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享受新鲜食物后,又有一家新鲜食物电商公司在美国上市。
2021年6月29日,丁咚购买蔬菜,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DDL”。发行价为23.5美元/ADS。截至发稿时,公司总市值已达55.56亿美元(约359亿元人民币)。
丁咚杂货购物于2017年5月上线,专注于仓前生鲜电商模式。根据CVSource的投资数据,丁咚上市前获得了10轮融资,超过20家风投/私募股权公司进入市场。投资者名单中有老虎、红杉、软银、陈达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四年时间,一家公司从零开始实现了55亿美元,丁咚的杂货购物是继瑞幸、拼多多之后的又一“中国速度”代表。
退伍军人中年创业,靠“卖菜”做出一家上市公司
与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家不同,丁咚杂货店购物的创始人梁昌林出生时是一名军人,直到2002年才退休。
梁昌林在创办丁咚买菜之前,还创建了两个企业。第一次是开发计算机软件。世界上第一款视频剪辑合成软件:Easy Video Joiner Splitter,全球销量5万份,收入80万美元。2003年,母婴市场爆发,梁昌林创办母婴社区“雅雅”。com”,2016年被好未来集团收购。梁昌林为他的两次创业攒下了第一盆金,为后来丁咚买菜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7年,国内生鲜电商行业洗牌,一批生鲜电商创业企业倒下,但与此同时,“新零售”崛起,大量垂直电商关注水果、炸药、全球采购。在国内购买食品时,存在短期市场缺口。梁昌林抓住这个机会,创办了丁咚,用她网站上的钱买菜。
丁咚开始在上海买菜,重点是仓前生鲜电商模式。在梁昌林看来,在生鲜领域采用前置仓模式,不仅可以保证配送速度,更重要的是前置仓对选址的要求比门店更低,也有利于更广泛的推广。
买了菜的A轮投资人沪总经理王璐向投中网回忆:“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老梁这次做对了。当时项目已经运行了6个月左右,第一批仓库的数据已经出来了,这是一条非常漂亮的增长曲线。主打“家庭用餐需求”的差异化定位非常明确,通过自建物流仓库调配,虽然模式较重,但在大部分同行1-2小时送达、次日送达的环境下,“29分钟送达,0元送达”,非常精准地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迅速抢占了市场。”
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丁咚杂货购物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29个城市,已建立950多个一线配送站(即前置仓)。GMV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7.4亿元、47.1亿元和130.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9.2%。
与此同时,用户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丁咚杂货购物月交易用户分别为40万、260万、460万,2021年一季度达到690万。
虽然规模在高速增长,但和目前市场上的生鲜电商一样,丁咚买菜还没有盈利。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丁咚杂货购物营收分别为38.8亿元和113.4亿元,同期净亏损为18.7亿元和31.8亿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丁咚买菜净亏损13.8亿元。
4年完成10轮融资,软银、红杉、老虎悉数入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生鲜电商处于“烧钱”求规模的状态,但这是最轻微的
没有影响资本的热情。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上市前,叮咚买菜共获得10轮融资,投资人列表里,老虎环球基金、软银、高榕资本、红杉中国、今日资本、CMC资本、BAI资本、启明创投、达晨财智等超20家VC/PE悉数在列,阵容堪称豪华。

招股书显示,IPO前,老虎环球持有叮咚买菜5.7%的股份,为第一大外部股东,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持股5.6%,软银愿景基金以5.6%的持股成为第三大机构股东,CMC资本、今日资本、DST亚洲分别持股5.3%、5.1%、 5.1%,这些投资者上市后的账面收益都将超过3亿美元。
除此之外,叮咚买菜董事和高管合计持有公司31.6%的股份,其中,梁昌霖持股30.3%,按照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梁昌霖的身家已超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叮咚买菜的融资历程并非一番风顺。成立初期,公司也曾经历过一段“拿不到钱”的黑暗时光。
高榕资本是叮咚买菜最早的投资人,也是早期两轮融资的独家投资方。高榕资本合伙人韩锐告诉投中网:“在见到我们之前,叮咚买菜在6个月的时间里见了超过150家投资机构,一直没有拿到钱。当时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老梁(梁昌霖)已经把此前赚的钱全放进去了,连房子都卖了。”
韩锐介绍,高榕资本在生鲜赛道投资制定了三个方向:第一,在一二线城市找到满足极致快的标的,用金钱换时间;第二,在下沉城市找到满足极致省的标的,用时间换金钱;第三,在所见即所得的场景下追求极致方便。韩锐表示:“当时叮咚买菜的数据表现完美契合了我们预设的关键指标。”双方一拍即合,从首次见面只花了13天,高榕资本就给梁昌霖打了款。
跟早期入局的高榕资本不同,弘毅创投是在2020年4月投资的叮咚买菜,并在2021年4月D轮融资时继续加码。
回顾投资叮咚买菜的过程,弘毅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天石透露,当时主要基于两点考虑。首先,生鲜电商是千亿级、甚至未来万亿级的大赛道。第二,虽然市场中有前置仓模式、社区团购模式、到店到家模式等各种不同模式的平台在运营,各种模式都能够服务相应层级的人群,彼此之间有重叠也有互补。但在弘毅创投团队看来,叮咚买菜的模式是更接近消费者最优体验的解决方案。对于一二线城市中比较忙碌的新中产、Z世代来说,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生鲜电商竞争进入下半场,巨头环伺,供应链或成制胜关键
近期,因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同时提交招股书,又先后在美股上市,让外界无法避免将两家公司放到一起做对比。但放眼整个行业,叮咚买菜的对手远不止每日优鲜一家。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领域共有14家平台获得融资,涉及平台包括:兔子鲜生、食行生鲜、味库海鲜、多点Dmall、奇麟鲜品、新发地掌鲜、谊品生鲜、T11、新冻网、鲜沐农场等,融资总额超136.5亿元人民币。
除了上述老牌生鲜电商之外,阿里巴巴、美团等巨头的入局,也让叮咚买菜颇感压力。
从当下布局来看:
阿里巴巴布局了O2O平台模式的淘鲜达及饿了么新零售,店仓一体化模式的盒马鲜生,并持续投资社区团购平台十荟团布局下沉市场;
京东除自营京东生鲜外,布局了O2O平台模式的京东到家、店仓一体化模式的7fresh以及战略投资了头部社区团购平台兴盛优选;
美团则拥有O2O模式的美团闪购、前置仓模式的美团买菜及社区团购模式的美团优选。
此外,拼多多、滴滴也涌入了社区团购赛道。
随着巨头的纷纷下场,当下前置仓、店仓一体化、O2O平台、社区团购等多种新型生鲜电商模式共存,想要在一众玩家的包围夹击下守住现有规模,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认为,供应链将是制胜关键。
梁昌霖曾公开表示,生鲜电商竞争力如同冰山,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规模,下面看不到的是供应链能力,更为深层的是组织能力、财务能力、数据算法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供应链能力,只有供应链足够强,“规模”才能稳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每日优鲜也宣布了重仓供应链的计划,其创始人兼CEO徐正对外表示,接下来要做的是坚持重仓供应链,坚持技术驱动。未来5年,每日优鲜将投入100亿元重仓供应链,决胜第一公里供应链。
生鲜电商的下半场,一场关于供应链的战争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