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受益信托网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380.68亿元,环比减少7.89%,同比减少36.29%。除房地产信托外,5月房企境内外融资规模也明显下降。
专家表示,严格监管的政策取向将迫使房地产企业去杠杆化,降低行业风险。为应对融资环境的变化,房企也在积极寻求拓宽融资渠道。最近,房地产企业在海外发行的绿色债券的增加引起了关注。
降低行业风险
“2020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开启了强压降模式。”福利信托研究院研究员于之表示,“包括房地产信托规模的总量控制、融资信托规模的压降、住房融资的‘三道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多渠道融资不同程度下降。嘉里研究中心数据显示,5月100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额为883.34亿元,环比下降11.9%,同比下降24.1%。“国内融资方面,5月出台了多项关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范性政策,房企融资量下降。”嘉里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主任方玲说。
“据研究院监测,2021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160只,总发行规模975.97亿元,同比增长65.14%。其中,供应链资产证券化产品107个,规模575.33亿元,占比59.0%。”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事业部副研究总监刘水表示,针对这一现象,基金业协会近期叫停基金子公司备案房地产供应链产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方玲表示,监管部门对房地产非标融资进一步规范,预计短期内严格监管的政策取向不会改变,将迫使房企降低杠杆,降低行业风险。
绿色债券兴起
“面对现金流压力,房企寻求开辟更多融资渠道。同时,房企需要通过加快支付、放缓征地步伐等方式,确保现金流安全。”刘水说。
在此背景下,住房相关绿色债券的融资规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参考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今年房企境外绿色债券融资总额已达278.38亿元,是2020年境外绿色债券发行总额的1.65倍。仅5月,房企成功发行境外绿色债券6只,募集资金约114.61亿元,占当月境外债券融资金额的44.60%。2020年,房企发行的境外债券中绿色债券融资金额仅为168.75亿元,占总规模的1.91%。绿色债券逐渐成为房企融资的重要渠道。
刘水表示,近年来,为了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绿色债券应运而生。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绿色债券是指以绿色建筑为融资标的的债券融资,必须符合特定绿色金融框架下关于融资目的、项目筛选、资金使用和报告的规定。
最近,房地产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获得了更高的认购率。比如徐汇5月份发行的总计5亿美元的绿色票据,认购倍数为4倍;远洋集团发行的4亿美元绿色票据认购次数超过3.5次。“绿色债券在融资成本、市场偏好、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颁发认证和项目成本方面仍存在一些障碍。”刘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