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鲜丰水果官网app 鲜丰水果图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果消费市场,但一直是“池中大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水果连锁上市公司出现。咸丰水果可能是最早解锁这一成果的企业:根据浙江证监局近日披露的信息,咸丰已于近日完成中信证券开展的一期a股上市辅导工作,正式启动上市进程。

总部位于杭州的咸丰成立已久,其创始人韩早在1997年就开始沿街推三轮车卖水果。2004年,韩在杭州和谐农贸市场开了第一家160的店,取名群峰果园。两年后,第三家店开张了。当时“群峰”商标已经注册,“先锋果”已经注册。

韩的花名为“火龙果”,意思是它可以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快速生长。对于咸丰来说,2008年物流配送中心成立后,就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门店数量从2008年的13家迅速增加到目前的1850家,拥有咸丰水果、阿库园子、水果码头、鲜果码头、杨国浦等5个水果品牌。

即使2020年以疫情开始,咸丰今年仍计划新开800家门店。在接受36Kr采访时,先锋副总裁冯德新告诉36Kr,今年计划进入的10个城市将以大中型省会城市为主,同时会以向三四线城市以及区县下沉。冯德新强调,先锋也在打造自己的商场、小程序、直播、微信群和第三方外卖平台。

但生鲜市场毕竟太残酷了。从规模来看,先锋水果和百国园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后者的门店数量达到了4500家。除此之外,还要面对前置仓、社区团购、超市到货等生鲜电商新模式的蚕食,其中不乏烧钱补贴抢占市场。不过,冯德新认为,竞争是正常的。这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线下不代表价格一定高,门店也不代表落后。恰恰相反,未来水果行业的全渠道竞争中,门店仍是绝对的中心。

为此,先锋水果还在迭代产品“店”,于2020年4月29日推出全新的VI七代店。作为第七代店——杭州凤起路店的样板间,这半个月的改造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从4月10日开始试营业,日均销售额高达2万,为未翻新前的3.5倍。

接下来的新店将全部采用七代店的设计,同时逐步改造现有加盟店。品牌口号也升级为“咸丰水果鲜甜,没钱不鲜不甜”。

被申请人提供的戴奇店样板店“凤起路店”店铺地图

冯德新告诉36Kr,此次品牌升级后,门店可以通过专业的供应链和数字化手段,更好地代言自己的产品,提高门店的运营效率。

先锋店的连锁发展有两个重要节点:一是2013年引入单店合伙人制度,店长可以拿到分红权,积极性被极大调动;此后,到2015年,加盟制落地,全国布局加快。这背后,咸丰想打造一家专注于水果的数字平台企业。

水果是一个特殊的行业,SKU不多,但供应明显受自然因素影响,对上游供应链的效率要求极高。冯德新告诉36Kr,水果供应链是全球背景,鲜丰目前国产、进口水果比例分别约为65%、35%,当冬季北半球进入水果枯竭期,进口水果就会大量进入,二者形成全球性互补。

不规范是果业最大的痛点。水果类别有不同的分级标准,特别是在大产区,每年的标准可能不一样。这在鲜丰的“土办法”是每年深入产地,,根据实际结果情况,确定当年一二级果分级标准。,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在基地生活和吃饭”。咸丰负责国内采购的李石刚曾回忆说,有时候一天有十几个

种植基地尝下来,嘴巴都吃麻木了,嘴角生水泡。


截至目前,鲜丰有200多位“泥腿子”买手常年驻扎全球300多个种植基地,并在全国搭建了18个仓储物流中心。冯得心告诉36氪,鲜丰希望建立现代化全产业链模式,从两个角度出发改造原有产业链,一是缩短产业链条,二是提高关键环节运营效率。


以下为36氪与冯得心的对话(经编辑):



谈门店:今年计划新开 800 家,瞄准下沉市场

36氪:七代店门店业务、产品层面包括哪些改造维度?


冯得心:门店主推柜台更大,动线更合理。商品橱窗会增加65英寸电子屏,播放产地严选产品、分拣过程以及当季水果运输过程的视频介绍;未来在产品层面,计划写上甜度和建议食用时间等。水果不是工业品,没有过期的标准概念,但是一定要树立产品和服务标准,就像新slogan“鲜丰水果鲜又甜,不鲜不甜不要钱”。


36氪:加盟门店的改造成本谁来承担?


冯得心:新店统一按照新品牌形象,老店会有一个改造升级的过程。


36氪:鲜丰的全渠道模式是什么?门店和线上如何协同?


冯得心:鲜丰水果属于到店+到家模式线上线下一体化,顾客网上下单,在门店提货,门店为产品品质做信任背书。门店做好标准化服务,配合线上平台活动开展。


36氪:鲜丰线上业务占门店比重、客单价有多少?


冯得心:线上订单占门店比重26.7%,疫情期间客单价57元提升至85元,社区团购业务疫情期间增长2.3倍。


36氪:鲜丰接下来门店扩张计划如何?新城市开拓的选择标准?


冯得心:2020年一季度鲜丰已经新进入厦门、石家庄等城市,下个月计划进入青岛,今年目标新开拓约10个城市,以中大型省会城市为主,全国新增800家门店。在杭州等原有优势区域在区县里面,也会做下沉式的密度布局。


鲜丰水果门店规划图,受访者供图


36氪:鲜丰线上业务,有没有往下沉市场覆盖的计划?


冯得心:水果产业下沉市场空间巨大,很多区县地区都是鲜丰水果未来发展目标,并且主要是基于门店的下沉,在门店基础上搭载线上服务,覆盖社区周边3~5km的配送范围。



谈水果生鲜电商:门店不代表落后

36氪:鲜丰线上订单履约如何做


冯得心:到家配送很多是通过社区拼团来做,在微信小程序,门店顾客群,APP里可以直接下单,在群里下单以后,店员和第三方平台直接配送。


36氪:会入驻第三方平台吗?配送团队怎么配置?


冯得心:美团和饿了么都有上线。目前第三方配送多一些,但从效率角度来讲,也在培育自己的配送能力,主要是门店店员,相当于电商前置仓,鲜丰门店密布小区内部,相当于电商的前置仓,最快5分钟就能送到周边小区住户手里。


36氪:鲜丰的社区拼团业务逻辑是什么?


冯得心:我们讲“开好一家店,温暖一座城”,拼团做的是业务增量,拼团需要成熟运营体系以及门店支撑,每个门店都是客户服务点。实际上,不管前端销售模式是什么,核心还是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36氪:社区拼团是用以销定产的方式优化供应链?


冯得心:不是以销定产。拼团对我们来说链条很短,背后是门店运营算法逻辑,会根据门店单品主要销售额和线上线下的配比,做单独定制化品类管理和供货。如果线上销售很多,在备货的时候会自动多备一些,背后是供应链、会员系统和销售的协同。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当季热销爆款,在不同门店进行动态配置。


36氪:拼团产品是总部后台控制,还是门店店长做选择?


冯得心:双向进行。门店有一定自由选择权,我们也会给他作战计划、采购计划、营销策略,背后算法支持他们。这样做可以减少决策成本,提升沟通效率。以前需要前台操作人员操心每个品怎么弄。而未来从算法角度,越跑准确程度越高。


36氪:低毛利率的产品更适合社区拼团模式?


冯得心:不是毛利率低的产品。有一些水果量本身比较大,适合做拼团;再者是一些当季水果,消费者比较爱吃;第三,通过有效供应链拿到低成本产品;叠加在一起才会有拼团的选择。


36氪:社区拼团业务这个短是指就近供应吗?还是跟门店商品统一全国商品?


冯得心:鲜丰95%以上都已经实现直采。像一些临时性补货订单都是快速地采。



谈水果上游供应链:大类标准化仍很初级,会根据情况做全球互补

36氪:果品的分级市场环境成熟了吗?


冯得心: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能一个品牌,对应不同分级标准。第二,果品是自然农产品,非标化非常严重,一些大产区每一年标准也不相同。我们每年深入产地,看到实际结果情况,参照去年产地的标准,每年定一、二级果分级标准。


36氪:产地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会不会对下游门店价格产生更大影响?


冯得心:水果供应是全球背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果消费市场,接纳的是全球水果供应。目前鲜丰国产水果大概占到65%左右,进口约为35%。水果季节性波动很明显,比如如果国内苹果受到价格因素,海外的会更多进入中国,有一个全球互补的功能。


我们很难不受到大的行情影响,现在的体量没办法掌控行情,但是我们现在能掌握的果品品质和价格,基本都是最好的。再者,对我们门店产生很大的影响的话,会对竞争对手打击更大。


36氪:水果消费偏偶发性,生鲜电商这些年增长很快,鲜丰的竞争优势怎么建立?


冯得心:鲜丰深耕水果供应链20多年,整个公司,一方面有自己的体系,以加盟模式为主;另一方面也逐步给大客户去做鲜食水果供应链配送,比如海底捞、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都有供货。


36氪:中间流通和配送的话全部由鲜丰负责?


冯得心:有两种模式,一是仓库交割,送货到区域仓、总仓里面。第二种,跟平台合作销售,从我们的仓库直接发到C端客户手中。


36氪:生鲜电商在社区竞争激烈,鲜丰怎么看待跟这些差异化业态的竞争?


冯得心:竞争是很正常的事情,消费者有多层次需求,每个业态、商业模式,服务的顾客需求是不同的。比如拼团会关注是否实惠,但是到我们店里,也有3.99元的苹果,2.99元的香蕉。线下不代表价格一定高,拼团不代表品质一定不好,这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


36氪:所以水果连锁核心还是要有门店的?


冯得心:对,门店不代表落后。未来门店一定要升级,原来可能觉得社区拼团来了,门店就不需要了。门店确实需要自我数字化跟服务升级,这也是我们品牌升级背后的涵义,通过专业供应链,以及数字化分析手段提升门店营运效率。


36氪:生鲜电商整体补贴力度较大,这种补贴是否会对对鲜丰客流产生较大影响?


冯得心:烧钱模式可以获得一定客流量,但是我们是从长期角度来看一门生意,因为鲜丰做门店和供应链比较长,心态也比较长期,关注长期顾客满意度,以及持续稳定供应产品。至于其他补贴模式有效与否,市场会给出答案。


36氪:鲜丰5%的损耗由哪些节点构成?


冯得心:从采购装车,到产地分选,再到门店销售完成,基本可以控制3到5个点的损耗。做到低损耗,第一是产地严选比较严格把控。第二,运输效率高。目前在上海、杭州、合肥、武汉自建智慧冷链物流中心,大幅降低储存产生的水果中间损耗。最后是门店营运效率提升。鲜丰门店库存周转率平均下来控制在1.9天以内。


36氪:鲜丰在中心仓全国布局情况如何?


冯得心:全国18个仓储物流中心,未来会建一些自有冷链物流中心。主要是为了高效打通产业链环节,统筹到我们仓里面。我们特别希望建立现代化产业链模式,改造原有产业链模式有两个最核心的逻辑,一个是缩短产业链条,二是增加关键环节运营效率。


36氪:百果园已经开始卖菜,鲜丰接下来会考虑卖菜吗?对于非水果的生鲜产品,是否有一些开发计划?


冯得心:暂不考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果消费市场,每年有2万亿的市场容量,存量和增量市场足够我们做,我们反而更加专注,垂直细分领域依然可以产生很大价值,其他的领域应该交给更加专业的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