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新的概念 创业项目最初形态

汤敏

人们常说,贫穷是万恶之源。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称,到2020年底,中国将能够消除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试图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是放眼世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实际上一直在上升。为什么有的国家能找到通往繁荣的道路,而有的国家却长期在极端贫困的泥潭中挣扎?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的新书《繁荣的悖论》,会得到特别的启示。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在现实世界中,有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我们称之为“未消费市场”,里面的人被称为“未消费人群”。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没有消费需求,而是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对于“未消费人群”来说过于复杂和昂贵。市场开放创新就是让复杂昂贵的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实惠,让“未消费人群”也能买得起、用得上。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创新,可以为一个国家打开新的市场。它不仅可以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还可以促进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政治进步,从而使国家摆脱贫困。

我们对创新这个词并不陌生,但这本书最大的启发是,创新被进一步细分为三种形式:持续创新、高效创新和开拓创新。

首先,持续创新是指对市场上现有解决方案的改进。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创新属于持续创新。二是效率创新,就是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许多新的科技发明都属于这种创新。毫无疑问,这两种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但这两种创新一般都是针对现有市场和现有客户的,往往不能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反而还会减少就业机会。

最重要的创新是开拓创新。是指让原本复杂昂贵的产品变得更实惠,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大众化,让更多人买得起用得上的创新。在实现开拓创新的过程中,数百万人可以摆脱贫困。开拓创新不仅可以开拓新的需求,还可以促进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政府政策的创新。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大力推进开拓创新,才能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走向繁荣。

历史上有过开创性的创新吗?作者举了一个美国福特T型车的例子。汽车曾经只是美国富人的玩具,也是他们社会地位的象征。在1900年,美国只有8 000辆注册汽车。亨利福特的T型车把把汽车变成了大众商品。从1909年到1927年,总共生产了1500万辆T型车,不仅满足了普通人的需求,还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大量汽车的出现也带动了修路的热潮,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生活和文化。开拓创新的当代产品包括盛家缝纫机、柯达胶卷和相机等。这些创新对美国就业和市场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开拓创新,你现在有吗?作者详细介绍了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的几项开创性创新。一个是Celtel移动通信公司的故事,该公司在世界上最贫穷的撒哈拉以南非洲运营。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Celtel一直在当时被认为不可能发展移动通信市场的国家运营。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Celtel在13个非洲国家拥有520万用户。目前,非洲电信业每年可为非洲带来1500亿美元的收入、450万个工作岗位和205亿美元的税收。作者还列举了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开创性创新,从方便面厂到汽车制造公司,从平民保险到低成本医院。所有这些案例都表明,“未消费市场”的创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有开拓创新吗?当然可以!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格兰仕微波炉的例子。在格兰仕出现之前,中国的微波炉只能高收入人群使用,平均每台500美元。格兰仕打破了这种模式,其最便宜的产品不到10美元。格兰仕发展迅速,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国内也有很多类似的开创性创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拼多多、存淘、美团、单车共享等。这些产品背后的逻辑是下沉市场,实际上是把产品和服务转化到非消费群体的市场。

我们谈创新已经很多年了,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各种资源都在支持创新。我们的开创性创新在某些领域确实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总的来说,我们主要关心的是

科技创新,关注持续式创新和效率式创新,政府和社会投入的资源也主要流向了这些领域,而开辟“未消费市场”应该说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


最近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新冠疫情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做了一个预测。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耸人听闻:“我们所知道的全球化终结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于有着 5000 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这种衰极而盛,盛极而衰的道理,一点儿也不陌生。然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却又不得不特别关注这些新的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逆全球化,向内收缩,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一时又接不上,国内市场竞争也已白热化,中国制造未来的市场在哪里?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克里斯坦森的开辟式创新对中国来说就有着特殊的意义。


首先是要扩大内需市场。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潜力尤其来自中国的“未消费市场”,来自广大的低收入人群,来自占人口一半的农村。我国还有 10 亿人从来没有坐过飞机,5 亿人没用过抽水马桶,60% 的人从来没有进行过健康年检,等等。要开辟我国的“未消费市场”,我们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从全球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国家是我们要努力开辟的新市场。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资源集中投在基础设施上,并认为“要致富,先修路” 的经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就有可能陷入如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以及很多发达国家在对外援助中所犯的错误。事实上,几十年前,我们倾全国之力修筑的坦赞铁路效益不佳,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反之如果鼓励我们的企业用开辟式创新的模式走出去,就有可能闯出“一带一路”的一条新路来。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原文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