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板转主板,创业板算主板吗

在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之际,a股市场即将迈出改革的一大步。

继证监会主席易会满10月21日表态“注册制将在全市场稳步推行”后,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进一步明确,将研究制定在全市场推广注册制的实施方案。这也意味着,创业板之后,主板和中小板也有望迎来注册制改革。

2018年11月5日,随着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启动,注册制改革同步取得实质性进展。两年来,注册制试点形成了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全市场的“三步走”改革节奏。

“目前,前两项改革已经实施,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改革效果符合预期。”据李超介绍,目前企业受理IPO申请并完成注册平均需要5个月左右,审核注册效率明显提高。

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强对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各项制度规则运行情况的评估,深入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注册制框架,研究制定全市场推广注册制实施方案。

推动基础制度定型

股票发行制度是资本市场最基本、最基础的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自2013年底ipo改革正式启动以来,已经过去了近7年。

10月21日,刘鹤副总理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致辞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他指出,要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九字方针,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市场结构,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易会满在随后的讲话中表示,将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体系。

他提出,注册制改革应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的主导因素。在总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分阶段发展的三大原则,继续在全市场稳步推行注册制。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

具体包括:完善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建立多元化、包容性的发行上市条件,完善发行承销机制;创建权责明确、标准统一、透明高效的发行审核登记机制。积极稳妥优化交易结算体系,丰富风险管理工具,优化融资融券再融资体系,稳步推进DVP结算制度改革。完善常态化、多渠道退市制度。

“近两年来,注册制试点总体顺利,成效显现。”在李超看来,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整个市场,已经形成了“三步走”的改革布局。

第一步,试点注册制率先在科创板这个增量细分市场实现“破题”。市场化IPO承销机制的建立,使得IPO定价更加理性,定价效率明显提高,二级市场博弈更加充分。数据显示,自开市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超过180家,IPO融资额占阿沙的一半

,也是我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李超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心得。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


一是协同改革,即要做好发行制度和其他基础制度之间的协同改革。本次注册制改革涉及到一系列基础制度的优化,同步推进承销、交易、退市、投资者保护等各环节关键制度创新,改革的系统性、全面性、协同性超过以往。


二是辩证看待注册制下新股供给和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之间的关系。三是把握投融资平衡,积极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包括优化公募基金注册机制、引入更多境外中长期资金、推动提高A股纳入国际主要指数的比例等等。四是权责对等,即推动企业、中介、交易所等在每个环节尽职,推动注册制“形神兼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市场担心新股供给增加会分流股市资金。”李超说,从本次改革看,注册制下企业发行上市效率明显提高的同时,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在他看来,一方面,注册制带来了更多源头活水,特别是“硬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企业有了更多的上市机会,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优质科技企业只能选择境外上市的问题。另一方面,畅通了退出渠道,推动优胜劣汰。科创板、创业板改革落地以来,出现了破发增多、定价中枢回归等积极变化,反映出市场对良性循环的预期。


易会满在21日的致辞中也表达了对投资端的关注。他提出,要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完善投资顾问业务规则,着力提升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专业能力;推动优化第三支柱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完善权益投资的会计、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制度安排,培育和壮大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意愿和能力。


同时,加快推动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完善投资者权利行使、保障和救济的制度机制,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文化。


注册制改革正在迈出“第三步”,证监会也将“刀刃向内”,加大监管体系改革。


李超表示,将转变监管理念,优化涉及全市场各环节、涵盖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机制。加快监管职能转变,提高上市公司持续监管能力,强化中介机构的全流程监管,加大违法违规惩戒。同时,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全面构建有利于注册制实施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