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张放弃了一家工艺品厂设计总监的职位,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元本金,招了六七个熟练的手工编织工人,在体育场路一个又小又闷的仓库里创业。凭借他在工艺品厂的人际关系,他从一个日本客户那里拿到了13万元的手工编织地毯订单。因为资金短缺,张找了两个朋友合伙拿了第一笔订单。由于交货时间紧,张委托染厂染色后直接发货到日本。
没想到的是,染厂把客户要求的红色误染成棕色,收到货的日本客户连夜打电话要求退货。张和他的合伙人很着急:如果退货,手工作坊将面临破产。经过讨论,日本客户接受了商品的折扣待遇,张的手工作坊得以保存。创业之初,张担心的是原材料而不是销售。张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寻找材料供应商上。然而,在原料供应问题解决后,随着订单越来越多,手工编织的人力又开始紧张起来。
张和妻子一起想出了一个妙招:把厂里的技术工人免费送到宁波10多条街上传授手工编织技术,居民们自发地学会了这项技术。他们得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认领了原材料并完成了半成品加工,计件工资。这种方法受到当时大量下岗女工的欢迎,工厂里的原材料一到每条街就被洗劫一空。外发加工模式不仅增加了下岗女工的收入,也大大降低了张的生产成本。市场越来越大,张的工艺品厂越来越大。面对琳琅满目的手工艺术品,他开始探索和开发独特的手工材料和产品。有一段时间,他出去寻找灵感,在商场和路边小店闲逛,发现任何新的手工制品或现有产品的新款式都会被买走,他回家仔细研究,甚至是酒店里的装饰品。
当他看到公园里美丽的花时,他也会用相机拍照,然后回去沿着花画画。渐渐地,手工艺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原料和材料也越来越多样化。去年,他巧妙地用一种手感好的化纤混合物制作围巾、手套和帽子,仅用半年时间就获得了300万元的出口值。
张说:“社会上流行什么我就做什么;我会开发市场需要的东西。”他认为,手工业必须与外国人的生活习俗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这样企业才能成长和发展。张认为,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激情和奉献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激情可以感染员工,让员工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归属感,而奉献可以给合作伙伴信任感。他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做生意讲究诚信,说一套,这样才能盘活资金。”现在他一年挣大约800万元。
本文来自我最好的生意,创业家族授权发表。稍加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关注企业家微信官方账号(in China创业佳),阅读中国最赚钱的7000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