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一个卖冰棍的小男孩
西边盆地有座山,翻越几座山才能到镇上。这里有超过十八个转弯。
第一条路叫土路,会留下大大小小的深浅坑。最早在土路上行驶的汽车是军绿色吉普车,当地人称之为“大屁股车”。
泥路上冒泡可以让客人从左往右摇摆。大姑娘被扔到大叔怀里,几个大苹果从未封口的袋子里蹦出来,几声尖锐的尖叫声在这辆颠簸的车上屡见不鲜。
我在五年级的时候修建了这条土路。家家户户的大人都在扛着工具挖山、抬石、运土,那个场景是最适合龚宇移山故事的剧场。
作为一个农民,我爸爸不知道从哪里赶上了商人的思维。他用木板钉了一个木箱,里面贴了一块塑料布,放了一条小棉毛巾,做了一个自制的冰棍箱。
推着自行车到十里外的部队门口,那里有一家冰棍厂,生产一种冰棍,现在是没有奶油,包装华丽的老冰棍。批发冰棍回来卖。
记住批发价是5分钱,价格是10分钱。当时正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有许多人修路。当他们沿着路线推自行车时,一个盒子里已经没有多少冰棍了。
当时卖冰棍一天赚15 ~ 20元。相当于一个大男人一两天的工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