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20亿元的河南魏超郑潇供电有限公司电池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包装电池。
焦作市李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在项目车间一角,年产粮食联合收割机、玉米收割机5000台。
沁阳首家光通信智能制造企业河南新宇广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光通信器件生产车间。这份手稿中的照片都是尚发家拍摄的
本报记者陈雪华本报记者邓晓芳
三月,沁阳春意盎然。
3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沁北园区的长淮新材料产业园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工作着.生产现场到处如火如荼。昊华余杭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30万吨/年副产盐酸综合利用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6月竣工投产。
项目负责人赵洪涛介绍,长淮新材料产业园三个同时建设的项目正在加紧推进,项目的实施盘活了长淮电力的闲置土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提高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废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可持续的绿色企业,年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
同时,在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李鸿汽车绿色回收产业园、每年处理60万吨废旧电池资源综合项目等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工期、进度、生产。施工现场如火如荼,机器轰鸣的车间,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处处展现出沁阳项目建设的新气象。
据悉,今年一季度全市在建工业项目多达15个:河南杜亚纸业30万吨再生包装纸项目进展顺利;秋月纸业、晶鹰光伏产业二期、永润科技、晶宇航空.一个又一个项目,大潮滚滚而来。
今年2月,沁阳市委七届二十次全会提出,突出工业强市引领地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做强优势产业链、完善传统产业链、壮大新兴产业链,实施“4321”工程。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总抓手。沁阳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掀起扩大有效投资热潮,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项目桩”和坚实的“压舱石”。
沁阳永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甲醛及其下游衍生物40万吨。项目一期投资约3亿元,建设铁钼甲醛20万吨/年、多聚甲醛3万吨/年。在现场,记者看到,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80%,主要生产单元面积已完成80%,辅助工程已完成40%;计划今年7月建成投产。
该项目因其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利税1.2亿元,解决职工100多人的问题,拉动当地就业和服务约600人,积极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批准、施工前和组织环境评估.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积极协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工期一天也没有耽误。”长淮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陈保安说。
今年,公司还计划投资2.6亿元人民币
快速构建项目,精准服务项目。阜阳坚持重大项目领导分包制,实行重大项目、专项工作班、工作台帐、工作机制、“五个一”工作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认真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深入推进“四到四办”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市长周会”“专班推进”工作机制,紧盯产业链项目,坚持资源要素,紧跟项目。各部门要认真积极履行职责,在土地指标、行政审批、资金筹集、水电气热等方面提供硬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目前,沁阳市正在深入开展“纠风纠纪、促规范、担责任、抓落实”的纪律作风集中整治活动。不要看调子有多高,数字有多美,要看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用环境优化推动项目,用项目推动发展。
干部“跑”,项目“快起来”,开始“工作”。重点项目一个个开工,就像种子一样,扎根生长,为沁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带来新希望。
作者:陈雪华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