种(配套系),并着重做好广西地方优势特色家禽品种。


七、渔业产业


(一)重点发展方向。


1.渔业生态健康养殖。


一是设施渔业生态养殖。推进养殖池塘生态改造、养殖尾水治理、循环水生态养殖和陆基圆形池循环水生态养殖、车间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二是大水面生态渔业。三是海洋增养殖渔业。推进人工鱼礁、浅海滩涂贝类底播生态养殖、海水贝类浮(排)筏养殖等。


2.稻渔综合种养。


3.海洋捕捞业。


4.外向型渔业。建设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渔业产业园区。


5.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自治区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打造广西渔业知名品牌。


6.养殖疫病防控。建设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区域中心,提升县级水生动物防治站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建成全区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及远程诊断平台。


7.养殖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区水产养殖生产及相关产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二)招商需求。


1.需引入重点企业类型:龙头企业、中国渔业协会成员单位;


2.重点产业及对应的转型升级重点市县。设施渔业:百色市;海产品养殖及加工: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稻渔综合种养:贵港市。


八、渔政渔港


(一)重点发展方向。


大力推进港建设项目和提升改造和整治维护项目 推动形成以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为核心,二级渔港和其它渔港及避风锚地为支撑的防灾减灾和生产服务体系。


1.北海南澫中心渔港经济区。不断壮大渔业、水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成为推进港区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产品安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生态文明、渔区和谐的现代渔港发展新格局,在广西率先实现渔港现代化。


2.防城港企沙渔港经济区。创建中国—东盟海洋渔业经济合作示范区和国际农产品贸易加工中心,通过整合优化企沙中心渔港的优势资源,强化项目间的有机协同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渔港产业多元化集聚为核心,冷链物流、渔获交易服务为基础,避风补给为补充的现代化渔港体系。


3.钦州渔港经济区。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以渔港为龙头、海产品加工配送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渔货交易、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渔港经济区,有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海洋渔业成为钦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建成集海洋与渔业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区域性渔业特色小镇,带动钦州旅游业向深度发展,促进旅游业与渔业深度融合发展,年游客接待量将达30 万人次以上。


(二)招商需求。


1.需引入重点企业类型:冷链物流、加工体系建设、滨海旅游和休闲渔业等关键环节龙头企业;


2.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市县: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


九、种业产业


(一)农作物种业招商需求。


1.引进集育种创新、推广良种良法、能开展订单回收产品供应市场全产业链发展的大型种业企业,对广西地方特色优良种质资源、品种进行创新、开发。


2.引进水稻种子企业到广西制种。参与广西水稻制种基地县(博白县、钟山县)建设,促进广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全链条发展,并开展新优技术成果推广及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优质稻米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二)牛羊种业招商需求。


1.适宜发展牛羊的县(市、区):合浦县、灵山县、港北区、桂平市、北流市、兴宾区;适宜发展羊的县(市、区):柳江区、隆林县、全州县、宜州市、巴马县等。


2.引进重点企业类型:种牛企业、奶水牛产业龙头企业;种羊企业、肉羊加工企业


3.重点品种:奶水牛产业重点引进摩拉、尼里、地中海品种;羊重点引进波尔山羊、努比亚山羊、隆林山羊。


(三)水产种业招商需求。


鼓励特色水产种业龙头企业、大型合作组织与广西区内外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水产种业的技术研发攻关,重点实施罗非鱼、对虾、石斑鱼、青蟹、牡蛎、大宗淡水鱼类、土著经济鱼类等特色品种苗种本土化培育和全人工繁育技术的开发应用,同时,希望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和技术,研发高效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广西水产种业健康持续发展。


十、水果产业


(一)重点发展方向。


建设一批加工专用型水果生产基地,坚持以提档鲜销为主,加工支撑为辅的原则,积极推动水果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升级与装备创制。在优势产地建立大型水果采后工作站,集成清洗、分级、加工、包装和贮藏运输设备为一体的综合加工体系。重点加强产地预冷、商品化处理和包装物流环节,扩大水果清洗、分级、保鲜、包装等初级加工覆盖面,全面提升鲜售水果的商品质量,配合冷藏、气调贮存等措施调节供应季差和供应范围,实现产品提档升值。建设与水果保鲜加工相配套的冷藏库、气调库等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延长水果鲜销保鲜期,缓解鲜销上市压力,延长加工生产期,提高厂房与机械设备利用率;改造提升传统水果加工工艺与技术水平,引进开发水果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发展亚热带水果品种加工制品。增加水果主产区精深加工产能,开发生产果汁、果酒、果醋、果酱、果脯、果干等系列产品,消纳鲜果过剩产能,化解市场风险。在有条件地区,发展色素、有机活性物质提取等精深加工。


主要水果加工发展重点方向


(二)招商需求。


以柑橘、香蕉、芒果、柿子、荔枝龙眼、葡萄、火龙果及百香果加工等为重点,围绕水果主产区和南宁、玉林、桂林等农产品加工基础较好的地区进行布局,引进一批水果加工龙头企业。


水果加工重点产业布局


(一)农产品加工。


(一)农产品加工。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加强粮食、畜禽、水产品、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等商品化处理。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布局打造一批粮油加工基地,发展地方特色功能性食品,支持蔗糖业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推进茧丝绸、果蔬、茶叶、中药材深加工。扶持地方特色主食工业化发展,推介主食加工老字号。积极开发养生保健、食药同源加工食品,提高粮油糖桑菌等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率,推动农产品价值提升。鼓励企业打造全产业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加工流通。加快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建设。引导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深耕于农业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开展专门针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金融、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农村承包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等。


投资机会:鼓励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广西这部分农产品,延长产业链,减少农产品损失,增加收入。


(二)农业仓储保鲜。


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从产地贮藏保鲜设施入手,建立健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体系。支持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配备规模适度的节能型贮藏通风库、机械冷库和气调贮藏库以及配套设施设备,补齐“最初一公里”短板。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共建共享共用。推进产地渠道建设,在产区成立流通型合作社、联合社、产销联合体或引入农业企业运营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通过发展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等方式,对接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和电商平台等,形成线上线下高效对接的流通渠道。加快流通体系建设,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集群集聚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形成田头市场,快速批量贮藏、集散和分销鲜活农产品。推动芒果、柑橘等全国性、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集中改善冷藏、冷冻、预冷等冷链物流设施,完善县重点、乡、村各级冷链集散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连接形成完整体系,构建稳定高效的农产品出村进城平台。提升仓储和冷链设施装备智能化水平,确保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功能先进、运转安全、效益良好,实现全程可监管、可追溯、可视化。


投资机会:广西科技支撑能力弱、冷链技术滞后,科研板块的缺失导致荔枝、火龙果等广西特色亚热带水果冷链保鲜问题无法破解,极大影响了其流通销售,阻碍了产业发展,在广西亚热带水果较为丰富的县(如南宁市隆安县、钦州市灵山县、贵港市平南县)拟引进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相关企业。


(三)农产品产销对接。


大力提升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服务功能,对设施较为健全、经营规模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引入组织化、规模化28市场交易主体,完善农产品产销衔接体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增强信息发布、价格形成、资金结算、质量检测和应急保障等服务功能。提高市场交易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规范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优势,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经营服务主体,将分散的农户、农产品经纪人组织起来,规模化地引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骨干龙头作用,更好地推广应用现代化交易方式,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销售规模、议价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电子交易结算、冷链物流配送、价格和交易信息发布、市场预测预警系统,提升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建立区域性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和企业网上信息平台,促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推出专业市场农产品价格指数,促进农产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优化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条,向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两端延伸,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产销联盟等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对基础设施薄弱、经营规模较小、交易方式落后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改造仓储配送、加工包装、交易场所、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拓展经营领域,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提高经营服务水平。


投资机会:如隆安县、全州县、藤县、岑溪市、富川、象州县等蔬菜水果生产大县有意引进数字化产地仓相关企业,通过自动化设备设施、高效完成农产品清洗、分选、分级、品控、包装、贴牌、装箱、保鲜、打单、分运等一系列流程,打造完备的数字化农产品产地仓供应体系。


(四)农产品流通。


坚持以“扁平化、多元化、合作化、一体化”为发展方向,完善以农产品批发市场或龙头生产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实现“农超对接”的基础上,引导“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农宅对接”等多种方式良性发展,积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创新流通业态,鼓励大型电商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积极对接、融合,促进农产品连锁超市和契约农业等流通业态健康发展,打造扁平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种类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加强现代化冷藏储运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加快落实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和重量标准化,促进农产品流通全程规范化。加速农产品全产业链整合,加强培育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加工企业和大型超市等重要流通组织,培育一批兼具行业标杆、规模、品牌和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流通主导企业,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布局,构建覆盖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物流、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投资机会:引进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除具有健全的物流网络外,还应有较强的对接销售市场、渠道能力。


(五)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广西农业农村数据分散繁杂,一些如农村基础数据、农产品流通数据未能系统采集。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大多是基于项目化思维,各模块之间多呈碎片化,未能形成科学性、系统性关联整合,数据资源缺乏融合共享,进一步阻碍了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投资机会:引进能对大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分析、运用的具有一定经验的从事农业数字化、信息化的企业。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促进局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农业产业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