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8日,浙江省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视觉中国/地图)
2020年秋,海外订单恢复,航运逐步恢复,外贸行业快速复苏。然而,外贸经营者遇到了新的麻烦,——。他们收款的银行账户定期被冻结。
事实上,随着中国警方打击网络犯罪力度的加大,外贸商家早在2015年就遭遇过冻卡,但数量不多,自证其罪后很快就能解冻。
过去6个月被冻结人数激增,与公安部修订网络犯罪管辖规则有关。自2020年9月1日起,受害人所在地公安机关也对网络犯罪有管辖权。此前,犯罪嫌疑人所在地公安机关需要调查,办案效率较低。
新规为公安机关异地执法提供了便利,也使被冻结账户大幅增加——个。东南沿海的外贸商人往往需要跋涉数千公里,到北方和中西部地区的办案机关配合调查。
现在,半年冻结期临近,有的商家等待冻结会续保的消息,有的则直接扣款。被冻结的商家自称“冻结好友”,在拥挤的微信群中寻找解冻的方法。
近日,义乌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发出一封《致全国公安机关的一封信》的信件,表明当地“企业因流动资金问题濒临破产,经营户无法支付供应商货款和支付工资,对义乌经济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这封信是义乌市公安局起草的,被个别商户拿走转发给朋友,然后传到网上,但官方没有发布。这封未寄出的信,将长期存在的“冻友”问题公之于众。
祸起地下钱庄
浙江省义乌市是此次冻结的重灾区,因为当地外贸系统习惯于使用第三方支付人民币,由此滋生了庞大的地下钱庄。地下钱庄参与的外贸支付大多是“敲门砖”,其中——名外商向境外银行支付外币,银行向境内外贸商户支付人民币,再通过对账实现两地资金平衡。
在这种模式下,资金不会跨境流动,名义资金流与实际资金流分离,为地下钱庄的洗钱业务提供了便利:比如,从事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会将受害人骗来的人民币放入地下钱庄账户,从而从境外提取美元,而人民币赃款则由银行通过代理支付业务发送给外贸商户。
在打击网络犯罪的过程中,公安机关在追查受害者资金流入时,会冻结外贸商户的银行账户,要求其证明自己是无辜的,甚至归还“赃款”。
义乌商家为什么选择人民币第三方支付方式?
义乌国际商贸城商户赵先生解释,义乌市场的商品大多是“买方市场”,市场上卖的杯子有几百个,所以买家在付款方式上有话语权。
这一说法与上述义乌公安来信一致。“与其相关的外商习惯通过地下钱庄支付结算货款,义乌经营户在支付渠道选择上没有主导权。”
卖方的理由是“没有发言权”,而买方选择第三方支付人民币的理由则不同。有的是因为东道国被制裁,无法正常汇款,有的是因为东道国外汇短缺,还有的客户是为了逃避进口国的地方税。
除了义乌,广州、温州、泉州等外贸发达城市也有大量“冻友”,被冻的原因也差不多。他们中的一些人从电信诈骗中获得了非法资金,一些人从网络赌博中获得了非法资金。
2021年4月12日,一位“冻友”在微信群里说:“今天陕西警方说我涉嫌soc
密,这项规模庞大的经济犯罪已经对国家金融稳定产生威胁——地下钱庄为了尽快出手大量廉价赃款,会以极低的价格将赃款兑换给外商客户用于付款,导致赃款流入中国外贸商人的账户,而犯罪分子则在境外成功套现美元——国家出口了商品,商户账户被冻结,钱却流入骗子口袋。大量诈骗赃款和生意货款混流,进入同一平台,给警方侦办案件增加了难度。
公安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计破获电信诈骗案32.2万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870余亿元,捣毁境内诈骗窝点1.1万个,抓获嫌疑人6.9万名。
其中中西部省份占比较高,以河南省为例,该省公安在2020年8月21日至10月21日的两个月内,就侦破6837起,抓获嫌疑人6199名。
解冻之难
史先生是江苏丹阳的镜片外贸商,2021年1月,他发现自己两张银行卡无法转账了,前往银行网点咨询才得知被河南某县公安冻结,共计有97万元余额。
史先生随即赶往河南配合调查,当地警察告知,其名下一笔九千余元的货款牵涉电信诈骗案,由于当地受害人的被骗金额为20万,史先生需要向警方账户汇入20万担保金才能解冻账户。
“我同意把九千余元涉案款项退回,并提出在自己账户中续冻20万保证金,但这一方案被警方拒绝。”史先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警方完全有技术手段查明受害人被骗的20万分别流入哪些账户,“难道每个流入账户户主都要付20万保证金吗?”
由于不同意支付20万保证金,警方拒绝为史先生解冻账户,并表示只能等待案件查清后再说。
2021年4月13日,前述义乌公安的一封信传遍全网之后,史先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羡慕义乌当地政府能够协助商户与办案机关沟通”,而他所在的丹阳商会,“刚才也通知我们集中反映情况”。
史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南方周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被冻结的商户在配合警方调查时被要求缴纳一笔数额不等的保证金,以便解冻。
广州商户唐宇是冻友群中为数不多的成功解冻者,而他选择了退赔。
2021年元旦,唐宇的账户被山东某县公安机关冻结,原因是他在2020年12月28日收到了一笔涉案款项。
在配合调查过程中,当地公安表示其有三笔涉案资金,共计15万元,要求唐宇全部退赔。经过商讨,公安机关同意将退赔金额降低至8.8万,后又决定再返还唐宇2万元。
唐宇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一份扣押清单和转账记录显示,他分两次将8.8万元现金转账至一位民警的农业银行卡上,该民警又返还了2万元到他的账户。
退赔近一个月后,唐宇的账户才得以解冻。他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数段聊天记录显示,其间,办案人员表示领导职务变动导致解冻困难。
退赔之外,外贸商户被捕甚至被判刑的消息令冻友们更感恐惧。
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义乌商家赵振华就被判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拘役四个月,他被指控的犯罪事实是其银行卡账户中转入了292520元诈骗资金。但赵振华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有完整的证据能证明这些货款的来路和去向。
赵振华的事例令不少商家不敢只身前往涉案地配合调查,转而静静等待解冻之日。
鉴于义乌外贸业受影响的情况,2020年11月10日,义乌成立了银行账户冻结援助中心。据义乌政府网站2月14日发布的消息:“相继派出由商务局、公安局、商城集团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16个,走访对接近四十个地级市、一百多个县级市公安局;同时向全国近一千个县市区公安局发送了对接函和冻结名单,邀请异地公安到义乌办案调查。”
尽管动作频频,义乌政府却极少公开回应相关举措。截至发稿前,义乌市委宣传部、义乌市公安局均未回应南方周末记者发去的采访提纲。
“被某个地区冻结的商户较多时,援助中心会组团商户一同前往协调,但大部分还是要通过退赔解决,”上述义乌商家赵先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退赔对于外贸商而言是人财两空,一方面我们的清白没有了,另一方面货发出去了,但货款也没有了。”
南方周末记者 李玉楼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欣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