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政信类资产?
【政府平台融资没有发生过不付费就公告的情况!】政信资产,顾名思义,就是依靠政府信用形成的资产。政府在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通常会经过各个政府的平台公司,所以融资通常都是通过他们来进行的。这些平台公司通常包括XXXX城投发展有限公司(城投)、XXXX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贸易)、XXXX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城建)等。
这些平台公司的股东通常是当地的SASAC、财政局或直接的政府。这类平台被称为一级政府平台,因为通常这些平台公司都有很多子公司,承担着各种政府职能,比如XXXX水务集团、XXXX燃气集团等等。这些子公司随后被称为二级政府平台。
地方政府用这些钱做什么?其实主要是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高速公路的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五河的联合治理等等。这些项目一般不会有回报,或者产生回报需要很长时间,贷款到期时无法兑现。此时,政府融资的偿还能力不能像判断一般企业的借款一样,按照现金流水平来衡量。这个时候,融资的政府,自身的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政信类资产质量判定的几个维度
投资政府还会有风险吗?其实是有风险的,有些地方政府风险很大。今年上半年,贵州、东北、陕西、云南、甘肃、青海等地的政信项目赎回问题不断被报道,政信项目的公正赎回问题被摆上台面。事实上,从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时候开始,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就已经在整体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权威】多说一句:一定不要违约!这是国家政治底线!】
维度一:行政级别
e:15px;">这个很容易理解,在中国行政级别越高的政府,信用自然越好,下面的平台公司同理。上海市政府和嘉兴市政府,哪个信用好一点呢?很容易判断对吧。遵循经济发达区域>经济欠发达区域;东部沿海>内陆地区的规律,针对目前市场,偏好的区域是浙江、江苏、山东区域。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标准是百强县和财政收入。中国百强县有榜单,在网上亦可查到。建议挑选一般财政收入在30亿以上的江浙沿海政信。
维度二:政府实力
相比行政级别比较直观,政府实力的甄别就需要做更多的功课了。举个例子,南通市政府和绍兴市政府的融资项目,哪个更优质呢?
这就需要进一步甄别了,考察政府资信状况时重要的几个因素:
政府收入:公共财政收入(税收和非税收入),政府基金收入(卖地收入)以及相应的增长情况;收入的构成比例;政府每年的刚性支出。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财政收入的绝对量,这是政府财政实力的体现。公共财政收入少于30亿的,不建议选择。其次关注一下收入的占比情况,公共财政收入占比太低,就需要谨慎了。因为公共财政收入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卖地收入则有较大的波动。
最后我们需要看一下财政收入的同比增长情况。如果同比增长低于国家的GDP增长速度,说明当地的发展势头不佳,可能会影响未来债务的履约能力。
这里再介绍两个指标,一个是政府负债率,另一个是政府债务率。一般认为前者超过60%,后者超过120-150%就需要警惕政府风险了。
关注一下借款人或者担保人债务的期限结构。看看在产品存续期间内,每年承担还款义务的金额大小。一般而言,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回避还债高峰期内存续的产品。
纬度三:经济结构及支柱产业情况
通常我们认为,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越高,经济综合实力越强。当然部分城市由于自然禀赋不同以及历史原因,第一或者第二产业仍占据较高比例。
一般来说,第三产业比重小于45%的地区,需要特别关注风险。你们知道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是多少吗?2016年达到了80.3%。2016年上海第三产业的比重是70.5%,杭州是61.2%。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是什么?支柱产业目前行业发展态势如何?是否有新兴产业的扶持,发展力度如何?因为这从根本上是政府税收的来源,这些行业发展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当地财政的收入。
比如西北某市的支柱产业是煤矿。那么在煤的产能严重过剩,价格下跌严重的几年,该市的财政收入也同比呈现下跌状态。这时候,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就大了。
纬度四:融资平台的实力
这里的融资平台,不一定指的是借款人,也有可能是担保人,所以挑选一款理财产品,一定要穿透后看信用等级最高的那一方。一般要求是融资方AA+评级,担保方AA+评级,并且其中一家有发债能力。AA+评级代表企业的信用值,如果资产规模或者信用不够,连AA评级都达不到,像AA评级以下的直接PASS掉
一般挑选政信项目,一定要做当地的核心政信平台(该平台融资或该平台担保)。那么挑选的关键就在于,判断该平台在当地是否属于核心。
通过几个侧面我们可以间接地判断:
1、当地平台公司的数量;
2、有多少平台公司拿过评级,在公开市场发过债,发债平台的数量,评级最高的那家公司是哪家;
3、收入与当地民生、当地政府支出的挂钩程度如何等等。通过以上三方面,基本可以判断出一个平台在当地政府心中的地位如何。

维度五:管理人
管理人的资质和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款固收产品的质量,以及能否如期回款。我们需要关注管理人本身的实力。比如管理人股东是谁(是不是国资,大型金融机构或者上市公司等等),管理规模,资产规模,盈利能力,风控实力(通过舆论有没有出险事件,以及尽调报告的细致程度等判断)等。虽然目前市场希望能够打破刚兑,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谁都不愿意轻易尝试,特别是自己有能力解决时,仍然会尽一切的努力来保证兑付。
另外关注管理人对借款人的掌控力,虽然整体上管理人对政府还是处于弱势,但是如果政府对你的依赖程度较高,且管理人本身也属于国资背景(属于体制内的兄弟),那么一旦出了点问题,还是说得上话的,政府也会有所顾忌。

以上,就是一个挑选政信类信托产品的整体思考框架。当然,一些指标上的考量是我们在看每个项目时都要看的,并且由于政府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不同,都会不一而足,但是整体逻辑上,它们仍然保持一致。
往年,政信类项目由于有政府的背书,被认为是几乎没有风险的项目,所以投资人也是闭着眼睛投。所以我们上面所分析的一些纬度,可能并不为投资人所重视。
但是在国家去杠杆,去影子银行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除了更加仔细地分析政府信用,分析金融产品本身,我们现在做政信类,更多的还应该关注国家宏观层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