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主要指笔、墨、纸、砚,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其中,笔、墨、砚功能相同。砚台是用来磨墨的,然后用毛笔沾一下,最后就可以用来写字了。虽然这种书写风格优雅,容易写出漂亮的文字,但唯一的缺点是不方便,所以它已经从主流书写风格中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圆珠笔。
圆珠笔的兴起是世界性的。它最早是由一位名叫约翰劳德的美国记者介绍的,是一支以球为笔尖的钢笔。因此,“圆珠笔”最早命名于1888年,但它并没有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商品,因为在书写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缺点。
1895年,非书写圆珠笔开始出现在英国市场,但使用范围相对狭窄,不受欢迎。1916年,一些人开始在德国研究制造圆珠笔,这种圆珠笔在结构上与今天的圆珠笔相似,但性能较差,没有得到广泛普及。
1945年,美国从阿尔勒引进了一种新的圆珠笔。这种圆珠笔用一个小圆珠将高浓度的明胶油墨释放到纸上。一经推出,一万支钢笔就以高达10美元的价格售出,在当时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圆珠笔“豪华”的标签最终由马塞尔毕肖普(Marcel Bishop)开发出来,他开发了一种制造圆珠笔的工业工艺,大大降低了成本。尽管如此,圆珠笔最后也是最大的隐患还没有解决,那就是圆珠笔写的字数超过一个后,钢珠与钢管的间隙会变大,导致漏墨。
做一支完美的圆珠笔太难了。首先,圆珠笔顶端有一个“球珠”,太小了,肉眼无法检查。球珠由碳化钨制成,然后有五个凹槽用于引导墨水作为球座,其加工精度应该达到千分之一毫米。
生产这么小的圆珠笔需要20多个工序。这样精细的工作不是手工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综合的生产设备。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台设备的进口额就高达400多万人民币。
虽然美国是第一批制造商用圆珠笔的国家,但由于诸多弊端,已经被市场淘汰。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制造圆珠笔的国家只有三个,分别是中国、日本和瑞士。
中国制笔的历史也充满了艰辛。从1948年开始,第一批中国圆珠笔诞生在上海风华圆珠笔厂。随着市场需求,制笔工厂的数量开始增加。
但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的“笔珠”芯材都是进口的,因为国产不锈钢丝不适用,不得不依赖日本进口的易切削不锈钢丝,每年生产笔珠专用钢的成本超过12亿元。
最终在2016年9月,太原钢铁有限公司成功切割出直径为2.3 mm的不锈钢丝,在国内各大制笔厂得到广泛应用。中国逐渐从一个“制造大国”变成了“创造大国”,这一点最好用一只小小的圆珠笔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