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耐克你会想到什么?
买不起的AJ,经典的“飞人乔丹”系列?是知名的复选标记,还是知名的“照做”广告?还是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
你知道“NIKE”这个名字其实来源于希腊神话,代表胜利女神吗?
耐克的前身“蓝带运动公司”,只是一家在美国销售日本运动鞋的皮包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只是借来的50块钱。
胜利女神耐克
然而,耐克现在无疑是运动品牌领域的领头羊,市值高达1000亿美元,是老对手阿迪达斯的两倍。是他曾经代表的日本品牌桂祖卡虎的近30倍。
上世纪60年代,阿迪达斯、PUMA、New Balance等老品牌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而耐克(当时叫“蓝带运动公司”)刚刚开始代理日本品牌“桂祖卡虎”在美国的业务。
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是如何从一个运动鞋“采购”变成市值1000亿元的商业帝国掌门人的?
2016年,78岁的奈特将自己的故事写进了自传《鞋狗》。
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自传《鞋狗》
1. 热爱,痴迷到不计成本的热爱。
Knight热爱跑步,也是一名优秀的跑步者。他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对跑步的热爱让他也痴迷于跑鞋。当他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生时,他写了一篇关于跑鞋的研究论文。起初,写这篇论文对他来说只是一项平凡的任务,但后来他完全沉迷于此。
他发现日本相机以低廉的价格和高品质颠覆了德国相机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于是他在论文中写下,日本制造的跑鞋也可以代替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欧洲制造品牌。
1962年,为了这个疯狂的想法,他卖掉了自己的车,连同暑假兼职的积蓄,凑齐了一些钱,只身前往日本。
他一个人去了桂祖卡老虎公司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奈特先生,你在哪个公司工作?”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奈特还是一个住在父母家里的年轻人,没有经济基础。“蓝带体育公司”他临时组织了一个公司。
为什么是“蓝带”?因为他突然想到他房间的一面墙上挂满了田径的蓝丝带。
耐克的前身“蓝带运动公司”
经过两个小时的谈判,他获得了桂祖卡虎的代理权,并以50美元的价格批发了12双鞋,准备回中国销售。这点类似于现在的代购。
在推广的过程中,耐克会将自己的新品免费送给客户试穿,这样的不计成本在其他公司看来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奈特毫不在意,他认为没有什么是比把鞋子做好更有意义的了。
奈特将自己形容为一只“鞋狗”,书中这样写道:
鞋狗就是那些全身心投入其中,努力制造、销售、购买或设计鞋子的人。一辈子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会乐于使用这个词来描述其他终生致力于此的人,他们不论男女都劳心劳力地为鞋子这一事业奋斗,完全不考虑其他事情。
也正是因为奈特这种对鞋子痴迷到不计成本的热爱,让更多的“鞋狗”成为他最早的一批粉丝或者是合伙人。

放弃的理由有无数个,但是坚持的理由一个就够了
2. 坚持,放弃的理由有无数个,但是坚持的理由一个就够了
创业初期的资金短缺、家人的不理解、周围人的偏见,再到后来稍微步入正轨之后的公司欺诈、债务危机、银行落井下石······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他放弃的理由。
虽然放弃的理由可以有无数个,但是坚持下去的理由一个就够了。
前边说到奈特花费50美元从日本鬼冢虎购买了12双鞋回来售卖。但是后边的一系列事情并不是水到渠成般顺利。
1970年耐克(这个时候还叫“蓝带体育公司”)就已经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鬼冢虎公司保证会供货,但是总会习惯性地拖延相当久,即使是延迟发货后,仍然经常有数量不对、尺寸不对、型号不对等一系列问题。
最受欢迎的Cortez本就是供不应求,煎熬地等到鞋子到货后,还经常发现没有一双Cortez。
鬼冢虎先考虑国内市场需求再解决出口问题的做法,让奈特觉得极不公平。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不和谐的关系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奈特意外得知,在他们兢兢业业帮助鬼冢虎开拓美国市场,甚至帮助鬼冢虎开发最受欢迎的Cortez系列跑鞋的时候,鬼冢虎却偷偷联系了18家备胎,准备将耐克(这个时候还叫“蓝带体育公司”)踢掉。
1971年鬼冢虎甚至意图收购耐克(这个时候还叫“蓝带体育公司”)51%的股份,超过一半。
也正是因此,奈特决定甩开日本公司,带领一众“鞋狗”单干。于是家喻户晓的对勾标志诞生了,“NIKE”诞生了。
“NIKE”是胜利的意思,就像长跑运动员,用坚持换来冲过终点时刻的胜利。

家喻户晓的对勾标志
3. 激情,永葆激情的“恶棍会议”
奈特在创业之初就将“激情”列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耐克的对勾标志和“Just Do It”也都体现着“激情”。
对勾标志像一个翅膀,像是“嗖”地一声在空气中留下的痕迹,更像是某个跑步运动员飞速奔跑留下的踪影。赛场上的运动员都一定要有充分的激情,这样才能保持比赛时候的爆发力。
20世纪80年代,哈佛商学院一名教授专门研究了耐克的创业团队,给出了这样的结论:1976年的耐克拥有一个强大的团队。
也就是在1976年,为了让公司保持激情,奈特发明了“恶棍会议”,每隔一段时间,内特就召集公司重要的“鞋狗”一起到一个度假村待两三天,尽情地嬉笑怒骂,发表看法,永远都不失去伙伴间的默契和活力。
在“恶棍会议”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被嘲笑被奚落,甚至是语言攻击。但是每一次结束后都会给大家带来惊喜,那就是再一次找回了初创业时的激情和活力。
激情不仅对于创业公司来讲非常重要,对于我们普通人也是不可缺少的。
最怕的就是陷入循规蹈矩的寻常日子里,默不作声得被时代抛弃,这样才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人最大的失败。

4. 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972年,耐克品牌正式推出的时候,美国的运动鞋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是靠的创新。
比如耐克创始人之一的鲍尔曼,从华夫饼找到的灵感,将类似于华夫饼方格图案的橡胶块印在鞋底,意外发现可以提供更大的抓地力和牵引力,书中形容穿着它的运动员“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再比如,人类运动鞋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创新——气垫鞋。1977年航天工程师弗兰克·鲁迪带着他的气垫鞋创意找到奈特,奈特直接将鲁迪的气垫装到自己的鞋子上跑了十公里,然后爽快地决定合作。他激动地对伙伴讲“我想我们可能有新发现了。”
而在此之前鲁迪曾经被阿迪达斯果断地拒绝,原因是在过去的4万年间,鞋子的基本设计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从最初的华夫鞋,到后来的气垫鞋,再到如今的聚酯纱线一体成型,耐克一直在做着尝试,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才是一个企业生命力的最好体现。

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是靠的创新。
不管是耐克的发展史,还是菲尔·奈特的创业史,值得我们深思的远远不止这四个方面。源于对体育的热爱,菲尔·奈特将耐克做到了极致,何谓“极致”?不仅将品牌做大,更将品牌做成一种深入人心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Just Do It”,尽管去做吧。
最后,用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写在《鞋狗》序里的一段话做结尾,与大家共勉“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只剩我们前行,一步都不要停。”
职场是一片江湖,义士相助是你的运气,尔虞我诈你也不能躲避,愿牧新的文字能带给你一丝温暖,愿你能从中学得一点傍身技能。
关注“牧新”,职场上,你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