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报告 项目风险分析报告范文

近年来,在中国兴起了十几年的马拉松越野赛发展迅速。2011年,中国大陆只有22场越野赛注册。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历年数据,2017年中国举办了312场越野赛,2018年举办了395场,2019年举办了481场。

马拉松越野赛的迅猛发展是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发展的缩影。但随着马拉松和越野跑的开展,潜在的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日益叠加,风险防控难以避免。

作为一项需要参与者挑战生理和自然极限的运动,马拉松本身具有很高的风险。但据统计,国内超过三分之一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没有参赛门槛,对参赛选手的健康和经验要求不高。虽然由于挑战性和难度,进入门槛略高,但在确定谁能参赛方面仍然缺乏严格的标准。因此,水平参差不齐、参赛部位混杂的职业选手往往对比赛的隐性风险缺乏关注,甚至在极端挑战和自我超越中侥幸迷失,使得本就薄弱的比赛风险防控雪上加霜。

举办马拉松、越野跑等相关赛事,不仅能给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还能扩大举办地的区域影响力。对于这些能够有效刺激当地经济的活动,很多地区越来越愿意举办。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2018年马拉松行业的总产量已经达到746亿。中国似乎进入了经济学上的“马拉松周期”: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一个国家的很多城市都会依靠“马拉松赛事”进入全民体育消费的黄金周期。

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打着全民健身的旗号,谋取比赛背后的经济利益和表演项目,完全忽视了比赛的专业性和安全性。竞争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由于急于求利而忽视风险防范,在举办竞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无法有效识别风险因素。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各种乱象就会接踵而至。

随着体育领域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也对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防控体育赛事风险,严守安全发展底线,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提高体育赛事安全管理水平。

创新协同治理机制,落实体育赛事活动风险管理政策

要积极响应中央和地方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政策,压实地方政府、赛事主办、承办、执行等多主体责任,防范化解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体育赛事安全稳定发展。

加快各级体育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同治理和层级联动。建立体育、公安、卫生等部门对商业性、群众性大型体育赛事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或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地方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党政同责。

落实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政策,建立健全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机制,做好赛事风险培训,提高极端情况下化解风险能力,推动体育工作深入开展。

规范赛事运营制度标准,建立体育赛事风险监管体系

进一步完善各类体育赛事的工作程序指引和组织要求,规范赛事安保、医疗急救、竞赛组织和为参赛选手服务的实施方案。综合服务、特色、规模、安全等级等标准,制定体育赛事运营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分级制度,科学评估体育赛事风险等级,提高体育赛事风险应对能力。

建立体育赛事安全监管体系,制定体育赛事医疗急救保障行业标准,科学确定保持各种规模稳定的医疗点、供应点和人员数量,进一步提升赛事现场医疗急救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引入马拉松专项保险为赛事和参赛选手“保驾护航”。

加强赛事风险动态监测,全面提升安全防控预警水平

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

历史灾情资料、舆情系统及第三方调研,科学评估体育赛事风险。增强安全监测投入,建立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评估制度,加强赛事风险预警,推动对体育赛事举办地的动态监测,科学、实时评估赛事风险、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强化企业主体经营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督促提高风险监管的业务能力。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对不合规、不合法和不安全的企业勒令停业整顿,确保体育赛事安全。


规范赛事风险培训,提高赛事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


赛事举办方应坚持系统观念,全面认识、有力应对体育赛事安全方面的重大风险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维护体育赛场安全秩序,防止体育赛事活动中的不良事件演变成“黑天鹅”和“灰犀牛”。


提升赛事参与者安全素质,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参赛人员参加极限运动或体育赛事中挑战自我、追求突破,政府部门和举办方应尽告知和宣传的义务,引导参赛人员树立敬畏自然、尊重科学、珍重生命的理念,充分认识到极限运动的风险,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最大程度规避赛事运作的风险。


开展体育赛事风险研究,推动风险管理流程常态化。


应牢牢守住体育赛事安全风险的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保障体育赛事活动各方合法权益的同时,开展体育赛事风险的系统研究,推进我国体育赛事规范、平稳、有序开展,不断提高体育赛事安全性、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科学构建以体育赛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实时监控为代表的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体育赛场行为规范、防控协同、监督管理机制,形成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体育赛事标准、安全、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海(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石勇(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


编辑:陈海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