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媒交易所(ID:lanmeih001),作者
似乎一夜之间,互联网增加了一点烟火气。背后,传播经济成为2020年以来的新热点。
随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合理设置流动摊贩经营场所”的表述,以及国家领导人五天内两次对地摊经济的表扬,地摊经济正式入房,鲤鱼渡龙门。
社交媒体冲上热搜,朋友圈充斥着摆摊做副业的趋势,媒体报道多是日收入过千的摆摊创业故事。经过群众创新创业,欢迎全民摆摊。
长期以来,地摊经济在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占据了很大的分量。尤其是二三十年前,是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的第一桶金。
中关村摆摊岁月:赚钱容易,骗子难防
1984年,一个戴眼镜的人拉着平板车,在北京中科院门前摆摊,卖电子表,后来批发旱冰鞋、运动短裤和家用电器。他的名字叫柳传志。他原本是中国科学院人事局的干部。他半路创业,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开发公司”。公司赚不到钱,他只好去练地摊。柳传志后来回忆说:“那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先做,哪怕挣点钱发工资也行。”
钱是赚的,但是骗子很多。
20万的启动资金没几天就被骗了14万。那是江西的一个女骗子,骗他说有一批便宜的彩电。结果钱汇了,彩电没了,人也不见了。柳传志很快就尝到了商业环境中作弊的滋味。
但与后来相比,这算不了什么。
1987年,联想的年利润已经达到100万,但在这一年,公司直接被骗走了300万。好在这次柳传志发现了对方住的地方,拿着板砖跑去蹲了两个星期。他以为做不到就一起死,最后把钱拿了回来。
1998年,在经历了开酒店的失败后,刘也去了中关村,用积攒的1.2万元租了一个不到4平米的柜台,卖录音机和光盘。这个不起眼的小柜台是JD.COM商城的前身,名字叫“JD。COM多媒体”,这是以他当时的女朋友命名的。
想必当时在中关村转悠的IT人都能听到董哥的哭喊:大哥,秩序。
在刘的店面销售也很不错。但一年后,刘遇到了一家骗子公司。他们用支票付款的方式和刘一起买了货,第一次买了录音机,开了一张支票。刘要求财务部当场在银行核对车票。没问题,第三天就到了。第二次,对方又买了五个,还是一样。
第三次,对方订购了100台录音机。刘以为自己终于遇到了大单子,就带着自己的员工一个接一个地送货上门。结果到了第三天,支票从票上弹了下来,骗子的公司早已空无一人。这次他被骗了,刘损失了30多万元,这是他创业以来的全部积蓄。
在摆摊中谋生进化
马云的创业故事也是从街头摆摊开始的。1991年,马云和他的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译公司。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为了维持经营,马云背着大麻袋去义乌、广州买货,然后摆摊卖小礼物、鲜花、书籍、衣服、手电筒等物品。他还卖了一年的药,销售对象从医院到赤脚医生都有。
font-size:15px;">可能马爸爸现如今炉火纯青的话术技巧,就是在那时打下了深厚基础。也正是凭借着这些利润丰厚的地摊外快,马云的海博翻译社得以生存下去。后在海博翻译社盈利之后,马云投身互联网,创办了“中国网页”。彼时,马云即是总经理,也是推销员,白天在写字楼群里乱蹿,敲了这家公司门,又接着下一家的推销。晚上,混迹在各个大排档店铺里,喝到微醺、手舞足蹈跟一帮人神侃瞎聊。“互联网是什么东西?你一定是骗子。”
那几年,马云被称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但最后,全世界都知道了他是最大的梦想家之一。
周鸿祎摆地摊的原因,也很周鸿祎。
1988年5月,周鸿祎刚进西安交通大学没多久,因为看不惯一个小同学骗吃骗喝,自觉正义感爆棚的他就手持着双节棍警告了对方。
没曾料想,对方事后招来了一帮“江湖人士”,直接踢开宿舍的门,揪起周鸿祎就是一顿打,还要周鸿祎给钱请罪。如此一来,周鸿祎存的50多元生活费就荡然无存。
钱没了怎么办,又不敢告诉家里人,周鸿祎只好去摆地摊。他把高中同学用过的高考参考书,搜集了过来在校门口卖,毫不费力的卖完了,立刻弥补了所有损失。
练摊的时候,周鸿祎还看见别人在集市上用电脑帮人算命,算一次收一块钱,生意很不错。于是周鸿祎自己也编了个计算周期的小程序,到电影院门口放置好桌子设备,还写上了“科学算命”的slogan。只是虽大受追捧,但很快被城管驱赶。
后来写回忆录的时候,周鸿祎还将这段经历形容为“我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商业模式(摆地摊卖书)”,过程中依然观察、发现和揣摩新的可能,并最后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科学算命)。
马化腾呢,距离摆摊只差那么一点点。
小马哥在刚毕业时,就曾想过在路边摆摊为人组装电脑,但却发现深圳的路边摊竞争很激烈,最后只好老老实实去找工作。
此外还有罗永浩、蔡文胜、黄章等等,也都摆过地摊谋生。
不难发现,这些迎娶白富美,当上CEO、走向人生巅峰的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的奋斗之初,摆地摊基本上成为了他们的共同记忆与经历。
互联网燃起烟火
是啊,哪个大佬没在创业之初摆过摊呢。
在此次地摊经济成为时下风口之后,互联网巨头们也释放了积极扶持的信号,彼此间燃起烟火。
腾讯系微信支付下场,除了面向平台超5000万小微商家发布“全国小店烟火计划”,还在线下线上一体化、福利补贴、商家教育指南、经营保障支持方面输出四大全新数字化政策,助力小微商家、高效快速走出困境,实现增收。

阿里旗下1688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将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通过源头好货、数据智能、金融扶持、客户保障四大维度赋能,为超3000万“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
京东启动“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价格从保供货、助经营、促就业三方面入手,组织超500亿元的品质货源,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无息赊购,全力支持地摊和小店经济。
苏宁宣布推出“夜逛合伙人”计划,提供20亿元夜市启动资金的低息扶持计划,扶持地摊经济。
一时间,互联网巨头纷纷要在流量、资金、资源、技术等各层面赋能地摊经济,一方面自然是先喊出口号卡下位,另一方面也是顺应下政策走向。
那么当地摊经济再次成为新一轮风口时,你心动了吗?