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社会干部变身‘外卖兄弟’”冲上热搜。原因是北京卫视播出了一系列纪录片《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影片中,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体验了一天提货的感觉,但12小时内发单只赚了41元。他累了,蹲在路上,感慨:“太委屈了,这钱太难赚了。”
很多报道说,导演经历交付,积极融入群众,脚踏实地,这是为民请命、为民需的表现,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能量。
我承认,你是对的。但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谈,那就是普通高校(不含985、211)本科生毕业后的出路。
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以数千万的速度增长。他们中的佼佼者已经进入了大型互联网公司。年薪百万不是梦。但是相当多的普通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有困难。一个经典的笑话是这样的,“中国送走了廉价的农民工,迎来了廉价的大学生”,“你找不到3000元的农民工,却可以随意找到3000元的大学生”。
一、大城市里的非工地体力劳动者
我老家有个远房表妹小星,2016年毕业于第二大学金融专业。国考、省考、事业编、银行等一系列考试失利后,他不愿意在家乡工作,于是只身前往Modu。尝试了几份工作后,小星最终选择了在某公司做快递员。
今年过年回老家的时候,小星告诉我,在他的同事中,有两个像他这样的学生(包括三个民办学生)毕业了,占比很大。目前他一周工作6天,工作时间一般在10小时左右,月收入8000元左右。“双十一”期间,他的月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他没有任何坏习惯。最大的开销是租房和吃饭。他可以在一个月内存很多钱。他觉得这种收入是可以接受的,比家乡的公务员都高。
这让我想起了上次和一个外卖小哥的聊天。他毕业于两所大学,主修人力资源管理。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专业对口,就做了外卖送餐员。我问他大学毕业后怎么愿意当送餐员。他说他一定会争取一个好机会。如果没有好机会,他会先做送餐员。当送餐员更自由。现在他不是唯一一个从两本书毕业成为外卖小哥的人了。
不仅是外卖兄弟,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的大部分,如房地产销售、高端商场销售员、高端酒店服务人员、地铁安保人员,也都有本科学历。
可以说,目前二等毕业生在一二线城市收入稍高或工作条件较好的非现场体力劳动者中逐渐走红。两所大学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一二线城市非建筑体力劳动者的主要来源之一。高校扩招后,每年有近1000万高校毕业生,社会上能提供就业的专业对口单位并不多;大学毕业生从事体力劳动者的工作将越来越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就业中的一种“内卷化”,是学历的贬值和集体降维。
二、公务员
来看看中央办公厅公布的2020年拟录用公务员名单。共有37人成功就业,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其中只有8人毕业于985大学,另外10人毕业于211大学。也就是说,在录取的考生中,普通高校的学生占了一半以上。
="font-size:15px;">而且,名单中硕士学历的也只有11人,也就是说,被成功录取的7成都是本科学历。这对普通本科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在大家的印象中,中央办公厅可以说是公务员招聘中的“高级别”部门了,所以很多人感觉,中央办公厅的岗位应该特别难考,只有学霸中的学霸才有机会突出重围。没想到,这次的录用名单竟然有26个本科生,而且大部分都是普通院校的学生,着实让人意外。

相比于一些非常牛气的公司非985毕业生不要,中央办公厅并没有把高学历作为报考的基本条件,真的是相当接地气了。这也可以说是给了本科生一次逆袭的机会。在社会上都在非985、211不可的时候,中央办公厅的这则消息,给了普通学生很大的鼓励。
我本人也是一名二本毕业生。高考失利,填报志愿时也发生偏差,导致我最终落到了二本。虽然我在大学里成绩优异,拿过两次国家奖学金,但是在大四找工作的时候还是会因为二本的“出身”,遭到歧视。很多大公司根本不会仔细看你的简历,简单地筛了一下学校,就连笔试的机会都不给。

很多次,我都觉得非常郁闷,觉得自己不一定就比那些985、211的学生差,那些公司为什么不给机会?
还好有公务员考试。我觉得,公务员考试是招聘中公平度最高的考试,不看你的家庭,不看你的颜值,不要求你是985、211,只要你达到一些基本条件,就能够报考。
所以,对那些有志于从事公务员职业的大学生,我想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一次高考,并不能决定你的一生。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大学里依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公考早做准备,就能够实现华丽逆袭。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